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ppt
《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进教室观察课的目的:调查研究性听课分等竞赛性评课参赛准备性磨课教研改进性议课,一、观课议课针对什么问题,01,04,02,05,(一)教研的有效性问题(二)教研文化和教师文化的建设问题,(一)发挥教学洞察力读懂课堂1.读懂教学效果和教学行为的关系,选择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学习 坚持以学论教2.读懂教学行为和教学追求(依据)之间的关系,避免观摩学习中的东施效颦,二、有效观课,教学假设,教学假设,新假设,教学设计,教的内容和行为,学的内容和行为,学的效果,学的效果,学的内容和行为,教的内容和行为,教学设计,新的效果,新的学,新的教,新设计,做课:教师的基于原有个体经验的教学,观议
2、课:以学论教,同伴互助,反思经验,改进和超越:新假设,新行动,新效果,“虚践”,“实践”,有效教学的学习活动要求,1.默读课文第512自然段,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勾画反应明明心情变化的句子。(2)想一想明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想法批注在书的旁边。2.准备好你的想法在全班交流。3.时间:5分钟明确学习对象、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检查方式、时间安排,(二)发挥教学想象力“假如我来教,”“假如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我们的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布鲁纳 我们需要修炼“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崭新目光”。,(三)成为上课老师的助教,三、从“评课”到“议课”,(一)境脉特征的教育真理观“教育,就
3、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苏霍姆林斯基,“青松作衫”,“白桦为裙”,“穿着绣花鞋”,林海的教学故事与反思,该图来源于网络,(二)观课议课与案例研究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困惑),或蕴含着教学启示的教学故事。案例研究包括组织案例和案例研讨。“观”课是组织教学案例。“议”课是对选取案例的研究和讨论。,议课中的案例讨论方法1.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2.授课教师说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反问故事
4、讲述者的看法和意见;3.故事提供者和其他参与者说自己的看法和意见;4.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分析和讨论;5.梳理观点,梳理现象、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第一次加括弧(悬置已有理论和方法,以赤子之心)进教室。面对课堂情境和现象,获得原初的体验和感悟。第二次加括弧(悬置自己对现象的体验和感悟)倾听和理解执教者的设计和思考。第一次去括弧(分享交流自己的原初体验和感悟)第二次去括弧(观课议课的共同体验与感悟和原有理论和方法的互动建构),“评课”中的交流模型,(三)议课的对话模型和目标,议课的对话模型,四、怎样利用观课议课进行教学研究,行动研究的流程第一步:当我的教育价值
5、观遭到实践否定时,我碰到了问题。(问题)第二步:我设想着解决这个问题(方案)第三步:我实施这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实践)第四步:我评价我行动的结果(反思)第五步:我根据自己的评价重新系统阐明问题(循环)施良方观课议课的改进:从“我”到“我们”,让观课议课成为有主题、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一)确定观课议课主题,1.问题来源例一:落花生的观课议课原主题: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文意“你教这篇文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A:从问题和困难中提出主题“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丹尼斯威特莱,B:从教学创造和超越中提出主题中国农业的分布的观课主题: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上如何更
6、有效地使用?我的领悟:“信则有,不信则无;行则有,不行则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德经),2.研修问题的表述,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文意 建议:如何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体会文意。重点字词有哪些?(教材研究)如何抓重点字词?(备课方法研究)抓出重点字词,如何用?(教法研究)实际效果如何?(效果研究),3.研修问题的协商,例二:上海市金山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看拼音读课文识汉字教导处主任:“低段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和方法”高段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识字兴趣,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执教老师:“如何处理看拼音读课文识汉字的教学”,4.研究问题的分解,太阳是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课议课 策略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