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GISTs).ppt
《胃肠间质瘤(GISTs).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间质瘤(GISTs).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胃肠间质瘤,GISTs(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名称的发展,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不是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 1962年Stout“胃的奇异型平滑肌瘤”1969年WHO将其归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1983年Mazur和Clark,“胃肠间质瘤”1998年Hirota研究发现大多数GIST中存在编码KIT蛋白原癌基因的功能性突变,从揭示出GIST的特征并使其有了准确的定义,定义:,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ICC)的肿瘤,属于消化道恶性间叶性肿瘤具有特殊的免疫组化特点:CD117(C-KIT)、DOG-1的阳性率均在90%以上,CD34
2、的阳性率为60-70%组织病理学特点:(1)肉眼观:肿瘤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大多数肿瘤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是胃肠道中唯一表达C-KIT和CD34的细胞,(2)镜下观:,驱动基因:突变的C-kit及PDGFRA(血管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分布: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以及网膜和肠系膜上,其中最长见的发生在胃(60%),其次是小肠(30%),结/直肠(5%),食管(5%),基因突变,C-kit基因突变:占80%以上;PDGFRA基因突变:约5%;SDH(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突变:10%15%(野生型GIST即SDH缺失GIST:无C-
3、kit及PDGFRA基因突变)前两种突变可能是排他性的上述基因突变为GIST肿瘤产生的基础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GIST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疗效存在明显差异,GIST临床表现,起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不适、腹痛,其次为肿瘤出血及相关性贫血少见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腹膜炎、肠梗阻、吞咽梗阻(贲门GIST)至少10-30%的患者是在开腹手术、内镜检查或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时无意发现的常见的转移部位在腹部:以肝、腹膜为主,骨、肺转移少见,淋巴结转移仅占5%,肝转移和/或腹腔种植播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表现,胃GIST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切面图片显示其内有出血、坏死区。,胃小
4、弯GIST瘤男性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剖开两半可见肿瘤实质部分内的空洞(*)和出血(箭),空肠约6cm的带蒂GIST瘤浆膜面,4.0cm大的突向管腔内的GIST瘤,其内有出血。肿瘤表面黏膜有溃疡形成。,回肠GIST瘤,约18cm大,中央空腔内有出血,结肠GIST瘤,一位47岁表现为小肠梗阻的结肠GIST瘤女性患者。CT扫描显示10cm大的分叶状肿块阻断升结肠(箭)。增强扫描肿块呈部均匀性强化。,末端回肠,盲肠,直肠GIST瘤女性患者。(a)CT扫描显示直肠前外壁的壁内肿块(箭)。(b)剖开的腹腔腹膜的切除标本及切成两半的GIST瘤图片,显示肿瘤位于直肠远段。肿瘤内多发局灶性出血。,A、一位67岁男性
5、患者钡餐检查胃正位显示位于胃体的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箭)。B、一位67岁女性患者胃钡餐检查斜位显示边缘光滑,宽基底,与胃壁呈钝角的软组织肿块。,线钡餐检查,内 镜,内窥镜可显示粘膜下肿物,其表面粘膜是否完整或有溃疡,以及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从而对GISTs作出诊断。但仅能观察胃肠道腔内的病变。,空肠近段溃疡性肿块,平扫:肿瘤多呈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少数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可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坏死、囊变的低密度灶,或肿块周边密度均匀,中心坏死囊变及出血。,CT扫描,增强: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常表现肿瘤周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向腔外突出的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胃肠 间质 GIST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