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与理论分析,主要内容: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中文图书馆藏建设及采购分析 三、纸制期刊馆藏建设中几个关系的处理 四、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的评价与分析,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1、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 一定范围的图书情报机构通过规划协调,将社会上分散的文献资源予以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并逐步积累使之成为一个文献资源体系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研究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的规划、补充、组织等项工作。,2、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思想性原则。要求图书情报机构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以体现文献资源建设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图书情报机构要从用户的实
2、际需求出发,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文献的需求。系统性原则。包括文献的系统性原则和用户的系统性原则两个方面。特色化和协调性原则。馆藏文献资源的特色是一个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资源区别于其他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资源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馆藏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和独特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上。,3、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规划。根据本单位的任务和用户的需求特点,确定馆藏文献的收藏范围、收藏重点,提出本单位馆藏文献资源构成的成分,制订馆藏文献资源的补充计划,安排入藏数量、比例、层次级别等,建立具有特定功能和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馆藏文献资源的补充。根据设计好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3、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补充适应馆藏文献资源体系要求的文献。馆藏文献资源的组织管理。对入藏的文献资源进行布局、排列、评价等。其目的在于科学地整理馆藏文献资源,完整的保存馆藏文献资源,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通过文献利用的信息反馈,及时对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和数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使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形成过程长期处于最佳状态。,二、中文图书馆藏建设及采购分析,1、中文图书馆藏评估的重要性纸制中文图书仍然是高校师生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源。采购经费的切实保障和较大幅度的增加。馆藏学科图书的系统化建设及馆藏整体质量的提高。,2、中文图书馆藏评估的目的,追踪和评价馆藏建设状况,掌握馆藏满足用户需求的状况,从而了解馆藏
4、是否与本校的学科建设相吻合,是否符合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为图书馆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馆藏信息,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确保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优化馆藏质量。向上级领导和有关教学部门汇报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展示和评价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持情况,为经费申请和图书采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中文图书馆藏建设情况,数据特征:上海大学1994年成立;综合性地方211重点院校;在校生3万余人;除医学、农学、教育学以外的全学科院校;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年进新书9万余册;全部实行开架借阅,2008年新书入藏情况和借阅情况,2008年采购新书99364册
5、,约3万余种,其中流通部的入藏量为51029册,占52%,借书周期为1个月。入藏情况:在入藏流通图书中,文科类图书占75%,理科、综合性图书占25%。各学科图书的入藏差异极大,最大的为F(经济)类,达8020册,占15.73%,入藏量最小的是U(交通运输)类,50册,占0.11%。入藏量前6位的是:F(经济)、I(文学)、D(政法)、K(史地)、TP(计算机)、B(宗教哲学),入藏量占66.2%,体现了出版发行量对馆藏的影响。,借阅情况:借阅流通量居前的11个大类的45018册图书借阅量达117170次,占总借阅量的93%,其中9个大类为文科类,另外2个为理工科,分别是TP(计算机)类、O(数
6、理化)类,体现了文理科读者的阅读倾向日益模糊,人文图书、理科基础图书都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不仅反映了这些图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图书质量较好,同时了反映了大学生对提高艺术人文修养的强烈追求,上海大学的综合性发展道路对读者阅读产生了影响,文科图书对文科读者和理科读者都具有广泛的可读性和适用性。,各类图书入藏量及借阅流通量排名分类 入藏量 入藏名次 借阅量 百分比 借阅名次 I 7189册 2 30483次 24.24%1 F 8020册 1 16702次 13.28%2 K 4612册 4 11426次 9.09%3 TP 4512册 5 10836次 8.62%4 B 4116册 6 10835次
7、 8.62%5 D 5948册 3 9567次 7.61%6 H 2688册 8 9043次 7.19%7 O 2826册 7 6488次 5.16%8,分类 入藏量 入藏名次 借阅量 百分比 借阅名次 C 1755册 11 4300次 3.42%9 J 1189册 12 4216次 3.35%10 G 2163册 9 3274次 2.60%11TB TF TG TH 1998册 10 2670次 2.12%12 TM TU 344册 19 985次 0.78%13 R 399册 15 961次 0.76%14 TS 370册 18 699次 0.56%15 E 380册 16 634次 0.
8、50%16 Q 372册 17 630次 0.50%17 Z 225册 22 452次 0.36%18,分类 入藏量 入藏名次 借阅量 百分比 借阅名次 A 256册 21 435次 0.35%19TQ 574册 13 386次 0.31%20 N 279册 20 274次 0.22%21 X 495册 14 272次 0.22%22 P 218册 23 135次 0.11%23 U 50册 25 35次 0.03%24 S 51册 24 16次 0.01%25合计 51029册 125754次 100%,文理科图书入藏及借阅情况分类 入藏量 入藏比例 总借阅量 借阅量比例 A-K(文科)38
9、316册 75.09%100915次 80.25%N-Z(理科)12713册 24.9%24839次 19.75%(综合)合计 51029册 100%125754次 100%,2008年各类新书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入藏新书中,已有借阅记录的图书为39885册,占78.16%,无借阅记录的图书为11144册,占21.84%。*J(艺术)类图书的利用率最高,出借率为93%,反映了读者对艺术类图书的强烈需求,所购品种也比较符合读者的需要,美术特别是动漫、电脑设计图书出借率较高。*S(农业)类图书出借率最低,为22%。*F(经济)类和D(政法)类图书入藏量分别位居第1、3位,可出借率只有76%、70%
10、,导致这两大类无借阅记录的图书近4000册。*I(文学)类图书入藏量位居第二位,其出借率很高,达89%。,*在理工科图书中,TP(计算机)类、O(数理化)类出借率较高,表明在读者中有较大的需求。近几年来,这两类图书的出版量在不断地增加,对TP类图书采购限定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知名社内,对O类图书采购限定在985院校出版社、高教、科学出版社内,这样,就保证了这两类图书的采购质量和高利用率。,2008年各类新书平均借阅次数的统计分析,*全部新书平均每册借阅次数是246次,若不计未出借图书,已有出借记录的有39885册图书,每册平均借阅次数达315次。*
11、I(文学)类、J(艺术)类、H(语言)类具有较高的平均借阅次数,图书出借次数较高;TU(建筑)类、B(哲学宗教)类、K(史地)类、C(社科)类紧随其后。*J(艺术)类、TU(建筑)类图书入藏不足2500册,却拥有较高的平均借阅次数,反映出读者对提高艺术修养、了解世界建筑发展存有强烈的愿望,以后应重视艺术、建筑类图书的建设,满足读者需求。,4、中文图书馆藏建设优化建议,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完善周密的近期和长期馆藏建设规划和方针。以长期规划指导本馆的总体馆藏目标,以近期规划微调个别学科馆藏建设,切实保障重点学科图书的采购,引进高质量的通识性人文图书和科技基础教育图
12、书,为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精神食量,同时兼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图书的需求,使经费和图书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测方法,在注重事实数据的基础上,评估图书的馆藏情况,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对于借阅率高的各类图书要考虑其流行性、实效性,不能盲目增加某一大类图书的采购资金和复本数,要充分考虑图书资源的连续性、无限性和馆舍面积的有限性。对于预约率和借阅率高的图书,可考虑缩短借阅周期及提供网上数据资源的方法予以解决,逐步与国际先进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管理体系相接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引导职能,重视社会热点对读者阅读倾向的影响,应定期和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图书馆 文献 资源 建设 现实 理论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