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docx
《2023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前言I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 一般规定33.2 监测系统设计43.3 监测系统安装53.4 监测系统验收53.5 监测系统维护64监测系统设计74.1 监测项目74.2 测点布置84.3 传感首压94.4 数据采集114.5 数据传输124.6 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124.7 监测中心144.8 接口设计165监测系统安装与调试175.1 传感器安装175.2 线缆敷设175.3 数据采集机柜安装185.4 系统调试196监测系统验收与移交206.1 设备安装验收206.2 软件验收216.3 系统移交21ContentsPreface11 Genera
2、l错误!未定义书签。2 Terminology23 Basicprovisions33.1 Generalprovisions33.2 Monitoringsystemdesign43.3 Monitoringsysteminstallation53.4 Monitoringsystemacceptance53.5 Monitoringsystemmaintenance64 Monitoringsystemdesign错误!未定义书签。4.1 Monitoringitems74.2 1.ayoutofmeasuringpoints84.3 Sensor94.4 Dataacquisition错
3、误!未定义书签。4.5 5DatAtnsmiinn错误!未定义书签。4.6 Datastorage,processingandanalysis错误!未定义书签。4.7 Monitoringcenter错误!未定义书签。4.8 Interfacedesign错误!未定义书签。5 Installationandcommissioningofmonitoringsystem175.1 Sensorinstallation175.2 Cablelaying175.3 Installationofdataacquisitioncabinet185.4 Systemcommissioning196 Acc
4、eptanceandhandoverofmonitoringsystem206.1 Equipmentinstallationacceptance206.2 Softwareacceptance216.3 Systemhandover21Terminologyofthisstandard221总则1.0.1为规范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监测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安全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符合新建、既有高速铁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成果可靠的要求,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温度、变形及受力的长期监测,是监测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验收与移交的依据。1.0.3监
5、测系统应综合考虑轨道结构特点、运营环境、功能目标、维养需求等因素制定设计方案,组织现场实施,以稳定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维护简便为主要原则,并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兼容性。1.0.4新建监测系统应与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宜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并提前规划好现场供电、数据通讯、预埋件安装、连接构件、预留孔道、检修通道、监控中心用房等工程界面。1.0.5既有监测系统设计应考虑现场安装环境和条件,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利用天窗时间快速实施。1.0.6监测系统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国铁集团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轨道服役状态安全监测系统Safetymonit
6、oringsystemoftrackstate主要包括前端传感及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监测平台。可实时在线监测轨道服役状态参数变化,具备自动存储、发送、统计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功能,对于超限数据可自动报警。2.0.2传感器Sensor一种监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2.0.3数据采集装置Dataacquisitiondevice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并自动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的装置。2.0.4数据传输装置Datatr
7、ansmissiondevice连接数据采集装置和后端服务器的装置,实现轨道监测数据的传输。2.0.5监测中心Monitoringcenter系统接收来自前端的采集数据并将数据自动入库,可为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展示、查询、统计和分析服务。2.0.6预警阈值Early-warningthresholdvalue为满足轨道状态监测需求,保证轨道结构的状态安全,针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监测系统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负责,应由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审查后实施。3.1.2 新建线路监测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流程宜按图3.1.
8、1进行。图3.1.1新建监测系统建设管理流程3.1.3 运营线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宜遵循下列工作流程:1原设计单位现场踏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2编制监测设计方案和经费预算;3系统使用单位组织监测方案审查;4系统使用单位组织监测系统招标;5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方案;6系统使用单位组织施工组织方案审查;7监测系统安装、集成与调试;8监测系统验收与移交。3.1.4 监测系统应具备对外界环境、轨道结构响应和结构表观状况的实时监测、采集、传输,数据处理、查询、异常状态预警等功能。3.1.5 监测系统应根据监测需求、结构特征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传感器类型、布设方式、数据采集传输方式以及结构性能评估指标。3
9、.1.6 监测系统室外设备的设置位置及方式应满足铁路建筑限界、轨旁设备安装及管理要求。3.2 监测系统设计3.2.1 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轨道结构及线下基础的特点,结合监测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目的和依据;3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4监测设备选型;5测点布置方案;6供电、通讯、设备用房等接口设计;7终端软件功能设计;8主要工程数量表。322监测内容应结合轨道结构型式、线下基础类型、建设和运营实际情况等进行选取。3.2.3 监测方法应结合监测周期、经济性、技术成熟性、耐久性、稳定性、运营实际情况等进行选取。3.2.4 监测设备选型应稳定可靠,满足
10、监测精度、量程和耐久性要求,并具备适当的保护设计与维修替换设计。3.2.5 测点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布设位置应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安装位置附近不应有强烈的干扰源。326监测系统终端软件应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良好的用户使用性能,且与硬件系统相匹配。3.2.7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应满足铁路运输和设备维护要求。3.3监测系统安装3.3.1 监测系统施工应符合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3.3.2 监测系统安装前应根据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监测系统施工组织方案。监测施工组织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
11、监测内容和测点布置方案;3现场安装方案;4施工组织和要素安排;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6施工安全专项防护措施;7施工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3.3.3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等应保证与结构本体牢固连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应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334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不应影响检修人员的正常通行,如位于检修人员的行进路径上,应做好警示标识和防护措施。3.4监测系统验收3.4.1 在监测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试运行要求且实施单位完成系统试运行报告后,可申请系统验收。3.4.2 监测系统验收应包括设备安装验收和软件功能验收。3.4.3 监测系统验收阶段主要工程资料应包括:1
12、竣工验收报告;2材料、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3施工记录,包括设备设施安装记录、必要的试验检验记录。4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5监测系统维护说明书;6监测系统设备清单;7其他有关该项工程的技术资料。3.5监测系统维护3.5.1 每个月应对现场监测设备巡检一次,巡检内容包括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的固定状态。当遭遇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条件时,应增加巡检次数。3.5.2 对工作状态不良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应及时维修或更换。353监测系统服役期间,未经监测系统设计单位许可不得改变测点或损坏传感器、电缆、采集仪等监测设备。4监测系统设计4.1 监测项目4.1.1 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监测的重点地段主
13、要有大跨度桥梁、下部基础过渡段、小半径曲线等,重点设备主要有钢轨伸缩调节器、道岔等。4.1.2 轨道主要监测内容选择应符合表4.1.1规定。表4.1.1轨道监测内容参考表监测类型监测项目轨道结构型式有祚轨道无祚轨道序号项目CRTS双块式CRTSl型板式CRTS11型板式cRsm型板式荷载作用1轨道结构温度2钢轨温度轨道结构局部响应3钢轨纵向位移OOOOO4钢轨-轨道板/道床板纵向位移/OOOO5轨道板-凸型挡台纵向位移/6宽接缝宽度变化量/7轨道板-底座板纵向位移/OOOO8轨道板-底座板垂向位移/9底座板桥梁纵向位移/IO道床板钢筋应力/O/11自密实混凝土层钢筋应力/O12自密实混凝土层混
14、凝土应力/O13底座板钢筋应力/OOOO14底座板混凝土应力/OOOO15张拉锁件应力/16裂缝及离缝宽度OOOO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抬轨装置响应17基本轨伸缩位移18尖轨伸缩位移19轨枕间距20抬轨装置垂向变形OOOOO监测类型监测项目轨道结构型式有昨轨道无祚轨道序号项目CRTS双块式CRTSI型板式CRTS11型板式cRsm型板式监测道岔响应21道岔裂纹22密贴监测23心轨挤岔注:“”为应测项,“口”为宜测项,“。”为选测项,”尸代表无此项内容。4.2 测点布置4.2.1 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点布置应考虑结构受力特点、理论分析结果及构件重要性,选取结构性能参数变化敏感的部位进行布设,并
15、满足预警、监测参数分析和结构状态评估需求。2监测项目的测点应冗余设置。3测点位置宜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测读、维护、更换以及线缆敷设。4轨道结构与下部基础具有相关性的监测测点宜统一布置于同一关键截面。4.2.2 无祚轨道温度场监测点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场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宜设置2处,分别选取无昨轨道平面中心点和距结构边缘100mm处;2温度场监测点应结合无柞轨道结构型式分层安装,各层间距宜平均布置;3温度场监测点应涵盖无昨轨道结构最高和最低温度,宜在结构层分界处设置一层温度监测点;4大跨连续梁地段应监测轨温,必要时可监测钢轨应力和无祚轨道下部基础温度。4.2.3 无祚轨道温度变形监测点布设
16、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祚轨道翘曲变形测点宜在每个监测断面轨道板角和轨道板长边中心各设置1处。2梁轨相对变形测点位置宜包含上、下行梁端无祚轨道及其相邻轨道板(道床板)。3无祚轨道连续结构温度上拱变形测点宜安装在轨道板(道床板)角处。4.2.4 大跨度桥梁铺设CRTSl型板式无昨轨道地段,同时梁端未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宜对靠近梁缝处2块轨道板范围内的凸型挡台变形进行监测。4.2.5 钢轨伸缩调节器温度变形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本轨伸缩位移监测点宜布置于基本轨跟端,包含同一股道的左右股基本轨。2尖轨伸缩位移测点宜布置于尖轨尖端,包含同一股道的左右股尖轨。3梁端伸缩装置测点宜布置于活动钢枕间、
17、活动钢枕与相邻混凝土轨枕间、伸缩标尺等处。4.3传感器4.3.1 传感器选型的总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所需监测参数选取传感器的量程、测量精度、分辨率、灵敏度等;2应选用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3应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的产品;4传感器应满足结构实际使用的环境因素,且便于现场安装、系统集成、维护和更换。4.3.2 传感器寿命应满足工程监测要求,监测设备宜优先选用表贴式可更换的设备,埋入式传感器寿命宜在5年以上,非埋入式传感器寿命宜在2年以上。4.3.3 环境温度传感器量程应覆盖监测区已有气象观测资料记录的极值,最低精度不宜低于0.2。4.3.4 监测结构的
18、温度传感器量程,最低温度应低于温度极值IOC,最高温度应高于最高温度极值20,最低精度不宜低于0.2Co4.3.5 位移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移传感器应根据结构特点和监测要求来选取,位移传感器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2钢轨-轨道板/道床板相对位移传感器的量程一般宜在25mm范围内,精度宜为lmm。3轨道板/道床板底座板/支承层纵向位移的量程一般宜在25mm范围内,精度宜为lmm4轨道板/道床板-底座板/支承层垂向位移的量程一般宜在IOmm范围内,精度宜为0.1mn4.3.6 应变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埋式应变传感器应加强施工过程保护,同时增大测点的冗余性。2应变传感器量程宜不小于最
19、大预测值的2倍。3应变传感器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或采用低温敏传感器。4当采用电阻式应变计时,应对导线电阻进行修正。4.3.7 视频监控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频监控设备应具有实时监视、存储、回放、云台控制、多级管理等功能,可具备现场抓拍、视频内容分析功能。2视频监控设备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19201080o3根据现场需要合理确定半球、快球、枪机等视频监控设备类型。4宜采用网络摄像机。4.4 数据采集4.4.1 应根据传感器信号类型、数量、采样范围、采样频率、信号输出方式等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装置,并考虑与数据传输设备接口的兼容。4.4.2 应根据监测需求、空间尺寸条件、测点数量和布设位置、传感器
20、类型等项目特点,设计数据采集装置与传感器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其与传感器间的最远传输距离应由传感器的信号衰减传输性能确定。4.4.3 数据采集装置安置场所应便于到达,满足运维操作的空间需求,满足采集硬件的工作环境要求,提供稳定且不间断的电力,具备满足监测需求的通讯条件。4.4.4 监测系统应针对监测数据应用及报警需求,设计包含数据采集模式、采集频率、全时采集时长、触发阈值、采集同步性等要求在内的专项数据采集方案,方案可参考表4.4.1进行设置。表4.4.1轨道结构数据采集方案建议表监测类型监测项目最低采集频率采集方式序号项目环境1温湿度1次/IOmin全时采集轨道结构温度场及局部响应2轨道结构温度
21、1次/IOmin全时采集3轨道结构相对位移1次/IOmin全时采集4轨道结构应变1次/IOmin全时采集5裂缝及离缝宽度IHz全时采集钢轨伸缩调节器状态指标1基本轨伸缩位移1次/IOmin全时采集2尖轨伸缩位移1次/IOmin全时采集3轨枕间距1次/IOmin全时采集4抬轨装置垂向变形监测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道岔响应1道岔裂纹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监测类型监测项目最低采集频率采集方式序号项目2密贴监测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3心轨挤岔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4.4.5 数据采集软件应前置安装运行在监测现场并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应具备记录系统运行状态的日志功能和故障自动恢复功能,宜支持授权用户对设备和软
22、件参数进行远程集中控制。4.5 数据传输4.5.1 数据传输硬件应保证监测系统各组成部分间建立稳定的物理连接,提供足够的带宽和数据冗余度,满足各级终端对数据传输的要求。4.5.2 数据传输方案应综合考虑监测规模、通信传输距离、现场地形条件、网络覆盖状况等因素选取通信传输方式,宜采用单模光纤(光缆)传输和组网。4.5.3 数据传输网络可选用铁路专用网络或公网,采用公网模式时,应采用秘钥、数字签名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安全加密。4.5.4 现场监控单元与铁路维护管理单位间的远距离数据传输宜采用光纤传输,主备用带宽不小于IooMbi出。4.5.5 数据传输软件应具备数据包处理功能,以包为单位传输,采用应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速铁路 轨道 安全 监测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