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集合功能检查.ppt
《调节集合功能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节集合功能检查.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千里眼青少年视力保健中心,调节集合视功能检查,调节功能的检查,(一)、调节幅度:调节幅度是顾客具有的最大调节力,指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之间的屈光力之差。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全矫者而言,其近点距离的倒数即为其调节幅度。调节幅度=1近点距离.正常值: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18-年龄/3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比推进法测量结果小2D可以和推进法的检查结果比较。一般测量调节幅度首选推进法。,1移近法,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者眼前1000px约40厘米处,让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并以50px/s1.4厘米
2、的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后,退回到最后清晰的位置,用瞳距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而后是双眼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也是一样的。例如,一被检者移近法测得近点在眼前250px10厘米处,则其调节幅度为1/0.10=10D。,2移远法,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验光师将较小的调节视标(通常为0.8大小的视标)置于被检者右眼的近点以内(通常置于眼前125px处),约5厘米.再将视标逐渐移远,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完全变清晰,用瞳距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其
3、倒数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而后检查双眼的调节幅度。,3负镜片法,在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1000px处,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在该眼前逐渐增加-0.25D的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的绝对值再加上2.50D为被检者的调节幅度。例如被检者出现持续性模糊时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为-3.00D,则其调节幅度为3.00+2.50=5.50D。同法检查左眼的调节幅度。,1.由于移近法和移远法测量结束时视标距离顾客较近,视标的视角在近处会比较
4、大2.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时需要不断增加负透镜,负透镜对物像有缩小作用,故视标的视角会逐渐减小,所以测量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别3.通常情况下负镜法测量出的数值比移近法会小2D或2D以上。4.临床上一般建议使用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这样对调节异常的诊断更有意义。5.还有就是相隔一段时间的两次测量调节幅度建议使用同一个方法,以便观察调节幅度是否有变化。,1.通过测量被检者的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15-0.25年龄,可知该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2.例如,一儿童10岁,移近法测得调节幅度为10D3.该年龄的最小调节幅度为15-0.2510=12.5D,说明该被检者调节幅度低下,可能属于调节
5、不足的类型,这样的顾客进行调节功能训练也是非常适合的。4.也有验光师建议用平均调节幅度公式18.5-0.3年龄计算的结果来评估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注意点:1.调节幅度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幅度越广.2.调节幅度低下,说明调节不足,可以进行调节功能训练.3.要参考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判断:如调节灵敏度异常、调节滞后,说明该孩子视疲劳过度,调节能力不足,看近时焦点在视网膜后,产生远视离焦,近视度数增加较快.干预方法为:配镜度数给足,训练调节能力.如双面镜、舒目镜、立体养眼训练等.如调节灵敏度异常、调节超前,说明该孩子用眼 过度,睫状肌痉挛,看书易疲劳,眼胀痛.干预方法为:松弛睫状肌,恢复
6、调节功能.配镜欠矫、配近用镜、互动凝视、雾视、双面镜、舒目镜、立体养眼训练等.,Donders表,调节功能的检查,(二)、调节反应 调节反应是指当给予一定调节刺激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情况。例如将视标放在眼前1000px处,所给予的调节刺激为2.5D,如果此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小于2.5D,说明其为调节滞后;若此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大于2.5D,说明其为调节超前;若此时眼睛所作出的调节反应刚好是2.5D,说明其为正常的调节反应。临床上测量调节反应的方法主要有MEM动态检影法和BCC法两种检查方法。,1MEM动态检影法,被检者屈光不正全矫。近用瞳距,正常照明。将MEM卡粘在检影镜上。让被检者
7、注视1000px处MEM卡上的字母,验光师在1000px处快速进行检影,此时给予的调节刺激为2.5D,若此时被检者刚好用2.5D的调节力,检影时就刚好观察到中和现象。若此时观察到的影动为顺动,则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其眼前加正球镜进行中和,达到中和时所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若此时观察到的影动为逆动,则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其眼前加负球镜进行中和,达到中和时所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调节反应的正常值为调节滞后+0.25+0.75D。,2BCC法检查,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BCC视标(图2)置于近视标杆1000px处,一般不开近用灯,将两眼视孔置内置
8、辅镜的0.50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1000px处的BCC视标。结果判断: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若被检者报告垂直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无调节滞后和超前。,1.调节反应的测量方法有两个,MEM是客观的检查调节反应的方法2.BCC是主观的检查方法,因为检测方法的差异所以检查结果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更加相信MEM的结果。调节滞后一般是调节能力不足,导
9、致看近时远视离焦,是目前青少年近视度数增加的主因调节超前一般是调节痉挛,患者看近过多动用调节,易产生视疲劳,调节功能的检查,(三)、正/负相对调节 PRA/NRA 正/负相对调节(PRA/NRA)是指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和减少调节的能力。检查时通常先查负相对调节,再查正相对调节。操作步骤:1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瞳距,正常照明。2让被检者注视1000px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的单个视标。,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即将两侧球镜微调轮盘同时向下拨),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记录最后清晰时所下拨的正球镜量,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10、。4将度数调回至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视标又变清晰。在此基础上,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即将两侧球镜微调轮盘同时向上拨),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记录最后清晰时所上拨的负球镜量,为其正相对调节(PRA)。正常值:负相对调节NRA:+2.00+2.50 正相对调节PRA:-2.50。,调节功能的检查,负相对调节主要表为睫状肌的松弛能力,如异常多为睫状肌痉挛.正相对调节主要表为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如异常多为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减退.,调节功能的检查,(四)、调节灵活度调节灵活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速度,即测量调节变化的灵敏度。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交替变换,在调
11、节刺激每一变换后,当视标清晰时立即报告,计算每分钟循环的次数。标准的检测方法是使用2.00D的反转拍镜片,在1000px处进行检查。调节灵活度检查包括双眼调节灵活度(BAF)检查和单眼调节灵活度(MAF)检查。一般先进行双眼检查,若双眼检查时出现困难或异常,单眼检查的结果对诊断有直接意义。,双眼调节灵活度(BAF)检查的操作步骤:,1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双眼处于打开状态。注视1000px处的(20/30大小的视标)。2验光师将2.00D反转拍镜片的一侧镜片置于被检者双眼前,嘱被检注视1000px处近视标卡,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验光师立即将另一侧相反符号的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
12、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更换镜片。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的循环次数(看清+2.00D和2.00D为一次循环)。,3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的发生,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如图4)。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需在记录中标明。单眼调节灵活度(MAF)的检查与双眼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需要遮盖一眼进行检查。调节灵活度的正常值:双眼8周期/分钟,单眼12周期/分钟。调节灵敏度异常说明存在二个问题:调节痉挛和调节能力不足.如+2.00DS辨认困难,说明睫状肌松弛痉挛,-2.00DS辨认困难说明睫状肌调节功能减退.,当调节
13、反应出现超前时,(-0.25D以上)说明顾客比较喜欢动用调节,可能会在调节被刺激时出现多用调节的情况,要询问顾客在近处阅读时是否有视疲劳现象出现2.如果此时伴随PRA值正相对调节-2.50D偏低,则顾客出现视疲劳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可以考虑视觉训练或者给予近处ADD下加的方法解决视疲劳症状。3.当调节超前(-0.25D以上)伴随NRA负相对调节+2.00+2.50D偏低,调节灵活度下降时,那么顾客非常有可能过多的使用调节而又不能马上放松下来,此时要考虑之前验出的远用屈光度是否准确,是否有假性近视的成份,如果是青少年学生则建议去快速散瞳或者重新雾视,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当出现调节滞后时,特别是大
14、于+0.75D的滞后,由于滞后可能引起视近时网膜后成像,如果PRA正相对调节-2.50D偏低,调节灵活又下降,则顾客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出现近视屈光度数的快速增加,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功能的训练使调节滞后、PRA和调节灵活度恢复正常,使得近视的加深速度减缓下来。,隐斜视介绍与测量,在我们平时的验光过程中,除了普通的屈光检查,还有很多必要做的视觉方面的测试,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善的验光过程。目前广大眼镜企业验光只是停留在单独的屈光检查,就是只是查近视、远视、散光、老视的度数,并没有对眼睛的视觉方面进行检查,如AC/A比值、不等像、立体视觉等,这样会导致很多视觉问题是根本没法检查原因与处理,对众多
15、的视觉患者得不到良好的帮助在视觉方面的内容最开始就是学习什么是双眼视觉与斜视,在了解双眼视觉的基本概念后,就要学习如何对隐斜视测量与AC/A比值的测量,它也是视觉学习的入门与基础。,隐斜视的定义,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隐斜视,顾名思义,就是隐性的斜视,我们用眼看上去,是看不出有斜视,它是用眼睛的聚散功能(融合力)做为一种补偿,而不表现出来的一种看不出的、潜在性的眼位偏斜。隐性斜视(又称斜位):在无融像状况下视线偏离固视点的眼位偏离现象。隐斜视的融合力代偿不足时,就会引起症状(视疲劳等),如不得到处理或是治疗的话,就会造成双眼视觉系统的状态恶化。,隐斜视引起
16、视觉问题的诊断,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视觉问题的出现,当出现融合力代偿不足或混乱时,才会出现视觉问题,我们一般要进行以下的方法来诊断是否有问题:1.遮盖法:遮盖一只眼睛,打破双眼融像后,再次双眼融像时,测试眼球的运动状态2.屈光检查:由于屈光问题,调节集合失平衡3.眼位测试(斜视度数的测量):眼位处于不正常范畴内,引起视觉问题4.聚散功能测试(融合贮备):眼肌控制能力不足,引起视觉问题 上面的第2、3点正是我们本文的主点,与AC/A比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后面有的解说。,隐斜视引起代偿不足的情况,当我们对隐斜视引起视觉问题诊断后,隐斜视影响融合力代偿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两
17、个方面:第一方面:为视觉系统自身问题:1.用眼不卫生,即不良环境下使用眼睛,或眼睛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当2.调节异常,即眼睛调节过度或是调节不足,使眼睛调节不协调3.屈光不正(矫正不全),即度数矫正不正确,没有矫正到适合的度数4.辐辏异常,即辐辏不足或辐辏过度,使眼肌功能不协调5.聚散功能问题,融合力问题,立体视功能的能力问题,第二方面:为身体健康问题。1.全身健康不良,如头痛症、牙疾、耳疾、肝病等等都会影响到眼睛视觉功能2.焦虑与忧郁,精神问题3.年老,最为常成的问题之一,就是老花眼4.情绪或情感问题,5.药物的副作用6.维生素缺欠症7.眼疾,各种原因都可以影响到融合力代偿不足,由于产生了融合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节 集合 功能 检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