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ppt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艾滋病启示录,3,一、艾滋病基本知识,4,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起源于非洲,一些学者认为西非绿猴带有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了人类。20世纪70年代,由旅行者和从非洲经海地的移民传播到美国,以后传播到欧洲、亚洲以及世界各地。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以新的独立的综合征(AIDS)向全世界报道。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5,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专家从已患有淋巴腺病综合征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RV),称为
2、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RV)198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从艾滋病病人人体内分离出一种病毒被称为人嗜T细胞病毒(HTLV-),接着另一学者从艾滋病病人身上获得了类似的病毒,称艾滋病相关病毒(ARV),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6,1985年,美国贝塞斯达癌症研究所对上述三种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病毒实际上是同一类病毒的不同变体。1986年 7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即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7,艾滋病病毒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
3、,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破坏直接导致免疫功能衰竭,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完全失去。这样,对正常人来说很小的疾病或者感染,如腹泻,在艾滋病病人身上却可能无限制地恶化,最后导致死亡。,8,感染HIV后的自然发展过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9,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肿瘤。常见症状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
4、,10,艾滋病症状,11,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的条件,AIDS病人,健康人体,排出,新的HIV感染者,HIV感染者,进入,存活且足量的HIV,12,艾滋病病毒的特点,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等体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其他体液,包括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不足以构成传染。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低于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细胞的破坏,免疫功能衰竭,病毒特征决定了传播途径,1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
5、娩、哺乳等),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14,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性行为,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15,二、艾滋病流行趋势,16,1981年第一次报告5例艾滋病,世界艾滋病流行26年概括,2007年累计死亡超过 2500万人存活感染者/病人3320万人,蔓延速度快,17,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200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总计 3860万(3340 4600万)成人 3630万(
6、3140 4340万)妇女 1730万(1480 2060万)15岁以下儿童 230万(170 350万)2005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 总计 410万(340 620 万)成人 360 万(300 540万)15岁以下儿童 54万(42 67万)2005年艾滋病死亡人数总计 280万(240 330 万)成人 240万(200 280万)15岁以下儿童 38万(29 50万),18,2005年全世界每天会新增约1.1万名艾滋病感染者每隔8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2009年全世界每天会新增约1.4万名艾滋病感染者每隔6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每天新增艾滋
7、病感染者中,19,2005年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共计:3860(3340 4600)万,北美130万77 210万,加勒比地区33万24 42万,拉丁美洲160万120 240万,西欧和中欧72万55 95万,北非和中亚44万25 72 万,次撒哈拉非洲2450万2160 2740 万,东欧和中亚150 million 100 230万,东亚68万42 110 万,南亚和东南亚760万510 117 万,大洋州7.8万4.8 17万,20,次撒哈拉非洲仍然是 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斯威士兰孕妇平均HIV感染率从1992年4%上升到2
8、002年的39%。博茨瓦纳的城市中25-29岁年龄组产前孕妇HIV感染率达55.6%,成人感染率40%。南非每9个人中就约有1个人感染HIV。,21,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全球总数中的比重正在迅速增长亚洲的感染绝对数目前排列第二,今后几年后会超过次撒哈拉非洲,第二冲击波:印尼、印度、尼日利亚、俄罗斯、中国。,22,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23,截至2009年底,中国估计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4万人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
9、8万人其中42.2%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 32.5%通过同性性行为传播。性行为已超过静脉吸毒成为艾滋病传播的第一途径我国青少年学生性传播已成艾滋病防控重点。,24,流行病学三点分布特征时间、地区、人群,25,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第一阶段:传入期(1985 1988),第二阶段:扩散期(1989-1993),第三阶段:增长期(1994-),时间分布特点,7个省,21个省,31个省,26,截止2009年底,累积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河南、新疆、广西、广东及四川。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
10、者的省份(1998年6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等为主。,地区分布特点,27,我国HIV感染者地理分布(截止到2007年6月底),28,人群分布特点,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累积报告的HIV/AIDS中,男性占65。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从年龄分布上看: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1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29,艾滋病传播最重要的因素,性传播频繁、快速更换性伙伴,使性乱人群通过性串联在一起或联成一片,造成艾滋病沿着这条(性)链,传播扩散。还可进一步经
11、母婴途径传播。吸毒传播频繁更换共用注射器吸毒伙伴,吸毒人群通过注射器污染,串联在一起,造成艾滋病沿着这条(血)链,在吸毒人群中传播扩散。还可进一步经性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扩散。,30,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2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 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之间。,31,艾滋病流行规律,从高危人群开始,逐渐向一般人群蔓延,32,吸
12、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33,三、艾滋病健康教育,34,不进行教育,艾滋病将会继续横行。艾滋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彼特皮奥特UNAIDS执行主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35,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高危人群:应为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受劳教或教养中心的人员性病患者、艾滋病病人的亲属3.重点人群(脆弱人群):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长途汽车司机、个体户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滋病 健康 教育 促进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