会计学第二章讲义.ppt
《会计学第二章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第二章讲义.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会计学第二章讲义,脚下皆有路,迈好第一步,2,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学习目标】会计等式与经济业务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复式记账方法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财产清查,3,第一节 会计等式与经济业务,【要点提示】会计等式:含义与形式 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一、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和结构的资产,而资产的来源渠道无外乎两条:一是投资者;二是债权人。前者形成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负债,二者共同形成企业的资产。它们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客观上必然保持相等关系,这种相等关系我们用一个数学关系式来表达即为会计等
2、式,由此可见:会计等式是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方程式。,5,(二)会计等式的重要意义形式上反映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各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质上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果。功能上是构建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6,(三)会计等式的表达方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作用:反映了企业在任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了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即来源渠道与数量相等);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7,2、收入 费用=利润 作用:
3、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以及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8,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何为经济业务?是指因企业生产经营而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如:购买领用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支付员工薪酬;偿还债务;向股东发放股利;.,9,(二)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过程 假定新兴公司是一家从事加工修理业务的企业,企业开办初期发生下列业务,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见下表。,10,续表,11,续表,12,续表,13,续表,14,综上所述,企业单位无论哪一项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第一,资产
4、项目与权益项目等量增加,其总额增加。第二,资产项目与权益项目等量减少,其总额减少。第三,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资产总额不变。第四,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权益总额不变。(权益项目包括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本节结束,15,第二节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要点提示】会计确认:含义与标准 会计计量:含义与属性 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的计量,16,一、会计确认(一)会计确认(accounting recogintion)的含义 会计确认是整个会计活动的起点,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一定标准,辨认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记录入何种会计要素,进而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会计信息是否
5、应全部列入财务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的过程。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两个过程。,17,1、初次确认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指通过辨认将有关经济业务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在复式簿记系统中正式加以记录入某种会计要素的过程。初次确认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会计记录问题即(1)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数据是否应当在复式簿记系统 中记录;(2)如果要记入会计信息系统,应该记入何种会计要素;(3)应在何时予以记录。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18,2、再确认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再确认是指已记录、归集于账簿系统中的会计信息最终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的过程。再确认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报表的披露问题即分析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内涵以及与
6、有关账户的余额或(和)发生额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有关账簿资料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最终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19,(二)会计确认的标准 1基本标准(解决会计核算问题)。是指基于会计核算系统的特点而形成的用以识别和决定初次确认与再确认的基本条件。包括:可用货币计量。指经济业务的发生能否用货币计量。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性。经济业务符合.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确认的时间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企业损益的恰当确认问题。而权责发生制更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20,2.补充标准(解决会计监督问题)(1)可信性 指经济业务数据是否真实,是否可以辨认和验证。(2)合法性 指经济业务的内容
7、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制度的要求。(3)相关性 指会计信息能否增加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差别能力”。二、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的含义 会计计量(accounting measurement)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货币来表现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并使其转化为能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会计计量必须通过计量尺度(measuring-rule)、计量单位(measuring-unit)和计量属性(measuringattribute)来完成。(确定金额、记录入账),21,计量尺度:衡量某事物或事项的数量关系的标准。如价值计量尺度、长度计量尺度、重量计量长度等。计量单位:指货币
8、的度量单位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还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会计实务普遍推崇名义货币单位。其原因主要是名义货币单位符合“币值稳定”假设,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上下波动可以相互抵销。计量属性:指同一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表现。(二)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类型 1、历史成本:指为获得某资产并使其达到有效的使用状态之前必须花费的合理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资源。,22,历史成本计量的运用: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为获得资产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取得与某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时将支出的
9、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重置成本计量的运用: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类似资产时将支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3,3、可实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可望变换为非贴现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可变现净值计量的运用: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数额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指资产在正常业务进行过程中可望变换成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或该现值减去为实现这一流入所需的现金流出的现值。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指熟悉情
10、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24,(三)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 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的前提 会计确认决定某个数据能否当作会计事项记入账簿和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着重解决会计数据和非会计数据、簿记信息和报表信息、本期会计信息和非本期会计信息的定性问题。会计计量是会计确认的结果 会计计量决定已确认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如何按可信与相关的金额表现在证、账、表之中,着重解决财务会计中的定量问题。未经确认的经济数据不能也不应当进行计量;同样,没有会计计量,会计确认将失去意义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不可分割,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25,三、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要素的确认 将一
11、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若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取得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则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26,(二)负债要素的确认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
12、能流出企业(可能性很大)。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有时带有不确定性,尤其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很小或不复存在,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如或有负债属推定义务)现时义务:法定与推定,27,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
13、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期限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三)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28,(四)收入要素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五)费用要素的确认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
14、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六)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计量,29,四、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会计要素的计量 就是通过会计计量属性确定会计要素金额并加以记录的过程。其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本节结束,30,第三节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要点提示】会计科目:内涵与分类 会计账户:分类与结构 会计
15、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31,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内涵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或名称。是通过采用一定的形式对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门类别的划分与细化。目的: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管理及企业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明晰性、可理解性、相关性)。,32,作用: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详细会计信息的基础,具体表现:第一,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第二,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第三,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第四,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第五,是向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
16、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33,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要求 能够涵盖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允许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34,(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划分六类,35,续表2、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划分为两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36,二、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全面、序时、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还必
17、须设置账户。(一)会计账户的分类 定义: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37,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分类必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相一致。1.按其所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2.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五类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38,(二)会计账户的结构
18、为了全面、清晰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每一个账户既要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又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而且这种结构既要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加量,又要记录经济业务的减少量,经济业务的余额也能在账户中显示出来。定义:指账户的格式。包括左方、右方两个基本部分:一方反映经济业务数额的增加,另一方反映经济业务数额的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以及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一定会计期间经济业务的增加额或减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增减相抵后即为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39,三、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第二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