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指南解读.ppt
《艾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指南解读.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临床队列研究不断涌现,治疗决策依据增多既往治疗药物副作用明显,影响患者依从性新的治疗用药种类增加,治疗有了更多选择 因此,治疗观念也需要更新,2015年,新的HIV诊疗指南来了!,新版指南的更新背景,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指南组成,1.流行病学,2.病原学特征,3.实验室检查,4.发病机制,5.临床表现与分期,6.诊断标准,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指南组成(续),7.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8.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
2、疗,9.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10.艾滋病相关肿瘤,11.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12.HIV职业暴露后处理,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病原学特征:反转录病毒,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是一种直径为100120nm的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含有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I,P10)。核心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病毒的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
3、蛋白gp41,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Li et al.,2013,AIDS,男同性恋病毒株以AE亚型为主,AE亚型病毒株多为X4嗜性,发现主要流行病毒株分型及特点,我国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是AE毒株,具有致病力强、潜伏期短特征,平均潜伏期仅4-5年,显著低于其他毒株的8-10年潜伏期,需要尽早治疗,发病机制:我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后疾病进展快,平均潜伏期仅4-5年,显著低于国外报道8-10年潜伏期,2011年版: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期和有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
4、(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约8年左右。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2015年版: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期和有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平均约8年,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缓慢进展三种转归。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男同性恋感染HIV者疾病进展快,感染后多数在45年进展到艾滋病期。,流行病学,与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
5、、脑脊髓液和乳汁中经以下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目前我国HIV传播已经转变为以性传播途径为主1,我国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传播途径构成2,Lu L,Jia M,Ma Y,et al.The changing face of HIV in China.Nature.2008;455(7213):609-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中国艾滋病
6、防治进展报告.,实验室检查,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实验室检查,参见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诊断标准,推荐病毒载量检测频率,对于已接受抗病毒治疗 6个月以上、病毒持续抑制的患者,可每 6个月检测一次HAART6个月内、病毒载量抑制不理想或需调整治疗方案时,病毒载量的检测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决定 如条件允许,建议未治疗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每年检测一次 HAART初始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前、初治或调整
7、治疗方案初期每4-8周检测一次,以便尽早发现病毒学失败 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后,每3-4个月检测一次,对于依从性好、病毒持续抑制2-3年及以上、临床和免疫学状态平稳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测一次 如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或使用激素或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则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HIV载量,推荐CD4检测频率,一般建议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UL的 HIV无症状感 染者,每 个月应检测一次 对于已接受HAART的患者在治疗的第1年内应每3个月进行一CD4+T淋巴细胞数检测,治疗1年以上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改为每6个月检测一次 对于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毒被充分抑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长期处于
8、稳定水平的患者,无需频繁进行检测 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00-500/UL的患者,建议每12个月检测一次;500/UL的患者,可选择性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推荐HIV基因型耐药检测,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下降不理想,或抗病毒治疗失败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 如条件允许,开始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性检测 对于抗病毒治疗失败者,耐药检测在病毒载量400拷贝/ML且未停用抗病毒药物时进行;如已停药,需在停药4周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合并机会性感染后启动ART时机,2015版ART治疗亮点:合并机会性感染而未ART,若无禁忌,ART宜早不宜迟,PCP:抗PCP治疗2周内开始ART隐脑:抗隐球菌治疗
9、2周内开始ART(CD4200/ul)结脑:抗结核4周后开始ART(CD4200/ul),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一)肺孢子菌肺炎(PCP),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二)结核病,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400,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滋病 诊断 治疗 进展 指南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