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通风防护措施设计与评价.ppt
《工作场所通风防护措施设计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场所通风防护措施设计与评价.ppt(2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作场所通风防护措施设计与评价,谢 景 欣,:,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汽),以及余热和余湿、噪声、辐射等有害因素,如果不加控制,会使工作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危害人体健康。,【前 言】,生产厂房/工作场所的设计除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外,尚应满足平面布局(含交通-人流、物流)、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若电、暖通空调等在卫生学方面的要求。做好防火、防爆、防腐、防潮、防尘防毒、防噪声、防辐射、防高低温等工作,【前 言】,【前 言/有害物的综合防治措施】,改革工艺设备 和 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治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采用通风等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物。个人防护。建立严格的职业卫生管
2、理制度。,有害物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工业有害物的产生和散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工业有害物的产生原因和散发原 理2 认识有害物对人体及生产的危害3 明确室内外环境要求达到的控制目标4 阐明改善环境的正确途径,【前 言/有害物的综合防治措施】,【通风方式】,通 风 方 式,一,工业通风的任务:以换气的方法,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将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的空气送入室内,以改善生产环境,使之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体健康。,【通风方式】,两个要素:排风:将被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送风:将卫生的空气送入室内。,【通风方式】,通风方式的分类,一、按空气动力的不同分为: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二、
3、按气流组织不同分为: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通风方式/分类】,1、自然通风,不依靠机械动力,而是依靠室内外的自然空气条件来达到换气目的的通风形式。风 压 热 压,【通风方式/分类】,自然空气条件,2、机械通风,依靠机械动力,达到换气目的的通风形式。机械动力 通风机 机械通风是用于控制工业有害物最常见而有效的通风形式。,【通风方式/分类】,3、全面通风,全面送风 全面通风 全面排风 全面通风就是在室内全面进行通风换 气,使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卫生要求。适于有害物散发、高温、高湿等场所。,【通风方式/分类】,局部送风 局部通风 局部排风,4、局部通风,【通风方式/分类】,局部送风:将新鲜空气或经过处理的
4、空气送到局部工作场所,使局部地区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的方法。局部排风:在有害物源直接将有害物捕集并进行净化处理后排至室外,或直接排至室外的方法。适于有害物源集中、明确的作业场所。,【通风方式/分类】,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二,自然通风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通风方法 特 点:不消耗机械动力 可以获得巨大的通风换气量,【自然通风】,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气流经过建筑物时将发生绕流,经过 一段距离后,气流逐渐恢复平行流动。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建筑物四周气流 的压力分布将发生改变:迎风面 静压增高 气流受阻侧/背风面 静压降低产生局涡流 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差 风压。,【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风压作
5、用下的自然通风】,a,b,a,b,【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b,a,V,【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 窗,【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优点采光面积大;窗孔集中在中部,有害因素发生源在中部时,便于迅速排出,缺点结构复杂,造价高,矩形天窗,【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3m,45,曲折线型天窗,优点,阻力小、通风能力大、结构简单、质量轻、施工方便、造价低喉口3m可达到矩形天窗喉口6m的通风量,【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45,3m,曲折线型天窗,折线型,【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纵向下沉式天窗,下沉式天窗,【自然通风/风压
6、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横向下沉式天窗,【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天井式天窗,【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天窗】,在普通风帽的外圈增设一圈挡风圈保证气体排出口基本处于负压区内增加抽风力既可以用于局部自然排风,也可用于全面通风,避风风帽特点:,【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避风风帽(天窗)】,用于局部通风,用于全面通风,【自然通风/避风风帽(天窗)】,排风口,不能保证排出气体向上排放,【自然通风/避风风帽(天窗)】,【自然通风/避风风帽(天窗)】,防风、防雨、向上排放,建筑通风 非生产性用房,宜尽量增大外窗面积及可开启度,以提高自然通风能力,同时便于室内人员根据需要进
7、行调节。慎用幕墙,【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建筑通风】,2、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当车间内外空气温度不同时,空气容量也不同,从而形成压差,由这种压差作用导致的通风称之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h,w,n,Ph(w n),b,a,热压与高度成正比S,热源,【自然通风/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全面机械通风,【全面机械通风】,三,全面机械通风,全面通风是车间内全面地进行通风 换气,用新鲜空气来冲淡/排除车 间内污浊空气,使车间空气中有害 物不超标准。针对整个车间(空间),【全面机械通风】,有害物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一定 范围的场合,或是有
8、害物质发源地的 位置不能固定的场合。,适用于,【全面机械通风】,全面 排风全面 送风,全面通风方式,【全面机械通风】,为了使车间内的有害物质不扩散到 其它区域或相邻车间:进行排风负压 不希望相邻车间或外界空气渗入时:采用送风正压,【全面机械通风】,例:项目设计 某生产车间的控制室拟布置A车间和B车间装置的中间。面临反应设备一边的墙体采用防爆墙。操作室设置疏散门和安全疏散楼梯。,【全面机械通风】,正压送风 当受工艺条件限制,控制室与生产 车间不能分开设置时,应在操控室 设置正压送风装置 阻止车间的有害物进入操控室,续例,【全面机械通风】,缓冲间 当操控室与生产车间之间设有对接 通道,或直接相邻相
9、通时,应在出 入口处设置缓冲间 保持室内正压,减少双边空气的交 换,【全面机械通风】,续例,生产车间,正压,操作室,缓冲间,【全面机械通风】,续例,新风采集口 应设于空气清新的位置。远离生产车间的敞开处或排气口。同时宜避开操控室的门窗或排风口。避免气体短路,使有害气体从新风 口进入操控室,【全面机械通风】,续例,窗户,进风口,生产车间,操作室,【全面机械通风】,操作室窗户 操作室墙体及门窗应具备良好 的密闭性、(隔声性能);除观察窗外,其他外窗均应设在 远离生产车间的空气清洁处。,【全面机械通风】,续例,换气次数不小于12/h排风口应设在有害物源所在空 间的外墙上排风口应远离进风口,避免短路,
10、【全面机械通风】,事故排风,控制室,事故排风口,控制室,排风口应设在有害物源所在空间的外墙上,【全面机械通风】,Cl瓶,排风口应远离进风口,避免短路,进风口,【全面机械通风】,排风口,换气量计算,【全面机械通风/换气量计算】,L=,Z,Z 车间内放散的有害物质量mg/m3Yx国家卫生标准mg/m3Y0送人车间内空气所含有害物质量mg/m3(外界新鲜空气0),mg/m3,YxY0,L=L1L2 L3 Ln,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
11、和计算。,换气量计算,【全面机械通风/换气量计算】,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体及蒸汽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应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全面机械通风/换气量计算】,L=Lman,四,气流组织,【气流组织】,气流组织方式直接影响通风效果,在一定的通风量下,采取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通风效果也不同。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 良好作用 不合理气流组织方式 相反的作用,【气流组织】,污染源,排风口,送风口,反例 起反作用的气流组织,哭了 伤心地哭了,【气流组织】,气流组织 设计/评价原则,新鲜空气尽快到达工人工作地点,尽量减少途中污染从污染源方向排出防止二次污染不防碍局部通风气流,【气流
12、组织】,污染源,送风口,排风口,笑了 开心地笑了,【气流组织】,气流组织 送风口 排风口,位置实现,【气流组织】,送、排风口的设置原则:送风口应设在有害物浓度较小的区域;排风口应尽量布置在有害物产生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高区域,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有害物从车间内排出;在布置排风口时,应尽量使气流在整个车间内均匀分布,减少涡流区,避免有害物在死角处不断积聚。,【气流组织】,例 1,车间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示意图,【气流组织】,例 2,车间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示意图,【气流组织】,例 3,车间混合通风气流组织示意图,【气流组织】,例 4 正确方式,车间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示意图,【气流组织】,车间混合通风气流组织示
13、意图,例 5 正确方式,【气流组织】,送、排/回风口的相互位置,对侧 上送下排 同侧 同送侧排 对侧 同侧 上送上排,下送上排,集中送排,【气流组织】,四种形式,送风口上部回风口下部应用较为普遍,上送下排同侧,1.上送下排/回,【气流组织】,上送下排对侧,【气流组织】,上送下排双侧,【气流组织】,2.上送上排/回,上送上回气流流型,下部不宜布置风口;有一定美观要求的建筑。途中易受污染;下部涡流多;,【气流组织】,3.下送上排,下送上排气流流型,能使新鲜空气首先通过工作区同时房间上部余热被直接排走,【气流组织】,又称喷口送风,一般将送、回风口同侧布置空气以高速度、大风量集中在少数风口射出。常用于
14、高大建筑,4.集中送风,【气流组织】,气流流线形式,均送均排均送集排集送均排,三种形式:,【气流组织】,1.均送均排,均送均排,【气流组织】,2.均送集排,均送集排,【气流组织】,3.集送均排,集送均排,【气流组织】,五,混合通风,【混合通风】,局部通风 常和 全面通风 同时使用。局部排风系统-针对性排走有害物;全面通风系统-1.补风无法开窗进行无组织补风,-2.稀释有害同时有散在有害物散发,【混合通风】,Z高,Z低,L局,L全,L局1(1015%)L全,局与全 风量关系,【混合通风】,Z高,Z低,L局,L全,重要原则-避免横向气流干扰,【混合通风】,局部排风,六,【局部排风】,一,局部排风概
15、述,【局部排风】,是在有害物源处或在室内污染最严重的局部位置设置局部排风罩,将有害物捕集起来,经风道排至室外(经过净化处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也可排至室内),【局部排风/概述】,局部排风,系统组成,1,2,3,4,1.吸风罩,2.风管,3.除尘器,4.风机,【局部排风/概述】,排风罩:设置在有害物源处,捕集和控制有害物的通风部件;排风量:单位时间内从排风罩排出的空气量;罩口风速:排风罩罩口处的断面平均风速;控制点:距排风罩罩口最远的有害物放散点;控制距离:控制点到罩口中心的距离;控制风速:将控制点处的有害物吸入罩内所需的最小风速。,术语解释,【局部排风/概述】,局部排风是使用最普遍、效果最显著
16、的一种尘毒控制技术,它与全面通风相比较,特点是效果显著、风量小、结构简单、通常投资少。,【局部排风/概述】,局部排风装置的效果好坏,关键在于对有害物的捕集能力 吸气罩结构 吸风量大小 从职业卫生角度出发,其重要性要大于除尘、净化器的设计。,【局部排风/概述】,关 键,局部排风罩设计得合理,用较小的风量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反之用很大的排风量也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局部排风/概述】,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1997)中将排风罩分为六类:密闭罩: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通/排风柜 外部罩:上吸罩、下吸罩、侧吸罩、槽边罩 接受罩:高悬罩、低悬罩 吹吸罩 气幕隔离罩 补
17、风罩,【局部排风/概述】,形式适宜 位置正确 风量适中 强度足够 检修方便,排风罩的设计原则,【局部排风/概述】,局部排风罩 设计/评价原则,1、局部吸气罩应尽可能地密闭、包围或靠近有害物源,使有害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范围内;2、若局部排风罩的吸入气流已受有害物的污染,则不容许经过人的呼吸区;,【局部排风/概述】,3、局部排风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与含尘(毒)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避免横向气流的干扰。,【局部排风/概述】,4、排风罩的形状和大小,应有利于有害物的捕集。通常外部吸气罩的罩口面积应不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面积;侧吸罩的罩口长度应不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边长;当有害物扩散区域很大时,可设多个吸风
18、罩。,【局部排风/概述】,5、不得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6、排风罩口吸气气流要均匀伞形罩伞形扩张角宜小于或等于600,不可大于900。,【局部排风/概述】,7、要完全满足上述的各项要求,常常是很困难的,因此,设计局部排风罩时,必须根据生产设备运行操作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要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风罩。8、排风罩要有一定的强度及耐腐蚀性。,【局部排风/概述】,二,密闭排风罩,【局部排风/密闭排风罩】,密闭罩是各类局部排风罩中 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密闭罩,【局部排风/密闭排风罩】,注意:所谓密闭罩并非“密不透风”完全 密闭,它总会存在一些孔口及不严密 的缝隙。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作 场所 通风 防护 措施 设计 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