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ppt
《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内容简介,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法规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宁静化,驾驶人交通安全特性,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驾驶人的视觉特性,驾驶人的反应特性,驾驶人的判断,驾驶疲劳,生物节律对安全的影响,酒后驾车,7.1.1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体静止时的视力,驾驶人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就是静视力。,静视力,1.视力视觉敏锐度,机动车在行驶中,驾驶人观察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这时的视力就是动视力。,动视力,夜视力指夜间行车时,在无外部照明,只用汽车前灯
2、照明的条件下,驾驶人能发现各种颜色的距离的能力。,夜视力,2.视力适应人的眼睛对于光亮程度的突然变化适应的过程。,7.1.1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暗适应,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1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3.视 野,静视野,动视野,人的眼睛注视前方,头部和视线固定时,所能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静视野。,如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时能够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动视野。,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1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行车速度对注视点、视野的影响,行车速度增加,注视点远移,动视野变窄,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1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4.炫目,5.颜色视觉,a.生理性炫目由于
3、强光人射到眼球内,不仅在视网膜上形成亮度很高的辉点,而且在角膜和网膜之间的介质中发生散射,形成一种光幕,致使人的视觉感受到的亮度对比度大大降低,进而造成的视觉伤害,降低视觉功能的现象。b.心理性炫目由于在视野内经常出现高亮度光源的刺激,使视觉产生不舒适或疲劳感。,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颜色视觉就是外界颜色的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驾驶人对不同颜色的辨认和感觉是不一样的。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亮度最高,反射强度最大,易唤起人们的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但视认性较低。,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2 驾驶人的反应特性,1.反应时间从驾驶人接受某种刺激开始
4、,到作出相应的反应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驾驶人制动操作过程图示,制动反应时间,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2 驾驶人的反应特性,2.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与背景的对比度,运动器官,驾驶人的状态,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驾驶人的判断,1.对距离的判断,a.与对面来车相遇点距离的判断,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驾驶人的判断,1.对距离的判断,b.对同向行驶前车距离的判断,在同向行驶中,驾驶人判断与前车的车头间距往往要比实际的距离小。美国的洛克威曾经于1972年对12名驾驶人进行过两个试验,每次试验都做了140次观察
5、,经过数据处理得出结果如下表,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驾驶人的判断,2.对速度的判断a.速度适应性对速度判断的影响,速度适应性试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驾驶人以70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5秒钟后,把车速减至44.5英里时就认为是40英里/小时的速度了,实际上他把车速低估11.25。而且行驶的距离越长,低估误差的百分数越大。由此可见,速度适应性能够影响驾驶人对车速的正确判断,而这对于行车安全是非常不利的。,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驾驶人的判断,2.对速度的判断,b.对迎面来车速度的判断,7.1.3 驾驶人的判断,2.对速度的判断,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
6、c.对本车速度的判断,减速时车速判断,加速后的车速判断,d.对相对速度的判断,这种判断的准确程度会随着驾驶经验和训练程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7.1.3 驾驶人的判断,3.对超车时机的判断,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四种不同的超车方式示意图,超车时对向车道没有来车,从超车开始至结束都是从容不迫,因此超车距离可能较长。(2)超车时对向车道有来车,整个超车过程比较勉强,因此,必须加速完成超车过程,超车距离较短。(3)对向车道有来车,而且超车距离很近,因此开始超车时较困难,等对向车驶过后便可从容超车。(4)当有足够的超车距离时,单车超越车队,超车距离很长。,7.1.3 驾驶人的判断,4.对道路线形
7、的判断,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b.坡道错觉汽车在坡道下行驶时,如果坡度发生变化,驾驶人容易产生坡道错觉。,a.弯道错觉在连续弯道上行驶时,由于视线需要向相反方向改变,当注视相反弯道时,驾驶人容易产生弯道更为弯曲的错觉。,弯道错觉,坡道错觉,7.1.3 驾驶人的判断,5.判断不准确的原因,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a.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b.知识经验不足,c.侥幸心理,d.思维缺陷,7.1.4 驾驶疲劳,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4 驾驶疲劳,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5 生物节律对安全的影响,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生物节律变化示意图,“生物节律”
8、:人体内存在的生理循环。,7.1.6 酒后驾车,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6 酒后驾车,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1.酒精对人体的影响,7.1.6 酒后驾车,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2.酒后驾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影响驾驶人的颜色视觉,影响驾驶人的视野范围,影响驾驶人的触觉反应能力,影响驾驶人对距离、速度等的判断能力,影响驾驶操作能力,影响记忆能力,7.1.6 酒后驾车,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3.BAC(人体内血液酒精含量)的限度与检测,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7.2.1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1.交通静化的定义,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7.2.1 道路交通静
9、化设计的概述,2.交通静化的发展历程,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a.欧洲的交通静化,7.2.1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2.交通静化的发展历程,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b.美国的交通静化,美国联合使用交通岛与交通标志,有意识地改变行车道的宽度和方向,强迫车辆的正常行驶轨迹在这里发生改变。结合交通标志的使用,提醒驾驶员在这里实行一定程度的绕避行驶。,7.2.1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3.交通静化的实施原则,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a.以当地民众的期望和行为偏好作为指导原则b.降低机动车辆的速度c.不但要提高机动车、自行车、行人以及居民的交通安全水平,还要 改善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感受e.交通
10、量的控制纳入交通静化的目标中,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a.减速路障 减速路障(Speed Hump),通常是一个圆拱型的突出设施,它横向贯通行车道,沿行车方向的宽度一般为35m,以此区别于停车场常用的更窄的条形路障(Speed Bump)。减速路障的纵断面形式可以是圆曲线、抛物线、正弦曲线,当接近路缘带时,应设置渐变段,以不影响纵向排水。,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a.减速路障,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b.减速台减速台(Speed Table)与减
11、速路障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平顶的路障。经常采用地砖或其它的织纹材料修筑。其长度主要根据小汽车的轴距确定,以小汽车能够完全地停留在平台之上作为标准。它们在两端通过坡道与正常行车道相衔接;这个坡道通常要缓于减速路障,因此它所提供的减速效果要低于减速路障。,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b.减速台,适用地点:减速路障设置在需要降低车速,但对于大型车辆的行车顺适性也有较高要求 的地方。优点:大型车辆的行顺适性较好;有较好的降低车速的功能(当然低于减速路障)。缺点:如果不使用织纹性材料,则其识认性与视觉、美学效果都较差,如果采用织
12、纹材 料作路面,则造价会略高;与减速路障一样会造成噪声和空气污染问题。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够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18,降低45的交通事 故数量。,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c.突起型人行横道,突起型人行横道(Raised Crosswalk),是减速台与人行横道线配套使用的静化方案。通过将人行横道线突出于正常的行车道以上,渠化过街的人流,使驾驶员更容易察觉过街行人。,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c.突起型人行横道,适用地点:行人经常随意穿行道路,并且机动车经常超速的交叉口。
13、优点:同时改善了行人和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如果精心设计,则可以提供良好的视觉效 果;具有较好的减速效果(但无法超过减速路障)。缺点:如果采用织纹材料作路面,造价会略高;可能会影响路口的排水;与减速路障一 样会造成噪声和空气污染问题。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18,降低45的交通事故 数量。,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d.突起型交叉口,突起型交叉口(Raised Intersection),通常是一个突起的平台式交叉口,并且在每一个进口处设置坡道与道路平面相衔接。,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
14、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d.突起型交叉口,适用地点: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无法缩减停车区域的交叉口。优点:同时改善了行人和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如果精心设计,则可以提供良好的 视觉效果;同时实现两条道路的交通静化。缺点:造价一般较高,这取决于选用的路面材料;可能会影响路口的排水;减速 效果较之前3种措施略差。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够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10。,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e.织纹路面,织纹路面,通常也包括彩色路面,主要是指采用压印图案的方法,或采用特殊的路面材料,创造一些参差的道路表面效果。这种措施可以用在一条人
15、行横道上,也可以用在完整的交叉口,在有些情况下,还被应用在整个街区的所有道路上。,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e.织纹路面,适用地点:行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主、次干道的相关区域。优点:能够在一个较长的区段上对车速进行控制;如果精心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美学 效果;在交叉口使用时,能够同时降低两条道路的车速。缺点:造价一般偏高;如果在人行横道中使用,有可能会对轮椅的通过制造一定的 困难,也可能会给有视力障碍的用路者造成一定的麻烦。,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a.街心花坛,适用地点:需要进行交通静
16、化的小型交叉口,经常出现在社区 内部。设置的前提是交通负荷较小,而降低车速与 保障交通安全是首要任务。优点:在控制车速方面非常有效,并且显著改善了交通安全性 能;如果精心设计,将成为一个很好的道路景观;可以 同时控制两条道路上的车速。,缺点:大型车辆环绕较困难;环绕行驶的车辆可能侵入人行横道;可能会减少一部分路上停车的空间;花坛需要专门的养护。效果:可使85位运行速度降低11,平均降低交通事故的比率达到73。,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b.环岛,真正意义的环岛(Roundabout)是设置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的交通控制设施(与街心花坛相比)
17、,它的通用规则是车辆在此需要逆时针环绕行驶,以便为各路的交通流分配路权。,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c.曲折式行车道,适用地点:车速需要控制,噪声也同样需要限制,因此不能采用类似减速路障之类设施的地点。优点:曲折式行车道通过限制车辆的横向空间,实现对车速控制,与纵断面控制设施相比,是 一种更为平滑的方式;只要不是在交通负荷较大的环境下,它对于车辆的方向诱导都较 为容易实现。缺点:这种行车道必须精确设计,否则车辆会偏出行车道;重新布设路缘带有时造价较高。,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d.弯曲
18、交叉口,适用地点:T形交叉口。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T形交叉口的运行速度,在那些支路不易察觉的交叉口处,可以明显 地提高交通安全性能。缺点:如果采用路缘石的空间重构来实现线形的弯曲,造价较贵;对“切角绕行”的那部 分车辆有可能需要额外分配一个通行路权。,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a.交叉口瓶颈化,交叉口瓶颈化(Neck down),其实就是指平面交叉转角的路缘扩展措施,这样就缩小了行车道宽度。它们是一种“行人化”路口,使穿行道路的距离缩短,并且通过抬高交通岛提高了对行人交通的关注。,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
19、行车道窄化设施,a.交叉口瓶颈化,适用地点:行人流量较大,并且噪声限制较 严格的区域。优点:扩充行人的活动空间;对于直行、左 转的车辆不会造成转弯顺适性方面的 障碍;可以提供出受保护的路上停车 区;对右转车辆的速度控制效果明 显。缺点:如果不配合其它的静化措施,则对车 辆速度的限制效果较差;可能会降低 右转的急救车辆和其它应急车辆的速 度。效果:85位运行速度般降低4。,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b.中心岛窄化设施,中心岛窄化设施(Center Island Narrowing)是设置在道路中线上的突起型交通岛,用以窄化行车道的宽度。它经常被
20、设计成具有视觉上的愉悦感。适用地点:居住区的进出口处;行人穿越流量比较大的宽阔街道上。优点:提高了行人的安全;如果精心设计,可以成为一个道路景观;能够控制车速及断面流量。缺点:如果没有其它的静化设施的辅助,该设施的降速效果比较有限;为了设置这种设施,可能 会减少一部分路上停车空间。效果:降低85位运行速度的幅度约为4。,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c.人行道扩展的路障,人行道扩展的路障(Choker)是指由路缘带扩展而形成的窄化行车道横断面的设施,经常用于居住区内部,它通过扩展人行道或设置绿化带来实现。如果该形式的路障与人行横道线相结合,则又称
21、为“安全型人行横道(Safe Crossing)”。适用地点:需要进行速度控制的地点,并且该地的停车空间并不紧缺。优点:有利于诱导大型车辆的行车方向;如果精心设计,可以成为路上的景观;可以限制车速 和控制断面流量。缺点:如果没有其它的静化设施辅助,在局部区段上,可能造成自行车与机动车混合行驶;可 能需要减少一部分的路上停车空间。效果:降低85位运行速度的幅度约为4。,7.2.3 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术,7.2 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a.全封闭设施,全封闭设施(Full Closure)是一种横跨道路的隔离设施,完全阻断了过境车辆的穿行,只开放人行步道。适用地点:需要对车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交通安全 保障 管理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