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原理-风电场防雷接地.ppt
《风力发电原理-风电场防雷接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力发电原理-风电场防雷接地.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风电场防雷接地,2,7 风电场的防雷和接地,雷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及防护接地的原理、意义及措施大型风力机的防雷保护集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升压变电站的防雷与接地,3,一、雷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及防护,雷电的产生机理,雷电是雷云间或雷云与地面物体间的放电现象。电位差可达数兆伏甚至数十兆伏,放电电流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经验表明,对地放电的雷云绝大部分带负电荷,所以雷电流的极性也为负的。雷电的类型直击雷: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放电。感应雷:包括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的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4,直击雷:雷云放电时,雷电流可达几百千安。通过被雷击物体时,
2、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燃烧。感应雷:雷电感应是雷电的第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作用。在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后,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突然消失,但建筑物的顶部或架空线路上的电荷不能很快泄入大地,残留的大量电荷相互排斥而产生强大的能量使建筑物震裂。同时,残留电荷形成的高电位,往往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击穿电气绝缘层或引起火灾、爆炸。,雷电的危害,5,避雷针:由接闪器、支持构架、引下线和接地体四部分构成。原理:使雷云先导放电通道所产生的电场发生畸变,致使雷云中的电荷被吸引到避雷针,并安全泄放入地。避雷线:由悬挂在被保护物上空的镀锌钢绞线(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
3、成。主要用于输电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原理:与避雷针基本相同,但对电场畸变的影响比避雷针小。避雷器:用来限制沿线路侵入的雷电过电压(或因操作引起的内过电压)的一种保护设备。原理:实质上是一种放电器,把它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并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侧。,雷电的一般防护,6,避雷带和避雷网:在建筑物最可能遭到雷击的地方采用镀锌扁钢或镀锌圆钢,并通过接地引下线与埋入地中的接地体相连构成避雷带,再由避雷带构成的避雷网。原理:避雷带、避雷网与避雷针及避雷线一样可用于直击雷防护。接地装置:对地保持一个低的电位差,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作用:使雷电流顺利入地,减小雷电流通过时的电位升高。,
4、雷电的一般防护,7,二、接地的原理、意义及措施,接地基本概念,接地:在电力系统中,接地通常指的是接大地,即将电力系统或设备的某一金属部分经金属接地线连接到接地电极上。电力系统中的接地:通常是指中性点或相线上某点的金属部分。电气设备的接地:通常情况下是指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一般为金属外壳或底座)。非电气设备的导体接地:如风管、输油管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经金属接地线与接地电极相连接。,8,接地电阻:即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入地电流之比。它包括接地线、接地体的电阻以及接地体与土壤间的过渡电阻和大地的散流电阻。前两者较小,可忽略不计,主要是大地的散流电阻。故接地电阻与土壤的电阻率成正比,与接地体的半径成反比。
5、设接地装置(接地体)为一半径为的半球体,并认为接地体周围土质均匀。,接地基本概念,接地装置对地电位分布曲线Uk接触电位差;Ukb跨步电位差,9,接触电压:即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外壳带电时,有可能施加于人体的电压。为保证人身安全(50V)。跨步电压:未触及该设备,但由于人在跨步过程中,两只脚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电压。同样不允许超过安全电压(50V)。,接地基本概念,称为接触电压;称为跨步电压;为带电的设备外壳电压;为前脚电位;为后脚电位。,10,工频接地电阻:对电力系统中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地电阻是指工频交流(或直流)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所呈现的电阻。冲击电阻:峰值电压与峰值电流之比。,接地体
6、上最大电压出现的时刻,不一定是最大电流出现的时刻。工程上通常是测量工频(或直流)接地电阻,并用冲击系数来表示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关系,即:,接地基本概念,11,冲击系数:一般用实验方法求得,在缺乏准确数据时,对集中的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冲击系数,也可按下式计算:式中:I为冲击电流幅值,kA;为土壤电阻率,km;l为垂直接地体或水平接地体长度,或环形闭合接地体的直径,或方形闭合接地体的边长,m;及m为与接地体形状有关的系数,对垂直接地体=0.9,m=0.8,对水平及闭合接地体=2.2,m=0.9。,接地基本概念,12,接地的意义,功能性接地,工作接地,逻辑接地,信号接地,屏蔽接地,保
7、护性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防电腐蚀接地,13,1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电力系统的适当地点进行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在交流系统中,适当的接地点一般为电气设备,例如变压器的中性点;在直流系统中还包括相线接地。2逻辑接地电子设备为了获得稳定的参考电位,将电子设备中的适当金属部件,如金属底座等作为参考零电位,把需要获得零电位的电子器件接于该金属部件上,如金属底座等,这种接地称为逻辑接地。该基准电位不一定与大地相连接,所以它不一定是大地的零电位。,1、功能性接地,14,3信号接地为保证信号具有稳定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称为信号接地。4屏蔽接地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网接地,
8、以保护金属壳内或金属网内的电子设备不受外部的电磁干扰;或者使金属壳内或金属网内的电子设备不对外部电子设备引起干扰。这种接地称为屏蔽接地。法拉第笼就是最好的屏蔽设备。,1、功能性接地,15,1保护接地为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将于电气设备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接地极做良好的连接,称为保护接地。接低压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也称为保护接地。停电检修时所采取的临时接地,也属于保护接地。2防雷接地将雷电流导入大地,防止雷电伤人和财产受到损失而采用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2、保护性接地,16,3防静电接地将静电荷引入大地,防止由于静电积累对人体和设备受到损伤的接地,称
9、为防静电接地。而油罐汽车后面拖地的铁链子也属于防静电接地。4防电腐蚀接地在地下埋设金属体作为牺牲阳极以达到保护与之连接的金属体,如输油金属管道等,称为防电蚀接地。牺牲阳极保护阴极的称为阴极保护。,2、保护性接地,17,1)电气设备及设施宜接地或接中性线,并做到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3)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直接埋入水下和土壤中的各种自然接地体接地,并校验其热稳定。,接地的一般要求,接地网设计基本要求,18,4)当电站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运行要求时,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采用水下接地
10、、引外接地、深埋接地等接地方式,并加以分流、均压和隔离等措施。5)接地设计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在四季中均应符合设计值的要求。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可只考虑雷季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6)初期发电时,应根据电网实际的短路电流和所形成的接地系统,校核初期发电时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和转移电位。当上述参数不满足安全要求时,应采取及时措施,保证初期发电时期电站安全运行。,接地网设计基本要求,19,7)工作接地及要求:有效接地系统中,自耦变压器和需要接地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线路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电压互感器、接地开关等设备应按照系统需要进行接地。不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接地端、接地变
11、压器接地端和绝缘监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中性点需要直接接地。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系统,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也可装设自动切除的装置。,接地网设计基本要求,20,8)保护接地及要求 电力设备下列金属部件,除非另有规定,均应接地或接中性线(保护线):电机、变压器、电抗器、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底座和外壳。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与大电流封闭母线外壳以及电气设备箱、柜的金属外壳。电力设备传动装置。互感器的二次绕组。配电、控制保护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屋内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
12、围栏和金属门、窗。交、直流电力电缆桥架、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缆的屏蔽铠装外皮、穿线的钢管等。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非直接接地系统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的杆塔。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21,电力设备的下列金属部分,除非另有规定,可不接地或不接中性线(保护线):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380V及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设备外壳和接地物体时除外。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127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10V及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安装在配电屏、控制
13、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气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如套管等。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已与接地的底座之间有可靠的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其他电器的金属外壳。,22,对于用电设备较少、分散,且又无接地线的地方,宜采用接中性线保护。接中性线保护有困难,而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用直接埋设接地体进行接地保护。当低压电力设备的机座或金属外壳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后,允许不按接中性线保护的要求作短路验算。由同一台发电机、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线路,不宜采用接中性线、
14、接地两种保护方式。在低压电力系统中,全部采用接地保护时,应装设能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23,9)防雷接地及要求。所有设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架、微波塔均应设置集中接地装置。避雷器宜设置集中接地,其接地线应以最短的距离与接地网相连。独立避雷针(线)应设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接地网设计基本要求,24,对于风力机而言,直接雷击保护主要是针对叶片、机舱、塔架防雷,而间接雷击保护主要是指过电压保护和等电位连接。电气系统防雷则主要是间接雷击保护。,三、大型风力机的防雷保护,1、风机防雷保护的必要性,25,2、叶片的防雷保护,叶片防雷,叶片防雷重要性,雷击造成叶片损坏,位置最
15、高是雷电袭击的首要目标,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最昂贵的部件,雷击造成的巨大声波,对叶片结构造成冲击破坏,雷电击中叶尖后释放大量能量,雷电流使叶尖结构内部温度急骤升高,造成叶尖结构爆裂破坏甚至开裂;,26,叶片防雷系统连于叶片根部的金属环处,包括雷电接闪器和引下线(雷电传导部分),如下图所示。,叶片防雷系统,叶片防雷系统示意图,27,现代大多数风力机的机舱罩是用金属板制成,本身就有良好的防雷保护作用。机舱主机架除了与叶片相连,在机舱罩顶上后部设置一个(数目可多于一个)高于风速、风向仪的接闪杆,保护风速计和风向仪免受雷击。,机舱的防雷保护,机舱的防雷设计,28,塔架的防雷保护,1.钢制塔架,2.混凝
16、土塔架,3.混合塔架,钢制部件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并行路径方式设置三个彼此相间120的间隙作为雷电路径连接处不允许雷击沿紧固的螺栓进行传导塔基处在三个彼此相间120的位置上接到公共结点上,雷电通过塔架内的铜电缆在三个彼此相间120的位置 上被散流塔基处连接到与接地环和电极相连的电压公共结点上不允许雷击电流沿钢拉线进行传导,钢制连接适配法兰与钢制区法兰在附有不锈钢盘的法兰面上选择三个彼此相间120的位置用螺栓固定钢制适配器依次接于三个彼此相间120的接地电缆,后者接于塔基的公共结点,29,风机的接地,风电机组采用TN方式供电系统,可以较好的保护风机电气系统及人员的安全。TN系统,T:系统中有一点(
17、一般是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大地,称为系统接地(System Earthing);N:用电设备的外壳经保护接地即PE线(Protecting Earthing conductor)与系统直接接地点连接而间接接地,称为保护接地(Protective Earthing)。TT 系统,前一个T:系统接地是直接接大地;后一个T:用电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是经PE线接单独的接地板直接接大地,与电源中的N线线路和系统接地点毫无关连。,30,风机接地系统应包括一个围绕风机基础的环状导体,此环状导体埋设在距风机基础一米远的地面下一米处,采用50mm铜导体或直径更大些的铜导体;每隔一定距离打入地下镀铜接地棒,作为铜导
18、电环的补充;铜导电环连接到塔架2个相反位置,地面的控制器连接到连接点之一。有的设计在铜环导体与塔基中间加上两个环导体,使跨步电压更加改善。如果风机放置在接地电阻率高的区域,要延伸接地网以保证接地电阻达到规范要求。若测得接地网电阻值大于要求的值,则必须采取降阻措施,直至达到标准要求。可以将多台风电机组的接地网进行互连,这样通过延伸机组的接地网可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入大地而不产生危险的过电压。,31,电气系统的防雷保护,四种雷电保护带,32,集电线路上出现大气过电压主要有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两种。一般直击雷过电压危害更严重。集电线路防雷性能优劣主要用两个技术指标:耐雷水平和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力 发电 原理 电场 防雷 接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