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第六章.ppt
《会计制度设计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设计第六章.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演进发展 1.20世纪初到40年代以前-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的对其它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地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2.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内部控制阶段 1949年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1958年,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对内部控制重新定义,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制度二分法”,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
2、代-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审计准则公告55号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4.20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障的过程.”将内控划分为五种成份: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5.21世纪至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发起组织委员会”于04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发的高层
3、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发布全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由传统的审计人员检查单据,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为导向,转为在审计人员指引下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研讨,提出最佳改进措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参考阅读:“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施先旺,审计研究,2008(6),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直至2001年6月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系列规范.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9年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
4、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1999年8月,保监会,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2000年4月,证监会,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0年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号、第号、第号;2001年1月,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1996年12月,财政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199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计法(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2001年6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5、,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2002年12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2003年10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2003年又对担保、成本费用、对外投资、预算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应用评价:“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二、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界定2008年6月,中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第六章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三、内部控制的特征 1广泛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制度 设计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