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好的生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好的生活.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德与好的生活,第六讲,道德是一套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或规则。道德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道德与道德规则形成了每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规定了被允许事物的限度,也规定了什么是可以期望的。根据康德的看法,道德的关键是义务做你应当做的事情。,然而,道德是一种更大的追求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追求赋予了道德以重要性。我们为什么应该是道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大于道德本身,它给我们提供了接受道德原则和规则的原因。这个答案被称为好的生活。,道德哲学旨在提出一套原则和一种关于生活目标的看法,以使我们能够明白而自信地生活。这种同时包含了道德和对好的生活的追寻的一般性探索通常被称为伦理学。,1.好的生活,快乐主义
2、,对好的生活的追寻是柏拉图对话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今天,几乎所有这些信念仍在被人辩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被称为快乐主义的哲学,它认为好的生活应该是从生活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快乐。,人们经常谈论快乐主义,但人们在学业和事业方面的抱负和忧虑表明,人们想得到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快乐,而且还有成功、安全、社会名望、尊敬、权力、金钱和自由。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得到快乐,但快乐更多的是作为娱乐、消遣和享受,而不是作为生活的目标。,哲学家们指出,这里牵涉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分:一种做法是为了快乐而行动,另一种做法是为了其他某个目标而行动,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快乐。这两者之间有重大的区别。快乐主义是第一种而不是
3、第二种。,亚里士多德反对将快乐主义作为好的生活。他认为快乐并不是活动本身,而是某种与令人满意的活动相伴随的东西。于是,好的生活关键在于“令人满意的活动”,而不在于快乐本身。我们的目标不是快乐而是活动,快乐更像是一种额外奖励。,伊壁鸠鲁(前341-前270)也许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快乐主义者。他主张好的生活就是对快乐的爱。他提倡简单的快乐、安宁和平静,提倡心灵的快乐和朋友间的友谊。伊壁鸠鲁曾经说过,愉快的生活是沉思的结果。,成 功,在我们的社会中,好的生活往往被等同于成功。成功或许意味着金钱,但又不是金钱,它还包括社会地位和值得尊敬(虽然它们经常是交织在一起)。但成功本身好像也不能为我们带来好的
4、生活。,自 由,通常,自由被认为是一种手段,也就是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但像其他手段一样,自由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目的。抛弃很有前途的职业而去浪迹天涯的人也许是将自由看得比任何快乐和成功都重要。,不是需要,也不是欲望不,对权力的爱才是人类的恶魔。你可以给他们一切健康、营养、住处,他们还是不快乐,因为那个恶魔坚持要求得到满足。你可以剥夺他们的一切而只满足这个恶魔:而后他们就几近陶醉了。尼采,权 力,尼采还说,关于好的生活的所有其他似是而非的观念,实际上只不过是追求权力的不同方式罢了。现时代的争名夺利是如此,甚至宗教也概莫能外。但尼采认为,至高意义上的权力只留给那些自主地、创造性地生活的人,
5、比如艺术家、哲学家或圣人。,宗 教,宗教性的生活是一种奉献的生活,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有时也说是“心怀对上帝的敬畏而生活”。宗教性的生活并不必然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上,但重要的是,真正有信仰的人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与其宗教相关的情感,这种情感支配着其他的每一件事情。,幸 福,亚里士多德考查了各种关于好的生活的片面观念,并用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同意的一个概念幸福取而代之。幸福就是好的生活,尽管幸福本身不是单独一个活动,而是众多活动的结果。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发展或自我实现当作目标。,亚里士多德强调,没有快乐和成功,一个人就不可能过上好的生活。但它们自身并不是好的生活,而只是好的生活的必要条件。好的生活
6、是幸福,他将幸福定义为“为其自身”而期求,而不是“为了其他东西”而期求。,幸福是各个部分保持平衡的整体了好的生活。他甚至还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在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中很幸福是毫无意义的。一个人只有基于自己的一生才能被称为是幸福的。,2.道德与道德理论,道德给了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规则。它为我们的欲望和行为设置了界限。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道德是由最基本的美德和行为规则构成的。在这种意义上,道德的原型就是那些刻在石头上、具有永恒的绝对支配权的古代法典。,第六诫 不可杀人。第七诫 不可奸淫。第八诫 不可偷盗。第九诫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第十诫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
7、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摩西十诫,它们的确是诫命。它们是绝对的规则,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必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无论我们是什么人,无论我们怎么想,无论这些诫命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不可杀人”意味着,即使你想这样做,即使你有权这样做,甚至你能够逃脱所有的惩罚,你还是绝对不能去杀人。,道德“自上而来”这一形象非常恰当。首先,经常有人说道德规律不仅存在于我们社会中,而且来自上帝;其次,我们是从父母那里学习这些道德规范的,父母的确监督着我们,并通过他们的告诫、命令、榜样和姿态来向我们灌输这些东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本身超越于任何特定的个人,无论它是否属于社会规定的一部分。道德并不只
8、是一种有助于我们得到所欲之物的工具,它关心的完全是对错。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权势,这些考虑不受任何个人的影响,就好像有自己的生命一样。,无论道德的基础是原则还是美德,它都试图直接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过自己的生活。显然,道德原则有时会与我们自身的利益相抵触,那我们为什么还应该遵守它们?换句话说,什么是道德的正当理由?什么样的规则算是道德规则,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回答这些关于解释和正当性的问题,不同的道德理论被提了出来。首先,是什么使得某条原则成为道德戒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幸福、更加健康吗?是为了保证社会更加秩序井然吗?还是说,为了取悦上帝,以使我们的城市不被毁灭?,另一方面,如果道德原则被看
9、作促进人类幸福和大众福利的有效指导,那么禁止杀人的律令将不得不通过这样的证明来进行解释和辩护:与没有这样的律令相比,遵守这样的律令的确能使更多的人更加幸福,使更少的人遭遇不幸。,因此,抽象的道德理论以及具体的道德活动和原则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往往觉得道德原则好像是无中生有的,但事实上,我们所有的道德原则都深深地植根于一张巨大的理论和经验观察之网,这张网能够使我们解释和理解那些道德原则。,3.义务论道德,义务论道德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十诫”,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张义务的清单。这些指示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命令”只是一个指示或戒律,“绝对”则意味着“无条件”。它们是绝对的或无条件的,因为它们不提供任何理
10、由或条件,它们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一定不能做。,原则本身的权威就是遵守它所需要的唯一理由。当然遵守原则也许在实际情况中对我们有利,这甚至是我们社会稳定的前提。但义务论道德坚持认为,对我们来说,道德原则本身的地位就是它的正当理由,无论其后果是什么,无论我们可能找到什么样的个人原因,我们都只能遵守它。,康德和理性的权威,关于道德原则的最复杂、最精深的理论,是那些使权威内在于我们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道德规则和原则不是由上帝或社会强加给我们的,而是在我们内心中找到的,例如良心或者理性的声音。,康德坚持认为,无论道德是什么东西,它首先是理性的和合理的,道德原则的来源和正当理由最终在我们自己
11、。他称此为自律,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不用诉诸外在的权威,而只需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就能断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是我们每个人想怎么决定就可以怎么决定的东西,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或“主观的”意见。理性是一种在我们“之内”,却又超越于我们的权威。它是“客观的”,并且颁布了普遍必然的律令和义务。正是理性的权威证明了道德原则是正当的。,康德主张道德永远只与原则的合理性相关,而与行动的后果无关。因此,与道德相关的不是我们的行动本身,而是完全处于我们掌握之中的意图(康德将拥有好的意图的人称为具有“善良意志”的人)。一个人试图遵守道德原则,试图履行其道德义务,只有在这种意义上他才是道德的。,
12、康德道德原则合理性的检验标准是可普遍性也就是它能够普遍适用于任何人和任何地方。这也意味着,不论具体的环境、每个人的利益和不同的社会有何差异,同一套道德原则将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社会中的人。,康德的善良意志,康德的道德哲学完全基于“善良意志”的概念。拥有一种善良意志,就是依照被他所说的实践理性证明为完全正当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其结果就是义务。康德认为有两个原因使意志成为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的行为并非是由我们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决定的。我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否则道德以及人的尊严的概念就没有意义了。其次,因人无法控制的理由而去责备别人是没有道理的。“唯一绝对善的东西就是善良意志”亦即我们履
13、行自己义务的善良的意图和尝试。,4.后果(效益)论理论,人们常说:“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良的意愿铺成的。”康德主张好的意图优先于后果,而后果论道德理论家则强调实际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一个行为(及其后果)的好坏。好的行为是能够产生最大的幸福的行为,这与它的意图无关。,功利主义:边沁和密尔,边沁,密尔,功利主义很显然是一种目的论道德理论,因为它不遗余力地强调道德规则和原则的实际后果,认为它们的正当性只能通过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多大幸福来判断。而义务论道德家不去问道德地行动是否会使我们幸福,而是说我们应当为了有道德而有道德。,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什么会对我们有利或有害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功利主义者的看法,道德
14、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幸福,给予人们快乐,减轻人们的痛苦。,(后果)效益论假定每个人都想要幸福,这一点是难以争辩的。但更重要的是,(后果)效益论通过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词汇来阐释幸福,它并没有说幸福是无限性的,它明确指出幸福就是快乐,不幸就是痛苦,而快乐越多或痛苦越少就越好。,后果(效益)论主张我们应该坚持使最大多数的人尽可能得到快乐的标准,的确,也因此它有时被称为“最大幸福原理”。在现代世界中,最有名的后果(效益)论者是18世纪的英国人边沁,他通常被视为道德哲学中创立这种学说的最重要辩护者。,边沁主张,“善”与“恶”等词语真正的意思其实指“苦”与“乐”。做任何事情唯一良好的理由就是增加人类所经验的快
15、乐的总量,或至少减少痛苦的总量。这样,当我们同对困难抉择时,边沁告诉我们,我们能够将一个不可能的道德两难困境变成一个加减法的问题。,离开家或是不离开家:后果论的计算法,1.独立自主+1000 1.缺少独立性-10002.孤寂-200 2.双亲快乐+20003.双亲的不悦-1000 3.缺少个人成长-6004.新经验+350 4.家庭口角-2505.为弟妹立下榜样+400 5.对双亲的经济负担-400离开的效益+550 住在家里的效益-250+550大于-250。因此我离开家,假如我离开 快乐的单位 假如我不离开 快乐的单位,密尔认为快乐和痛苦除了有量的不同之外还有质的区别。一个人哪怕只是稍稍地满足于一种“高等的”快乐,也要比充分享受一种“低等的”快乐好。他说道:“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要比做一头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要比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好。”,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好处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考虑,康德所捍卫的道德关切也是存在的,它限制了功利,并且提供了一些不应当违反的规则。密尔对功利原则的限制允许我们在“质”的观念中建立诸如公正、道德和美德之类的概念,即使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边沁的数量计算法的简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