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层序地层学-第二章.ppt
《地质专业-层序地层学-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专业-层序地层学-第二章.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不整合、沉积间断与层序边界 1不整合的重要性 不整合(unconformity)是指岩石地层之间接触上的构造关系在沉积上缺少连续性,并与沉积间断、风化特别是侵蚀阶段相对应(Bates,1980)。与此相关的其他一些术语有非整合(nonconformity)、假整合(disconformity)、小间断(diastem)、中断(hiatuse)。文中所运用的不整合是指在地层记录中包括从局部到全球规模的不同级别的时间间断(temporal break)。以不整合来确定地层层序,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关键性的特征:1)沉积间断比记录更重要,即地表上任何地方的沉积,只是漫长地史时期微小而零星的记录。不
2、整合代表了一个恒定的、最大时间范围内沉积作用的中断。2)不整合面之上的沉积物较其以下地层年轻。通常这种类型的不整合是由于陆上暴露产生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绝大多数不整合属此类型。,2不整合成因分析 不整合的成因分析不仅是对不整合形成的主要方式侵蚀(包括陆上暴露侵蚀和水下侵蚀)和非侵蚀作用的研究,而且包括对其控制因素如大陆抬升、海平面变化以及盆地构造活动等的分析。1)与侵蚀作用有关的不整合 从各级别的不整合形成方式上,绝大多数不整合是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作用包括陆上暴露侵蚀和水下侵蚀。陆上侵蚀作用主要受大陆构造抬升和全球海平面下降的控制,作用的结果是下伏地层被削蚀。对不整合级别的形成控制上存在不同
3、的认识。Sloss认为,区域间的不整合是全球同时构造抬升的结果。Miall也证实绝大多数的构造事件对应着全球海平面下降,即全球不整合可能发生在构造抬升或低海平面期。Vail等认为全球海平面变化产生全球不整合,构造作用产生区域不整合。水下侵蚀主要由事件流(如密度流、浊流、风暴流等)、陆源碎屑注入以及碳酸盐矿物溶解、海侵作用(向岸侵蚀)所致。,2)与侵蚀作用无关的不整合 在地层记录中,存在与侵蚀作用无关的不整合间断,如“加深饥饿不整合”是由于环境突然变深,沉积物供应滞后而形成的间断。Schalager(1989,1992a)用淹没不整合表达上述间断。淹没不整合形成于海平面上升时期的海水快速加深过程
4、中,假如海水上升速度很大,远远超过碳酸盐沉积物堆积速率,那么将造成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形成淹没型台地(Tucker,1990)。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一个淹没不整合面,其特征是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不必包含任何暴露证据。这个面也可能是一个沉积间断面,它形成于海平面快速上升过程中,由于沉积水体变深,造成碳酸盐生产速率降低或停止生产而形成的沉积滞后所导致的沉积间断。结构上它们可能相似于低位期的不整合,然而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解释则需十分当心。事实上由于许多小的沉积间断中夹杂着薄的凝缩段,因此淹没不整合可能代表着一个缓慢的沉积作用。,3不整合与层序边界类型 在Exxon模式中,层序界面常常是以不整
5、合面来代表的(常用SB表示)。Vail等人识别出两种类型的不整合。I型不整合(type I unconformity)形成于快速的海平面下降期。海岸线可能移至陆架边缘,伴随着陆架下切谷和海底峡谷的深切作用,陆架遭受广泛的侵蚀作用。碎屑岩块沿着峡谷体系被搬运至陆架斜坡的底部,形成了广泛的低位体系域。沉积相迅速地向盆地方向迁移,不整合面之下的高位体系域遭受广泛的侵蚀作用。型不整合(typeunconformity)发育于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时期,其结果导致相域逐渐向海迁移,并伴随少量的陆上暴露和侵蚀作用,陆架边缘体系域形成型不整合。由于型不整合没有发育明显的侵蚀或大的相带迁移,因此在地震资料和露头中
6、极难识别。淹没不整合截然不同于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暴露而产生的I型或型不整合。有时也将淹没不整合称之为型不整合。,4层序类型 Vail等人(1991)依据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海平面下降速率与盆地沉降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层序边界不整合类型,将层序划分为I型层序和型层序两类。I型层序(typeI sequence)是以I型不整合面为边界,自下而上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依据不同的盆地几何型态,可将I型层序可划分为具陆棚坡折和具缓坡边缘的I型层序地层。陆棚坡折I型层序地层和具缓坡边缘的I型层序地层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低位沉积的不同。在具陆棚坡折边缘的I型层序地层中,低位体系域常由盆底扇、斜坡扇
7、和低位前积楔组成;在具缓坡边缘的I型层序地层中,低位体系域是由厚度相对薄的低位楔构成,这个薄层低位楔包括两部分沉积物。具有缓坡边缘的I型层序海侵和高位体系城类似于具陆棚坡折的I型层序海侵和高位体系域。虽然在具有缓坡边缘的I型层序高位体系域中缺乏明显的前积斜层沉积,但在高位和海侵体系域中,常见三角洲前缘浊积岩。,型层序(typesequence)是以型不整合为边界的、自下而上由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型层序形成时,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没有发生相对海平面下降,因而型层序无深切谷形成,也没有河流回春作用造成的明显截切和相向海方向的迁移。陆棚边缘体系域是型层序最下部一个体系域,其底界
8、是一个以覆盖河流沉积的海相平原或以覆盖河流沉积的滨岸和三角洲沉积物为特征的侵蚀不整合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在底界面为整合的地方,它只表现为准层序叠置样式的变化,即从快速前积到缓慢前积到加积的变化。当型层序边界形成时,陆棚未完全暴露地表,也没有形成深切谷,所以型层序海侵体系域的一开始就表现为沿层序边界广泛的海侵沉积。而I型层序边界伴随着明显的河流下切作用和陆棚的广泛暴露,当海平面开始上升并形成I型层序海侵体系域时,深切谷首先被充填,后来大面积陆棚海泛形成了广泛的海侵沉积物。型层序高位体系域与I型层序类似,均以加积至前积准层序组为特征。,虽然层序边界是在最低的相对海平面时间内发育,但是此刻的全球海
9、平面可能并不处于最低点。层序边界代表了相对海平面下降最大速率段,而全球海平面曲线近似为正弦曲线,层序边界与全球海平面曲线下降翼的拐点相对应。按照Exxon公司的模式,构造沉降的变化在拐点之后超过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并且相对海平面是上升的。因此,当试图用层序边界来确定全球海平面变化,并以此来推导全球周期图时,正确地识别出拐点是相当重要的。全球海平面曲线的拐点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最低点之间的时间段是不同的,它们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应的速率。,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的其他学派 按层序边界选取的差异分为三个学派:以地表不整合或与此不整合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以Vail为代表的Exxon公
10、司的沉积层序学派;采用最大海泛面作为层序边界的以继Frazier之后的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派;以基准面旋回与过程响应原理为理论依据的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一、Galloway成因地层学及与Exxon层序地层概念的区别 以Frazier(1974)幕式沉积旋回理论为基础,Galloway(1989a)发展并创建了成因地层学理论。虽然Galloway强调其模式与Exxon模式之间的不同,但实质上,两个模式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层序边界面的定义。Exxon模式重点强调不整合,但Galloway(1989a)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不整合可能不容易定义或缺失,不容易识别和作图。Gallowa
11、y(1989a)成因地层学强调采用最大海泛面作为层序边界。在地层记录中这些面十分明显,并且极易作图。例如,在测井分析中,最大海泛面与明显的伽马测井曲线的峰值相对应并对应着广泛分布、特征明显的棱菊石带(Martinsen,1993)。因此最大海泛面是一个极易追踪的标志层。,Exxon模式的层序边界反映了不规则地形,不易与其它河道冲刷面相区别。在非海相地层中,在河口湾地区很难发现与作为层序边界的河道冲刷面相对应的古土壤面。一些研究已发现海侵期的冲刷侵蚀作用可能会将已沉积的海侵体系域侵蚀掉,这样导致海泛面与层序边界重合。这两种方法也不是互相排斥的,他们各有其优缺点,只要弄清楚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在同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专业 地层学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