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chart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ppt
《国际投资学chart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chart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投资第三节 中国关于外国投资的法规,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回顾二、中国利用外资的作用、原则和策略三、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四、我国的外债管理,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回顾,(一)利用外资的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50年至1965年,主要是利用苏联的经济援助。(二)利用外资的转变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65年至1978年,是我国利用西方国家商业资金时期。(三)利用外资的拓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79年至1991年,是全方位利用外资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开辟了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新时
2、期。(四)利用外资的全方位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92年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得到了继续完善,并有所扩大。我国在这一阶段借用外债、对外证券融资和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并举,同时我国也积极开展对外投资。,二、中国利用外资的作用、原则和策略,(一)中国利用外资的作用利用外资可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二)中国利用外资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三)中国利用外资的策略,全方位地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工作,防止国
3、有资产流失和重复引进引导外资投向特定产业部门和地区遏制那些过度的和扭曲性很强的优惠政策,三、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总的说来,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二是借用外资三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一)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在80年代前半期,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格局是合作经经营占优势,合资经营次之,独资经营刚起步,所占比例很小。1986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合资经营的比重超过合作经营,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进入90年代,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独资经营的比重不断提高,与合资经营一起成为利
4、用直接外资的主要形式。,(二)借用外资,1992年以前,借用外资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1989年借用外资比例为837,199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8,从1993年开始,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借用外资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借用外资在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例1993年为498,1998午下降到254。中国借用外资主要有四种方式: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三)通过股票市场利用外资,我国通过股票市场利用外资的具体方式有:中国企业在境内通过发行B股筹集外资中国企业在境外直接上市筹集外资中国企业在海外通过存托凭证间接上市筹集外资中国企业在境外买壳间接上市
5、筹集外资中国企业利用控股公司间接上市筹集外资。,四、我国的外债管理,(一)外债定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给外债下的定义为:“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我国的外债定义是:“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中国的外债项目包括(1),(1)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际性、地区性金融组织提
6、供的贷款。(2)外国政府贷款是指外国政府向中国提供的官方贷款。(3)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指境外金融机构及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提供的贷款,包括国际银团贷款(境内中资机构份额除外)。(4)买方信贷,是指发放出口信贷的金融机构向中国进口部门或者金融机构提供的、用于购买出口国设备的信贷。(5)向外国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是指境外非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与其境外母(子)公司的债务(应付账款除外)。(6)发行外币债券,是指在境外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币表示的,构成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可转换外币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视同外币债券。,中国的外债项目包括(2),(7)
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是指在正常的即期结算期后付款的进口项下贸易融资,包括远期信用证、非信用证下的延期付款和预收货款。延期付款是指3个月以上的贸易信贷,贸易信贷则特指3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是指由吸收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吸收的境外机构或个人的外汇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是指境外机构提供,境内机构以获得租赁物所有权为目的,并且租金包含租赁物成本的租赁。(10)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是指补偿贸易项下的合同规定以外汇偿还或者经批准改为外汇偿还的债务。(11)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如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的外汇贷款,对外担保履约以及由中方实际履行偿还义务的债务。,外债余额结构(
8、单位:%),我国外债突破28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2810.4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5.53亿美元,增长13.56%。2005年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1561.43亿美元,增加329.38亿美元,增长26.73%,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5.56%;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249.02亿美元,增加6.14亿美元,上升0.49%。四季度,短期外债增长了122亿美元,是三季度27亿美元增幅的4.5倍。据测算,2005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12.63%,偿债率为3.07%,债务率为33.59%,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为19.07%。上述债务警戒指标均在
9、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2005年贸易、投资情况,2005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2005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二)我国外债的规模问题,什么是适度外债规模呢?从理论上来看,最适度外债规模是外债的边际收益等于外债边际成本时的外债量。从现实生活上讲,最优外债规模很难得到,因为现实经济有着许多限制。现实经济中适度外债规模可定义为:在外债与内资作用相同
10、即资本产出系数相同且不变的前提下,一定经济增长水平所承受的外债规模。适度外债规模与外债的综合承受能力紧密相联,而外债的综合承受能力则由以下因素决定:国际收支状况、外债的来源结构、投向结构、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内配套、消化吸收能力等。,外债的分类方法,以上各种外债实际上是按外债形式划分的外债,外债也可以按其他标准划分,如按期限划分、按债务人划分、按债权人划分、按有无优惠划分、按是否偿付利息划分等等。其中,按期限划分的外债形式对观察一国的外债负担情况和外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长期外债是债务契约规定的本金偿还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外债,短期外债是债务契约规定的本金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外债。短期外债
11、与中长期外债应合理搭配,一般认为,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超过60时应引起严重关切。,衡量外债规模是否适量的国际指标,1外债余额平均增长率1。7国际储备商品与劳务进口额25。,(三)我国外债的结构问题,外债结构就是外债总量的各个因素的构成,它包括债务类型结构(或称融资结构)、借款人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偿还形式结构、市场与国别结构等。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外债结构比例是合理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从外债的币种结构来看,中国的外债主要有美元、日元、港元、德国马克、英镑、法国法郎等20余种货币的债务。1996年底,美元债务约占50,日元债务约占30。可见,中国的外债主要是美元与日
12、元债务。美元与日元汇率的变化可能造成债务风险,增加中国的债务负担,如1995年以前,日元对美元处于升值状态,日元债务也相应升值,而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使用美元,这使当时中国偿还日元债务蒙受了巨大损失。,(四)我国的外债管理,1、目前我国的外债管理体制我国的外债管理,从其现实的运作机制来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计划决策机构,负责国家外债管理总政策、总计划;第二层次为管理控制机构,负责国家整体债务的规模、结构、成本和经营;第三层次为借款的执行机构包括筹资机构和用款机构,负债借款的筹措、运用和偿还。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成了以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为基础,以“双层宙口,为特征,以计划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投资 chart 中国 利用外资 对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