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ppt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科学导论,一,第一章 地球系统,主讲人:枫TEL:EMAL:,知识点,13大天体 2地球运动 3地球演化 4.地表循环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先讲1,2,3节内容.,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是在地球上能看到的除金星以外最亮的星。,卫星-月球,流星雨,哈雷彗星,补充说明: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质量很大,呈云雾状,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能自行发光的天体。,、,小结:以上这些物质通称天体。即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总星系(可见宇宙),河外星系,其它恒星系统,其它行星系统,天体系统的层
2、次(由高到低),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2.天体存在形式:恒星 星云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等3.天体系统形成条件: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4.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它恒星系统,地月系,其它行星系统,地球,月球,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1、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大吗?,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轨道形状特殊吗?,讨论思考:,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有特殊的地方吗?,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的原因:,
3、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结构特征: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1、有适合的温度,2、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4、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引力适中,吸引大气,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地表平均气温15),金星:480,火星:-40,3、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呢?,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三大原因:1.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2.地球体质和质量适中大气条件 3.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第二节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
4、影响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结构】,一、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能量的来源:4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寿命:按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C2m计算,太阳寿命为10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50亿年。,1.5亿千米(1 AU),日地平均距离,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上,一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观察图中太阳辐射的能量的分配情况如何?主要集中在哪个光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维持地表温度,促进
5、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中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最贫乏地区:,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二、太阳活动有哪些,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什么圈层?,光球层,(紫外线波段拍摄的太阳),太阳大气的结构:,日冕层(日全蚀可见),边缘为色球层,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变化周期是11年,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珥日,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活动层,例题,案例1:中高纬地区的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明 显的11年周期性,原来,案例2:家住北京的刘长生老汉这几天有点纳闷,他的几
6、只 一向听话的信鸽放飞之后再也没有回家,经人指点,原来这几天太阳活动,案例3:二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国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当时,人们对雷达受到干扰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B.雷达本身的故障;C.外界杂波的干扰;D.太阳活动的影响。你认为上述原因哪一种比较合乎情理?为什么?,1、对气候的影响 2、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通讯 3、扰动地球的磁场 4、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5、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还有哪
7、些影响?,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对人类的生育有影响,对人类的智力有影响,还有很多,观察太阳黑子数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正相关,负相关,先负相关后正相关,极光,极光,极光,二、月球的地理效应,要点,1.产生地球上的潮汐现象。2.提供夜晚照明。3.提供一个自然的时间度量单位月。对地球的运动产 生摄动。,第一级近似圆球形第二级近似旋转椭球体第三级近似大地水准体(Geoid)大地水准面海面上的重力位各处都是相等的,即海面在重力作用下是一个等位面,把这个等位面延伸通过大陆,就形成一个封闭曲面。,1.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大地水准体大地水准面(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体形状。不是一个稳定
8、的旋转椭球面,有地方隆起,有地方凹陷,相差可达100m以上;赤道横截面不是正圆形,是近似椭圆形,长轴指向西经20和东经160方向,长短轴之差为430m;赤道面不是地球的对称面,与标准椭球体相比,南极大陆比基准面凹进24m;北冰洋却高出基准面14m。赤道南纬60之间高出基准面,而从赤道到北纬45之间低于基准面。,有关地球的常数,地球赤道半经():6378137m*地球极半经():6356752m*赤道标准重力加速度(e):(9780321)10-5m/s2 地球的其它数据地球平均半经:6371km 子午线周长:40008.08km赤道周长:40075.24km 地球的面积:51000万km2*海
9、洋面积:36100万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0.8陆地面积:14900万km2,占地球总面积的29.2地球的体积:10830亿km3*地球的质量:5.9761027g*地球的平均密度:5.517g/cm3物体脱离的临界速度:11.2km/s 赤道上点的线速度:465m/s地球沿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29.78km/s大陆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8846.27m大陆平均高度:825m海洋最深海沟:-11034m 海洋平均深度:-3800m大陆和海洋的平均高度:-2448m(即全球表面无起伏,将被2448m厚的海水所覆盖),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17g/cm3。地壳上部岩石平均密度是
10、2.65g/cm3。推测地球内部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地球密度随深度而增大。在地下若干深度处密度呈跳跃式变化,推测地核部分密度可达13g/cm3左右。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水星(5.4)相差不多。月球(3.341)和火星(3.95)的密度都比地球小,其它行星的密度更小。,地球的重力,地球的重力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据万有引力定律:F=GMm/r2地球赤道处重力加速度g=9.780318(m/s2)地球两极处重力加速度g=983.2177(m/s2)两极,重力比赤道处大0.53,也就是说把在两极重100kg的物体搬到赤道地区时,则变成99.47kg。,重力随纬度的增加增加。重力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减小
11、。重力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减小,到地心趋向于零。,重力异常理论重力值:把地球看作一个理想的旋转椭球体,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重力正异常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0 重力正异常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0 重力异常的地质意义:重力正异常此处地下往往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可能是铁、铜、铅、锌等矿区。重力正异常此处地下往往有密度较小的物质,可能有石油、煤、盐类以及大量地下水等 存在。看教材,想一想:重力的自由空气校正?自由空气异常?重力的布格校正?布格重力异常?看图1-3了解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地磁磁场同置于地球中心的一个大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与地轴呈11.5相交)所产生的偶极磁场相
12、类似。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地表任意一点地磁的大小。单位奥斯特Oe,指向北磁极。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其中,以指北针为准,东偏为“”;西偏为“”。磁倾角:磁针与各处水平面的夹角。依指北针,下倾为“”;上仰为“”。两磁极为90;赤道为0。,地磁的特点(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如表1-1),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磁偏角和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3)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受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1.1.2.4 地热,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热
13、能。有关地热的基本概念常温层:地表向下一定的深度地壳表层的温度不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 深 度 叫常温层。其因地而异,我国北方约为30m。地热增温级(率):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其平均值为:33 m/。地热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值。平均:3/100m。地热增温的规律只适用于地壳部分或岩石圈。,地热(续1),地热来源与释放来源:铀(U238,U235)、钍(Th232)、钾(K40)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释放:火山喷发、热水活动、构造运动、大地热流。大地热流 大地热流-地球内部热能向地表传输的现象。全球平均为:6.1510-6J/cm2s。则全
14、球每年为:6.1510-6J/cm2s一年地球表面积9.631020-1.091021J,这个数字相当于燃烧300多亿吨煤放出的热量。,地热(续2),地热流量(值)4.186810-6J/cm2s1个地热流量单位。用(HFU)表示。全球平均地热流值:1.47 HFU。全球地热流值特征:全球平均地热流值为1.470.74HFU,大陆和海洋平均值几乎相等。地热流值的分布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海洋:洋中脊最高1.901.48HFU;海盆1.270.53HFU;距离洋中脊最远的海沟平均值最低1.160.70HFU。从古到新,地热流值表现为由低到高的趋向。前寒纪地块0.910.02HFU,新生代褶皱带1.7
15、50.06HFU。热流值与岩石圈厚度有关。岩石圈越薄越大;反之越小。,地热资源,地热能一定地质条件下,地热富集起来形成地热能。地热流值2HFU,一般被认为是良好地热资源的地区。中生代褶皱带(相当于环太平洋带)、新生代喜马拉雅褶皱带(相当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著名的地热带(地震带和火山活动带)。我国东部沿海(包括台湾在内)和西藏、云南等地,处于世界的两条地热带范畴内,地热资源丰富。,地球的结构,大气圈地表16000km高空都存在气体或基本粒子。总质量达51015t,占地球总质量的0.00009。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形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科学 导论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