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ppt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主 编:刘昌明 鲍东杰,4 建筑采暖系统,第一篇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2,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 建筑采暖系统,目 录,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3 采暖系统施工图,3,4 建筑采暖系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采暖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了解蒸汽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蒸汽采暖系统的形式;认识采暖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能够认识建筑采暖的施工图。在冬季,为了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必须向室内供给相应热量。用人工的方法向室内提供热量的设备系统称为建筑采暖系统。,学习目标,4,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 建筑采暖系统,5,集中
2、供暖系统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根据热媒性质的不同,集中式供暖系统分为三种: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和热风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6,热水供暖系统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分类:(1)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自然(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靠流体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系统,称为自然(重力)循环系统;靠外加的机械(水泵)力循环的系统,称为机械循环系统。,4.1.1 热水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7,(2)按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3)按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式系统和水平式系统。(4)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水
3、供暖系统和高温水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8,1自然(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分双管和单管两种形式。图4.1所示为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双管系统中散热器的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设置,其特点是每组散热器都能组成一个循环环路,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温度基本是一致的,各组散热器可自行调节热媒流量,互相不受影响。,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9,图4.2(b)所示为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单管系统中散热器的供、回水立管共用一根管,立管上的散热器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循环环路,从上到下各楼层散热器的进水温度不同,温度依次降低,每组散热器的热媒流量不能单独调节。为了克服单管式不能单独调
4、节热媒流量,且下层散热器热媒入口温度过低的弊病,又产生了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4.2(a)所示。热水在散热器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入散热器,另一部分流入散热器进、出口之间的跨越管内。,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0,图4.1 重力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1,图4.2 重力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2,上供下回自然循环系统布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供水干管设有向膨胀水箱上升的坡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其坡度为0.5%1.0%,散热管支管的坡度一般为1.0%,这样便于空气逆水流方向经过干管汇集到系统最高处,通过膨胀水箱排除,而回水干管则应有向
5、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坡度为0.5%1%。,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3,在双管系统中,各层散热器与锅炉间形成独立的循环,因而随着从上层到下层冷却中心与加热中心的高差逐层减小,各层循环压力也出现由大到小的现象。上层作用压力大,流经散热器的流量多,下层作用压力小,流经散热器的流量少,因而造成上热下冷的“垂直失调”现象,楼层越多,失调现象越严重。,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4,自然循环系统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维护管理省力、不耗费电能、不产生噪音等优点,但是,由于系统作用压力有限,管路流速偏小,致使管径偏大,造成初次投资较高,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自然循环系统由于循环压力较小,其
6、作用半径(总立管至最远立管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50m,通常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使用。,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5,2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在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设置水泵为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机械循环供暖系统有以下几种方式:(1)上供下回式单管、双管热水供暖系统 图4.3所示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相比,它不仅增加了循环水泵、排气装置,而且膨胀水箱的连接位置、供回水干管的坡向也不相同。,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6,图4.3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a)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b)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7,(2)机械循环下供下
7、回式系统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如图4.4所示,该系统一般适用于顶层难以布置干管的场合以及有地下室的建筑。当无地下室时,供、回水干管一般敷设在底层地沟内。系统的供、回水干管都敷设在底层散热器下面,系统内空气的排除较为困难,排气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顶层散热器的冷风阀,手动分散排气;另一种是通过专设的空气管,手动或集中自动排气。,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8,图4.4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9,(3)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供暖系统如图4.5所示,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在系统的中部,上部系统可用上供下回式,也可用下供下回式,下部系统则用
8、上供下回式。,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0,图4.5 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1,(4)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如图4.6所示,系统的供水干管设在下部,回水干管设在上部,立管布置常采用单管顺流式。这种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水的流向与空气流向一致,都是由下而上,通过膨胀水箱排气方便,可取消集气罐。同时还可提高水流速度,减小管径。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几乎等于散热器的出水温度,在相同的立管供水温度下,散热器的面积要增加。,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2,图4.6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热水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
9、组成,23,(5)同程式与异程式系统 图4.2中系统总立管与各个分立管构成的循环环路的总长度不相等,这种布置形式叫做异程式系统。异程式系统最远环路同最近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差很大,压力不易平衡,使得靠近总立管附近的分立管供水量过剩,而系统末端立管供水不足,供热量达不到要求。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叫做系统的“水平失调”。,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4,图4.3所示为同程式系统,其特点是增加了回水管长度,使得各个立管循环环路的管长相等,因而环路间的压力损失易于平衡,热量分配易于达到设计要求。只是管材用量加大,地沟加深。系统环路较多、管道较长时,常采用同程式系统布置。,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0、,25,图4.2 重力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6,图4.3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a)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b)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7,(6)水平式热水供暖系统 一根立管水平串联起多组散热器的布置形式(见图4.7),称为水平串联式系统。按照供水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顺流式和跨越式两种,这两种方式在机械循环和自然循环系统中都可以使用。,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8,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系统简捷,安装简单,少穿楼板,施工方便;系统的总造价较垂直式低;对各层有不同使用功能和不同温度要求的建筑物,便于分层调节和管理。,4
11、.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9,图4.7 水平式热水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0,同热水供暖系统相比,蒸汽供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蒸汽在散热设备中从蒸汽冷凝成为凝结水,从气相变成液相,在此过程中放出汽化潜热;而热水在散热器中只是温度降低,无相态变化。(2)同样质量流量的蒸汽比热水携带的热量高出许多,对同样的热负荷,蒸汽供热时所需的蒸汽质量流量比热水流量少很多。,4.1.2 蒸汽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1,(3)蒸汽和凝结水在系统管路内流动时,其状态参数变化比较大。随着压力的降低,蒸汽比体积增加,体积膨胀,饱和凝结水随着压力降低,沸点改变,凝结水部分会重新
12、汽化,形成“二次蒸汽”,以气、液二相流状态在管内流动。蒸汽和凝结水状态变化较大的特点是造成蒸汽供暖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出现困难的原因,处置不当时系统中易出现蒸汽的“跑、冒、滴、漏”,造成热量浪费,并影响系统和设备的正常使用。,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2,(4)蒸汽供暖系统中,散热设备的热媒温度为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比一般热水供暖系统热媒的温度高,并且散热器的传热系数也高于热水采暖系统,这样,蒸汽供暖系统所需散热器面积就小于热水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3,(5)由于蒸汽供暖系统间歇工作,管内蒸汽、空气交替出现,加剧了管道内壁的氧化腐蚀,尤其是凝结水管腐蚀更快,因此蒸
13、汽系统的使用寿命比热水系统要短。(6)蒸汽具有比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不会像热水供暖那样在系统中产生很大的水静压力,对设备的承压要求不高。,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4,蒸汽供暖系统按照供汽压力的大小分为三类:供汽表压力高于70kPa时称为高压蒸汽供暖;供汽表压力等于或低于70kPa时称为低压蒸汽供暖;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时,称为真空蒸汽供暖。蒸汽供暖系统按照蒸汽干管布置的不同有上供式、中供式、下供式三种;按照立管的布置特点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两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蒸汽供暖系统采用双管式;按照回水动力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两类,高压蒸汽供暖系统都采用机械回水方式。,4.1 采暖系
14、统的分类与组成,35,1重力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重力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如图4.8所示,在系统运行前,锅炉充水至平面。2机械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图4.9是机械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示意图,其机械回水系统是一个开式系统,凝水不直接返回锅炉,而首先进入凝水箱,然后再用凝水泵将水送回锅炉重新加热。3高压蒸汽供暖系统 图4.10是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示意图。,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6,图4.8 重力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7,图4.9 机械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8,图4.10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39,风
15、供暖系统所用热媒可以是室外的新鲜空气,也可以是室内再循环空气,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若热空气是室内再循环空气,系统为闭式循环时,该系统属于热风供暖;若热媒是室外新鲜空气,或是室内外空气的混合物时,热风供暖应与建筑通风统筹考虑。热风供暖有集中送风、管道送风、暖风机等多种形式,在采用室内空气再循环的热风供暖系统时,最常用的是暖风机供暖方式。,4.1.3 热风供暖系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0,暖风机的布置原则是力求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因此,布置暖风机须根据房间的几何形状、工艺设备的布置情况以及暖风机气流的作用范围等,兼顾以下几个方面:(1)宜使暖风机的射程互相衔接,在采暖空间形成一
16、个总的空气环流;(2)不应将暖风机布置在外墙上垂直向室内吹送,以避免加大室内冷空气渗透量;(3)应注意暖风机的送风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一般为3350,以防工作人员产生“吹冷风”或“过热风”的不舒适感。,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1,(4)暖风机的布置距离应根据其射程大小考虑。暖风机的布置方案很多,常用的布置形式有对吹式、斜吹式和顺吹式,如图4.11所示。,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2,图4.11 暖风机的布置形式(a)对吹式;(b)斜吹式;(c)顺吹式,4.1 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3,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 建筑采暖系统,44,室外采暖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
17、管沟敷设、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三种。,4.2.1 室外采暖管道敷设方式,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5,1.管沟敷设 厂区或街区交通特别繁忙以至管道架空有困难或影响美观时,或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凝水是靠高度差自流回收时,适于采用地下敷设。管沟是地下敷设管道的围护构筑物,其作用是承受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并防止水的侵入。根据管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分为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和不通行管沟。(1)通行管沟(图4.12)(2)半通行管沟(图4.13)(3)不通行管沟(图4.14),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6,图4.12 通行管沟,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7,图4.13 半通
18、行管沟,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8,图4.14 不通行管沟,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49,2.埋地敷设 对于直径DN500mm的热力管道均可采用埋地敷设。一般使用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内,它是将保温后的管道直接埋于地下,从而节省了大量建造地沟的材料、工时和空间。管道应有一定的埋深,外壳顶部的埋深应不小于表4.1(见课本93页)的要求。此外,还要求保温材料除导热率小之外,还应吸水率低,电阻率高,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为了防水防腐蚀,保温结构应连续无缝,形成整体,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0,3.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在工厂区和城市郊区应用广泛,它是将供热管道敷设在
19、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纵梁的桁架以及建筑物的墙壁上。在地下敷设必须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地区也可采取架空敷设。当有其他架空管道时,可考虑与之共架敷设。在寒冷地区,若因管道散热量过大,热媒参数无法满足用户要求,或因管道间歇运行而采取保温防冻措施,使得它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则不适于采用架空敷设。,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1,架空敷设所用的支架按其制成材料可分为砖砌、毛石砌、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场浇灌、钢结构、木结构等类型。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钢筋混凝土支架,这种支架坚固耐久,能承受较大的轴向推力,而且节省钢材,造价较低。,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2,按照支架的高度不同,可把支
20、架分为下列三种形式:(1)低支架(图4.15)在不妨碍交通以及不妨碍厂区、街区扩建的地段,供热管道可采用低支架敷设。(2)中支架(图4.16)在人行频繁、需要通行大车的地方,可采用中支架敷设。其净高为2.54.0m。(3)高支架(图4.16)净空高4.56.0m,在跨越公路或铁路时采用。,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3,为了加大支架间距,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组合式支架。图4.17给出了梁式、桁架式、悬索式和桅缆式等支架的原理简图,后两种适用于较小的管径。按照支架承受的荷载分类时,可分为中间支架和固定支架。,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4,图4.15 低支架,4.2 采暖系统管道
21、敷设与设备安装,55,图4.16 中、高支架,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6,图4.17 几种支架形式(a)梁式;(b)桁架式;(c)悬索式;(d)桅缆式,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7,对于中间支架,按照其结构的力学特点,可有三种不同受力性能的支架形式:刚性支架这种支架的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在管道的径向和轴向都是嵌固的;它是一种靠自身的刚性抵抗管道热膨胀引起的水平推力的结构。铰接支架这种支架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在管道轴向为铰接,在径向为固接。柔性支架该支架下端为固定,上端为自由。支架沿管道轴线的柔度大(刚度小)。,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8,供热管道及其附件均应包
22、敷保温层。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热媒在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有时,也主要为了维持一定的热媒参数;或者从技术安全出发,主要为了降低管壁外表面温度,避免运行维修中烫伤人。,4.2.2 采暖管道的保温,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59,1.保温材料及制品 良好的保温材料应该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小、高温下不变形或变质、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腐蚀金属、可燃分少、吸水率低、易于施工成型并且成本低廉等特性。供热管道中常用的保温材料有石棉、矿渣棉、泡沫混凝土、蛭石硅藻土、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在选用保温材料时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力求节约。,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60,2.保温结构及其安装 保
23、温结构由保温层和保护层两部分组成。管道的防腐涂料层包含在保护层内。保护层的作用是阻挡环境和外力对保温材料的影响,以延长保温结构的寿命。保护层包括防水、防潮在内。根据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对保温结构提出的不同要求是:,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61,(1)架空敷设 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袭,考虑到检修不方便,因而要求采用强度较高的保护层。采用高支架时,为了减轻支架负担,保温层的重量应较小。(2)通行地沟 因为检修方便,不受较大的机械性负荷,又很少受潮湿的影响,因而保温结构可较简单,4.2 采暖系统管道敷设与设备安装,62,(3)不通行地沟 由于地沟中温度高、湿度大,常有水浸入,甚至可能有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暖系统 管道 敷设 设备 安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