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勘察工程专项细则手册.docx
《铁路隧道勘察工程专项细则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勘察工程专项细则手册.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路隧道勘察H程专项细则手册1 一般规定1.0.1本细则包含改建既有线隧道、增建第二线隧道及枢纽隧道三方面内容,三者的勘测工作和要求各不相同。1.0.2勘测工作进行之前,应根据运输要求,技术标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既有线路情况和运输情况,以及上级部门对前一阶段工作成果进行审查时所提下阶段的工作要求,下达勘测任务书。1.0.3勘测人员接受勘测任务后,应认真阅读勘测任务书,熟悉了解工作要求,并请总体组进行技术交底,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1.0.4不同的设计阶段要求采用不同深细度的勘测资料,预可行性研究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踏勘,可行性研究之前应进行初测,初步设计之前应进行定测,施工图设计之前应进行补定
2、测。1.0.5调查踏勘工作应在预可行性研究前进行。下现场前应充分搜集既有的地形地质资料。调查和踏勘的重点应是既有线病害严重隧道和拟建第二线影响建设投资和控制线路走向的长隧道和特长隧道,以及对环境有明显不利影响的隧道。对于影响线路方案和地形地质复杂地段的长隧道工程,应配合地质专业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作出经济技术的初步评价。应注意收集隧道洞口既有建筑物分布、性质及结构型式等相关资料,注意收集环境对铁路噪声控制要求。1.0.6在初测阶段,对于特长隧道、控制线路方案隧道和技术复杂隧道应收集不同位置和高程的隧道方案以及不同的辅助坑道方案,并会同有关专业进行综合比选。对有价值的比较方案应进行同精度的初测工作
3、。1.0.7定测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定测阶段的任务是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提供完整、齐全、准确的资料,以便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高程、类型和长度,进而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和几何尺寸。定测中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对初测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对和补充。与地方有关的工程应签订协议。1.0.8根据初步设计的鉴定意见,以及初步设计中发现的勘测资料问题进行补充定测,补充定测的勘测方法与精度要求和定测相同。2 .0.9在进行隧道勘测之前,除应搜集前阶段工作成果及了解上级审查批示意见外,还应向有关部门调查、收集以下资料:(I)地形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军用图。(2)地质资料:既有的和前阶段形成的各种
4、地质资料如地质平面图、工点纵断面图、地质断面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岩溶分布图、矿区及采空区资料等。(3)气象资料:气温、降水量、气压、风速、冻结深度等。(4)风景区及文物占迹:线路经过地区的风景名胜、文物占迹、并应了解其保护等级等。(5)其它资料: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库、农田灌溉、城市交通、规划等资料。1.0.10改建铁路的勘测,不论是既有隧道改建还是增建第二线及枢纽隧道,均需注意应尽量减少干扰既有线运输,同时也要采用措施保证勘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确定既有线隧道改建方案和增建第二线的方案时,要注意改建施工和增建第二线施工不能影响既有线建筑物的结构安全。1.0.11在改建铁路勘测工作
5、中,除执行本细则外,尚应遵守下列规范和法规:(I)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8)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Io50198);(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0)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loo68-2000);(11)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12)铁建设(
6、2005)157号铁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试行)(简称国防要求);(13)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隧道(TB/T282021997);(1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lOlOl2009);(15)其它有关法规和规范、规则。(1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7)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40号;(18)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J10105-2009/J963-20091.0.12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规定办理。1.0.13既有隧道改建时,当附近有其它既有隧道时,若间距小于50m也收集相关资料。1.0.1
7、4既有隧道资料收集中,当有物探资料时应增加无损检测资料收集。2调查踏勘2.1 既有线调查2.1.1 在调查踏勘阶段,应在本篇1.0.9条已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既有隧道以下资料:(1)既有线隧道结构现状,包括数量、分布、长度、净空限界、衬砌材料、轨道类型、牵引种类、病害情况等。(2)既有线隧道通风排烟及照明现状。(3)既有线隧道设计资料及地质资料。2.1.2 为使改建工程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走访和了解既有线沿线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的情况,在平面图上圈定位置并注明地方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2.1.3 勘测人员在本阶段调查踏勘工作,应沿线路实地踏勘,了解和核对既有线的主要
8、或代表性隧道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分析隧道施工对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沿线既有重要建筑物考虑的环境作用等级、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工程材料如砂、石料供应情况以及交通条件等情况。2.1.4 本阶段应对重点隧道工程有影响的大型溶洞、采空区、滑坡等进行简单的测量工作,了解不良地质的规模并初步判定其性质。2.1.5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要求办理。2.2 增建第二线调查2.2.1 除本篇1.0.9条所列资料外,本阶段尚应沿既有线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以下资料:(1)反映最近地貌变化和工农业建设的地形资料。(2)重大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有关资
9、料,如滑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煤田和油气田、采空区、溶洞、地下泉水和暗河等。(3)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政策,风景旅游区的位置、文物古迹分布和对环境的要求。(4)交通建设和水利建设的规划对拟建隧道工程有影响时,应搜集有关公路、水库、灌渠的位置、等级和对隧道工程的可能影响。(5)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行地段,应调查和预测第二线隧道施工对既有线的干扰,并初步提出措施意见。(6)建筑材料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情况。2.2.2 对于增建第二线单线绕行或双线地段,应按新线要求,了解和核对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分析隧道施工对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沿线
10、既有重要建筑物考虑的环境作用等级、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并了解工程材料如砂、石料情况,交通情况等。2.2.3 在调查踏勘阶段,应在对新建第二线的重点隧道工程有影响的大型溶洞、采空区、滑坡等处所进行简单的测量工作,了解不良地质的规模并初步判定其性质。2.2.4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要求办理。2.3 既有线隧道改建原则2.3.1 修建第二线,一般应另建第二线单线隧道,原线隧道继续使用。只有在原隧道病害确实严重,无法整治或整治代价巨大不经济时,才考虑迁改新建。2.3.2 既有线隧道除因净空不符合限界或不能通过超限列车要求需改建外,一般轻微病害可维持现状不予处理;但对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应
11、结合改建工程予以整治。2.3.3 净空不足的隧道改建方案:(1)调整线路平、纵断面;(2)将碎石道床改为宽枕道床或整体道床,可增大轨上净空;(3)隧道挑顶改建;(4)根据衬砌侵入限界的程度,局部凿除既有衬砌后补强或局部或全部拆换衬砌;(5)落底改建。2.3.4 衬砌结构质量缺陷处理根据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程度(附表K),对病害段落进行分类处理。(1)隧道拱部衬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检测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0.6倍且大于25Cm时,对既有衬砌进行局部补强处理;当衬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检测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0.6倍时,拆换既有隧道衬砌;当衬砌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检测强度小于设计强度的0.8倍
12、且无补强条件时,拆换既有隧道衬砌。(2)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极严重(缺陷等级为4级)段:局部或全部拆换既有隧道衬砌。(3)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严重(缺陷等级为3级)段:采用嵌设43kgm钢轨或W钢带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4)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较重(缺陷等级为2级)段:采用局部或全环q25中空注浆锚杆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2.3.5 隧道衬砌背后缺陷处理根据隧道结构状态病害量化指标(附表L),隧道衬砌背后缺陷处理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缺陷处理统筹考虑。(1)若既有隧道衬砌需拆换,则衬砌背后缺陷不予单独处理。(2)衬砌背后不密实区采用42钢花管注浆加固。(3)衬砌背后空洞根据其具体情况采
13、取开天窗回填或衬砌背后充填压浆等措施处理。2.3.6 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处理根据隧道结构状态病害量化指标(附表M),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处理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缺陷处理统筹考虑。(1)若既有隧道衬砌需拆换或需且有条件设置套拱,则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不予单独进行结构处理,但对剥落、裂缝等进行防水处理。(2)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极严重段,嵌设W钢带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衬砌裂纹设骑缝锚杆并凿槽嵌缝,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后设锚杆、挂钢筋网并喷混凝土补强,并进行拱部防水处理。(3)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严重段,嵌设W钢带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衬砌
14、裂纹凿槽嵌缝,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后设锚杆、挂钢筋网并喷混凝土补强。(4)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较重段,衬砌裂纹凿槽嵌缝,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后设锚杆、挂钢筋网或局部设W钢带并喷混凝土补强。(5)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轻微段,衬砌裂纹采用压浆、勾缝等措施错了,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设锚杆、钢筋网并喷混凝土补强。2.3.7 轨道翻浆冒泥整治(1)加深侧沟或埋设中心盲沟;(2)基底压浆(3)重设底板或仰拱。(4)重新施作隧底结构地段,主要以增设仰拱为主。2.3.8 渗漏水处理措施(1)拱部渗漏水处理采用堵排结合、综合整治;(2)边墙以排
15、为主,仅在伴有泥砂涌出时采用堵的方式进行处理;(3)拱部及边墙水量较大的集中出水点(包括注浆后新产生者),均以凿槽嵌埋管(槽)方式引至洞内水沟排除。2.3.9 衬砌腐蚀处理措施首先应查明腐蚀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处理。(1)对于衬砌内表面腐蚀(碳化、大气侵蚀等),采用将衬砌表面凿除后补强。(2)受环境地下水侵蚀导致衬砌丧失结构性能,应拆除既有衬砌后根据侵蚀类型施作耐腐蚀混凝土衬砌。2.3.10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要求办理。2.4 踏勘调查阶段成果资料要求2.4.1 踏勘报告:工作概况;既有线隧道现状,沿线自然特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含地震);既有线隧道技术标准、病害情况、改建措施意见
16、。增建第二线隧道工程分布,重点隧道概况;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库、风景区、文物古迹的分布和对工程的影响;修建隧道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及建议措施;初测应进一步查明的问题。2.4.2 资料要求(1)特殊地质或地质复杂的长度大于3000m的改建隧道地质平、纵断面图(1:500-1:10000);(2)增建第二线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纵断面图(1:500-1:10000);(3)增建第二线隧道线路方案平面图(1:2000-1:50000);(4)既有线隧道表和增建第二线隧道表;(5)全线重点隧道位置平面缩图(1:50000-1:400000)(6)其他图纸(如矿区分布图、文物古迹位置图、对隧道
17、影响的水库位置图等)。上述资料应采用电脑CAD作图,除上交光盘、磁盘外尚应附一份纸质成果;(7)隧道表(长隧道、特长隧道及特殊地质隧道)(8)踏勘阶段收集的其它资料(如沿线地形地貌图、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既有线原设计资料、竣工资料等)。2.4.3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要求办理。3初测3.1 基本要求3.1.1 改建或增建第二线隧道,应采用新建铁路的技术标准,当既有隧道改建工程较大或改建条件困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满足运输要求和符合技术条件的较低的改建标准并说明其理由和措施。3.1.2 隧道改建方案,应根据技术标准、运输要求,结合地形、地质、线路条件、附近大型建筑物的影响、运营情况和既有
18、隧道现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1.3 隧道改建选用的工程措施及施工方法,应以保证运营和施工的安全为前提,减少对运营的干扰并方便施工。3.1.4 隧道改建的初测,应根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对既有隧道应重点查明:(1)净空尺寸、牵引种类;(2)轨道、衬砌类型及厚度、强度,衬砌裂损情况,洞门及地表植被、防排水系统及附属建筑物现状;(3)全隧道围岩情况、围岩不稳定地段、施工坍方部位及处理情况;(4)渗水、漏水、涌水部位及水量、水质、冻害情况;(5)洞内有害气体分布及封闭情况;(6)相邻结构物的影响情况;(7)竣工文件,历年病害整治及大修资料。3.1.5 修建第二线,一般应另建第二线单线隧道,原线隧
19、道继续使用,原隧道确因病害严重,无法整治时,才考虑迁改新建。新建单线或双线隧道均应按新建隧道有关规定办理,并应采用新技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3000m以上的隧道和重点隧道,应根据合理工期,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严格控制辅助坑道数量,以降低造价。3.1.6 既有线隧道除因电气化改造需扩大净高以及隧道净空不符合通过超限列车要求必须改建外,一般均可维持现状不予改变:但当隧道外有危岩落石、隧道内有较严重的拱顶漏水、基底翻浆冒泥、衬砌严重裂损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时,应结合改建进行整治。3.1.7 改建既有隧道,对衬砌净空不符合要求的处理办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净空宽度不足,可根据衬砌侵
20、入限界的程度及既有线路条件,采用调整线路平面、局部凿除既有衬砌后补强、局部或全部拆换衬砌等措施处理,以满足限界要求;(2)净空高度不足,可调整线路纵断面,降坡落底处理;当降坡落底引起隧道两端引线地段工程改建困难,应与挑顶改建方案作比较;(3)净空宽度和高度均不足,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局部凿除既有衬砌后补强、局部或全部拆换衬砌等改建措施处理。3.1.8 增建第二线隧道时,必须保护既有隧道的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两相邻隧道间的最小净距,应按围岩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隧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3.1.9 改建隧道时,应提供尽量大的行车限界、保证超限列车安全通过。隧道限速
21、通过最大级超限列车最小宽度为460Omm(直线地段)。当既有隧道宽度不满足建限要求但不小于460Omm时,经批准,可暂缓改建或不改建。3.1.10 隧道改建施工的方案必须保证施工临时行车限界不小于机车车辆限界(车限一1)每边各加150mm(曲线上应按规定加宽)。3.1.11 当改建施工对运营的干扰较大时,为减少经济损失,在条件适合时,可考虑在洞外铺设便线临时通车。3.1.12 隧道改建时,衬砌严重裂损地段以及电化改建工程中的隧道渗漏水地段,均应进行整治和处理。(1)衬砌严重裂损系指衬砌开裂,结构承载力下降已危及行车安全,改造加固工程较大且技术较复杂,工务部门整治有困难者。其具体特征是:1)边墙
22、、起拱线或拱腰有连续很长的水平裂缝,缝宽3mm以上;2)拱墙有环向(垂直状)或斜向裂缝,缝宽3mm以上,这些裂缝的间距较密,一般在24m之间;3)拱顶有成片的混凝土压溃区;4)衬砌开裂伴有大于Imm的错台。(2)衬砌渗漏水将恶化隧道结构及轨道的工作条件,特别是降低电力牵引接触网的绝缘性能,严重时将引起跳闸停电事故,故必须整治。隧道改建时,要求拱圈做到基本不渗水(可有少量湿渍),完全不滴水,边墙则要求达到基本不滴水。3.1.13 改建隧道的初测,除了收集既有资料之外,尚应进行必要的测量工作,对于明确定为不改建隧道,可只进行资料收集,不进行测量工作。3.1.14 增建第二线的新建隧道,其技术要求与
23、新线相同,唯应特别注意第二线与既有线隧道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第二线隧道洞口施工应减少对既有线运输干扰。3.1.15 枢纽内的隧道可参照上述有关要求办理。3.2 改建隧道勘测3.2.1 既有隧道改建分一般隧道与重点隧道二种,所谓重点隧道,指改(扩)建技术复杂或工程量大的隧道。哪些隧道属重点隧道由总体组根据具体情况在初测任务书中明确。3.2.2 为查明既有隧道状态,鉴别其可以利用的程度,应查阅隧道台帐、履历簿、竣工图、丈量记录、设计图(标准图),并访问隧道领工区等(必要时还应向当年参加过设计、施工的人员了解)。在深入现场调查时,除3.1.4条所列内容外,尚应收集下列资料:(1)如有空穴、岩溶或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隧道 勘察 工程 专项 细则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0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