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解读,史永军,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一、病原学,HBV病毒结构示意图,电镜下HBV颗粒,HBV感染过程,一、病原学,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
2、即: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一、病原学,HBV基因组结构,一、病原学,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一、病原学,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2006年
3、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HBV;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二、流行病学,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不治疗但应检测,免疫耐受,需治疗,不治疗但应检测,需治疗,HBV携带者HBeAg(+)/抗-HBe(-)HBV DNA+ALT 肝活检-,三、自然史,HBeAg(+)慢乙肝HBeAg(+)/抗-HBe(-)HBV DNA+ALT/AST+肝活检+,HBeAg(-)慢乙肝HBeAg(-)/抗-HBe(
4、+)HBV DNA+ALT+肝活检+,非活动状态HBsAg携带者HBeAg(-)/抗-HBe(+)HBV DNA-ALT/AST-肝活检-,急性感染,慢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5-10%,12-25%,1年,3-6%,5年,90-95%婴幼儿期,三、自然史,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HCC高危因素包括:男性、
5、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HCV或HDV感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等,三、自然史,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 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r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 母婴传播保护率87.8%,联合 HBIG 保护率95-97%-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四、预防,传播途径预防-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
6、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四、预防,意外暴露HBV后预防-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四、预防
7、,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四、预防,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五、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慢性乙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耐受),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
8、,HBeAg(-),慢性HBV感染,代偿期,失代偿期,HBsAg(-),HBV NDA(+),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为活动期/静止期,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 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五、临床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 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
9、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 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肝功能失代偿,五、临床诊断,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 DNA为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 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异常。-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
10、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五、临床诊断,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 DNA阳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五、临床诊断,生化学检查-ALT、AST: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常用-血清胆红素(BIL):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胆碱酯酶(ChE):反
11、映肝脏合成功能,可作参考-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G可作参考-甲胎蛋白(AFP):出现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发生HCC,六、实验室检查,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病毒
12、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乙肝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HBV血清学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 IgM-HBV血清学标志检测:酶免疫法(EIA)、放射免疫 法(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化学发光法-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的同时抗-HBs转阳-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的同时抗-HBe转阳,六、实验室检查,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HBV 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HBV基因分型: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PCR微量板核
13、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 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 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六、实验室检查,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 B 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HCC等,七、影像学诊断,八、病理学诊断,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期标准,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 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
14、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是关键,九、治疗的总体目标,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1)HBeAg 阳性者,HBV DNA105 拷贝/ml(相当于2000 IU/mL);HBeAg阴性者,HBV DNA104 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2)ALT 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3)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对持续HBV DNA
15、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1)对ALT大于正常上限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有下列因素可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前高
16、 ALT 水 平;HBV DNA2108拷贝/ml;女性;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对 治疗依从性好;无HCV、HDV或HIV合并感染者。其中,治疗前HBV DNA、ALT水平及患者的性别是 预测疗效的主要因素-治疗12周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对预测疗效也很重要,十一、干扰素治疗,重组干扰素:IFN1b、IFN2a、IFN2b复合干扰素:C-IFN(非人体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IFN)长效干扰素:PegIFN-2a、PegIFN-2b-聚乙二醇化技术的优点:保护以减少抗体、阻止 蛋白降解、降低给药频率、延长药物半衰期-派罗欣(40KD):有限分布,固定单一剂量给药 佩乐能(12KD):广泛分布
17、,需按体重调节剂量,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干扰素,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治疗前应检查: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 能、血糖及尿常规;病毒学标志,包括HBsAg、HBeAg、抗-HBe和HBV DNA的基线状态或者水平;对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检测以排除妊娠,十一、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治疗过程中应检查: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应 每1-2周检查 1 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 1 次直至 治疗结束;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等,治 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
18、改善可 每 3 个月 1 次;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 3 个 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 DNA;其他,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 规等指标;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十一、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流感样症候群: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过性骨髓抑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如NEU绝对计数0.75109/L,PLT30109/L,应停药-精神异常:表现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症状-干扰素可以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少见不良反应:肾脏损害、心血管并发症等,十一、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妊娠、精神病史、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 乙型肝炎 防治 指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