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ppt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3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王爱英 主编,总 目 录,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2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第3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第4章 主存储器第5章 指令系统第6章 中央处理部件CPU第7章 存储系统,总 目 录,第8章 辅助存储器第9章 输入输出(I/O)设备第10章 输入输出(I/O)系统第11章 计算机系统第12章 计算机硬件设计和实现导论,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1.1 计算机的语言1.2 计算机的硬件1.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5 计算机的应用习题,1.1 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人类相互交流信息所用的语言称为自然语言,但是当
2、前的计算机还不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于是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和自然语言接近,并能为计算机接受的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计算机的高级语言。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看,最初在计算机中使用的不是高级语言,由于它难以理解,使用困难,因而需要改进,这样才导致了高级语言的诞生。,常用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高级语言有:C,BASIC,FORTRAN,ALGOL,PASCAL,COBOL和Ada等。常用于人工智能的语言有LISP和PROLOG等。用这些语言编写的程序是由英文字母、数字、运算符号等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然而目前的通用计算机不会直接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而是先将其翻译成机器能执行的语言,称为机器语言
3、(由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指令组成),再在机器上运行,因此解题的过程可归结为:,(1)程序员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2)将程序与数据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3)运行程序,输出结果。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以存放原始数据、程序以及中间运算结果的设备,最后的处理结果也往往先暂时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再输送出去。存储器分成一个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自己的编号,称为该单元的地址。数据或指令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在计算机中能执行的程序是由指令组成的,因此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给定次序执行一组指令的过程。一条指令通常分成两部分:(1)操作码规定该指令
4、执行什么样的运算(或操作),因此被命名为操作码。(2)地址码规定对哪些数据进行运算,通常表示的是数据地址,因此被称为地址码。由于二进制码不易辨认,因此往往用符号来表示一条指令。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比用高级语言麻烦得多,因为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比一条高级语言的语句功能弱很多。,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部件有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来输入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入的信息有数字符、字母和控制符等,人们经常用8位二进制码来表示一个数字符(09)、一个字母(A,B,C,X,Y,Z)或其他符号,当前通用的是ASCII码,它用七位二进制码来表示一
5、个字符,最高的一位可用于奇偶校验或作其他用处。在计算机中,一般把8位二进制码称为一个字节。,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最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是显示终端和打印机,终端设备采用键盘作为输入工具,处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而打印机则将结果打印在纸上;除此以外,为了监视人工输入信息的正确性,在用键盘输入信息时,将刚输入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如有错误,可及时纠正。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各种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中心。存储器可与CPU、输入输出设备交换信息,起存储、缓冲、传递信息的作用。存储器又有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之分。当前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的。,中央处理器又叫CPU,在
6、早期的计算机中分成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由于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现在已把它们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运算器是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经常进行的是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在其内部有一个算术及逻辑运算部件(ALU)。算术运算是按照算术规则进行的运算,例如加、减、乘、除、求绝对值、求负值等。逻辑运算一般是指非算术性质的运算,例如比较大小、移位、逻辑乘、逻辑加等。在计算机中,一些复杂的运算往往被分解成一系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主要用来实现计算机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即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在控制器控制之下,从输入设备输入程序和数据,并自动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由控制器指挥各部件协同工作以执行程序
7、,最后将结果打印输出。作为控制用的计算机则直接控制对象。在计算机中,各部件间来往的信号可分成三种类型,即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通常这些信号是通过总线传送的,如图1.1所示。,图1.1 以总线连接的计算机框图,CPU发出的控制信号,经控制总线送到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这些部件完成指定的操作。与此同时,CPU(或其他设备)经地址总线向存储器或输入输出设备发送地址,使得计算机各个部件中的数据能根据需要互相传送。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有时也向CPU送回一些信号,CPU可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本身发出的控制信号。现代计算机还允许输入输出设备直接向存储器提出读写要求,控制数据传送。,1.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
8、结构现代计算机解题的一般过程:用户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连同数据一起送入计算机(用户程序一般称为源程序),然后由计算机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后输出结果,其过程如图1.2所示。,图1.2 计算机的解题过程,早期的计算机只有机器语言,用户必须用二进制码表示的机器语言编写程序,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而且对程序员的要求很高。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符号式程序设计语言,称为汇编语言。对此,程序员可用ADD,SUB,MUL,DIV等符号分别表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操作码,并用符号来表示指令和数据的地址。汇编语言程序的大部分语句是和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用户用汇编语言编写
9、程序后,依靠计算机将它翻译成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然后再在计算机上运行。这个翻译过程是由汇编程序实现的。,可以把一台具有汇编程序的计算机看作是在实际机器级(硬件)之上出现的一台虚拟机器,该机允许使用汇编语言编程。称它为虚拟机器的原因是因为它依靠了软件(汇编程序)才存在。由于汇编语言的语法、语义结构仍然和机器语言基本一样,而与人的传统解题方法相差甚远,因而又出现了面向题目的高级语言。随同研制出来的是这些语言的翻译程序,因此可以设想在汇编语言级之上又出现了高级语言级,它的实现是先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或中间语言程序,然后再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图1.3)。,图1.3 高级语言虚拟机器的层
10、次结构,翻译程序有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两种。编译程序是将编写的源程序中全部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后,再执行机器语言程序。假如一个题目需要重复计算几遍,那么一旦翻译以后,只要源程序不变,不需要再次进行翻译。但源程序若有任何修改,都要重新经过编译。解释程序则是在将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以后立即执行它,然后再翻译执行下一条语句。它的特点是翻译一次只能执行一次,当第二次重复执行该语句时,要重新翻译,因而效率较低。ALGOL,FORTRAN,PASCAL等语言是用编译程序进行翻译的,BASIC语言有解释和编译两种。,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4代语言(4GL)这一名词。到90年代,大量基于数据库管
11、理系统的4GL商品化软件已在计算机开发应用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为核心,进一步构造了开发高层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例如,菜单生成、报表生成和多窗口表格设计系统;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一般我们把汇编语言称为第一代语言1GL;2GL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 ALGOL,BASIC等;3GL是增强性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ALGOL68,FORTRAN77等。,4GL具有简单易学,用户界面友好,面向问题,只需告诉计算机“做什么”,而不必告诉计算机“怎么做”,应用软件开发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目前4GL主要面向基于数据库应
12、用的领域,不适宜于科学计算、高速的实时系统和系统软件开发。在上述虚拟机器M2与实际机器M1之间还存在一种称为操作系统的软件,操作系统是从早期的管理程序发展而来的,是专门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并提供给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良好界面,使用户不必了解硬件和软件的细节就可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也是一组程序,它一般是由系统程序员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再存入计算机中。操作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操作系统的命令(例如DOS磁盘操作系统)或图形人机界面(例如Windows窗口)实现的。Windows提供了
13、一种基于图形人机界面的窗口式多任务操作环境,通过对环境中各种图形和符号的简单操作,实现了对计算机的使用。因此操作系统可看作实际机器的扩充,在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中应占有一个席位,它的位置应在实际机器之上、汇编语言机器级之下。图1.4是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图1.4 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技术和无线电工业的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准备了物质基础,1943年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电子数字积分的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4、。一般认为它是现代计算机的始祖。,ENIAC计算机共用18 000多个电子管,1 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40kW,每秒钟能计算5 000次加法,领导研制的是埃克特()和莫克利()。ENIAC计算机存在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存储容量太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二是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因此每次解题都要依靠人工改接连线,准备时间大大超过实际计算时间。,与ENIAC计算机研制的同时,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EDVAC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方案,其后开发的计算机都采用这种方式,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一般认为冯诺依曼机具有如下基本特
15、点:(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2)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送到运算器运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改的。(3)数据以二进制码表示。(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5)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即程序计数器PC)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递增,但可按运算结果或外界条件而改变。(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50多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应用领域的开拓,对冯诺依曼机作了很多改革,使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很大新发展,如某些机器程序与数据分
16、开存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中,程序不允许修改,机器不再以运算器为中心,而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等等,虽然有以上这些突破,但原则变化不大,习惯上仍称之为冯诺依曼机。,50年来,根据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习惯上称为四代。相邻两代计算机之间时间上有重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5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器件。在这一时期,主要为军事与国防尖端技术的需要而研制计算机,并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研究成果扩展到民用,又转为工业产品,形成了计算机工业。,5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在计算机行
17、业中崛起,1954年12月推出的IBM650(小型机)是第一代计算机中行销最广的机器,销售量超过1000台。1958年11月问世的IBM709(大型机)是IBM公司性能最高的最后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产品。,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这时期计算机的主要器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因而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而且价格不断下降。后来又采用了磁心存储器,使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使计算机在军事与尖端技术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在气象、工程设计、数据处理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等领域内也应用起来。在这一时期开始重视计算机产品的继承性,形成了适应一定应用范围的计
18、算机“族”,这是系列化思想的萌芽。从而缩短了新机器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程序兼容,方便了新机器的使用。,1960年控制数据公司(CDC)研制高速大型计算机系统CDC6600,于1964年完成,取得了巨大成功,深受美国和西欧各原子能、航空与宇航、气象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欢迎,使该公司在研究和生产科学计算高速大型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969年1月,水平更高的超大型机CDC7600研制成功,平均速度达到每秒千万次浮点运算,成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性能最高的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这时期的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因
19、此功耗、体积、价格等进一步下降,而速度及可靠性相应地提高,这就促使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正是由于集成电路成本的迅速下降,产生了成本低而功能不是太强的小型计算机供应市场。占领了许多数据处理的应用领域。IBM360系统是最早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也是影响最大的第三代计算机。在1964年宣布IBM360系统时就有大、中、小型等6个计算机型号,平均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到一百万次,它的主要特点是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指令系统丰富,兼顾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三个方面。系列化:IBM360各档机器采用相同的系统结构,即在指令系统、数据格式、字符编码、中断系统、控制方式、输入输出
20、操作方式等方面保持统一,从而保证了程序兼容,当用户更新机器时原来在低档机上编写的程序可以不作修改就使用在高档机中。IBM360系统后来陆续增加的几种型号仍保持与前面的产品兼容。后来,西欧与日本的一些通用计算机也保持与IBM360系统兼容。苏联和东欧国家联合制造的“统一系统”也是与IBM360系统兼容的。,标准化:采用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因而各个机型的外部设备是通用的。采用积木式结构设计,除了各个型号的CPU独立设计以外,存储器、外部设备都采用标准部件组装。,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半导体存储器问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大容量、高速度发展,此后,存储器芯片
21、集成度大体上每三年翻两番(1971年每片1K位,到1984年达到每片256K位,1992年16M位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上市),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从1971年内含2 300个晶体管的Intel 4004芯片问世,到1999年包含了750万个晶体管的Pentium 处理器,都证实了摩尔定律的正确性。后来转述为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在一定成本下,大体上也是每18个月翻一番。专家预计,芯片性能呈指数增长将在今后几年放缓,一般看法是,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对各类计算机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1.大型机大型机是
22、反映各个时期先进计算技术的大型通用计算机,其中以IBM公司的大型机系列影响最大。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信息处理主要是以主机系统加终端为代表(即大型机)的集中式数据处理,20世纪60年代的IBM360系统,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IBM370系统曾占领大型机的霸主地位。IBM公司为开发360系统的软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如此丰富的软件不能抛弃,只能继承,这已成为用户与计算机厂家的共识,但也成了计算机发展的制约。因此IBM370系统是在保持与360系统兼容的前提下进行了改进与提高,其主流产品有IBM 303X系列与IBM4300系列,后者是该系列中的低档产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