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讲.ppt
《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讲.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部胡晓琳,概述,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广泛传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有效地防治、控制其传播已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脏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损伤和坏死病变为主,伴全身性反应,有急性、慢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等类型的传染性疾病。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增殖,引起病毒性肝炎。,目前已知的有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肝炎病毒,最近我国发现第八种辛型肝炎病毒,日本又发现一种新的输血后肝炎病毒TTV。另外,一些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黄热病毒、风疹病毒等也可引起肝炎,但一般不
2、列入肝炎病毒范围之内。,甲型肝炎病毒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属于嗜肝RNA病毒属,直径2730nm,呈球形,无包膜,有蛋白外壳。它存在于被感染人和动物的肝细胞、血浆、胆汁和粪便中。粪口传播是HA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染性极强,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为7080。,机体感染HAV后,可产生HAV抗体,早期为IgM,维持2个月左右,恢复后期出现IgG,可维持多年,对同型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实验室检测通常为HAV IgM、IgG、IgA 抗体,方法主要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还可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临床意义,HAVI
3、gM型抗体是感染HAV后的早期抗体,感染后1周即可产生,并在疾病急性期持续6周;在症状出现前存在于血清中的HAVRNA通常与抗HAVIgM的峰值相关,但持续时间短。它可作为诊断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根据。HAVIgG型抗体的产生稍晚于IgM型,一般感染HAV3周后能在血中检出,25个月后到达高峰,以后有所降低但长期存在高滴度IgG对诊断HAV感染有参考和辅助价值,低滴度为既往感染指标。,HAVIgA型抗体是在感染HAV后肠道粘膜细胞分泌的局部性抗体,可在感染早期和急性期病人的粪便中查出。HAVAg存在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潜伏期和发病早期患者的胆汁和粪便中,具有确诊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价值。当临床表现、
4、流行病学极似甲肝时,而HAVAg呈阴性,可能是病毒血症期已过,病毒在血中消失,此时应检查抗体,以帮助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病毒科DNA病毒,又称Dane颗粒。HBV衣壳直径42nm,分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可急性发病、持续带病毒感染、症状不明显和迁延不预形成慢性肝炎等。乙肝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具有高度传染性,其危害性大于甲肝,少数可导致肝硬化、肝癌。,HBV为一种带包膜的DNA病毒。病毒颗粒 包膜 大、中、主分子蛋白 核心 HBcAg、HBeAg、不 完全dsDNA分子、HBV-D
5、NA聚合酶、5 末端结合蛋白,HBV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查的是病毒基因产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以及机体对这些产物产生的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以确定HBV的感染状态。临床常将这5种血清标志物称为“两对半”,在血中消长顺序通常为HBsAgHBeAgHBcAbHBeAbHBsAb。,乙型肝炎的自然病史,1、无症状感染早期 在健康对象中,HBV感染常常呈现亚临床过程,并导致免疫。这种感染经常是由于粘膜接触低剂量病毒所引起。2、急性肝炎 病毒在肝细胞和其它如单核细胞、淋巴
6、细胞中复制。约1的急性肝炎呈现爆发过程。3、慢性感染 大约10的初期感染进展成慢性感染。约有40的慢性HBV感染病例不会产生损害(健康HBsAg携带者);约有60慢性病例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进一步演变为肝癌。,临床意义HBsAg,临床已确诊乙肝病人中HBsAg检出率介于5098。若乙肝患者HBsAg阳性持续2个月以上者,约1/3病例可向慢性转化。HBsAg阳性者,可见于慢性HBsAg携带者、急性乙肝潜伏期、慢迁期和慢活肝、肝硬化者。,HBsAg滴度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临床上表现肝功能正常,HBsAg滴度虽低,但肝脏也有严重病变,如某些肝硬化及肝癌者。反之,也见有HBsAg滴度相同,但可
7、为HBsAg携带者(ASC)或为慢活肝。提示HBsAg滴度与肝脏病损程度并无恒定关系,也不表示预后情况。,血中HBsAg滴度变化机制:肝细胞内HBsAg分布于周边呈弥散状者,血中的HBsAg滴度较高;成包涵体状者HBsAg滴度较低,但与病情变化尚无一致关系。HBsAg滴度与传染强度:判断HBV传染强度,主要依据HBV的复制指标,包括HBsAg、HBVDNA、DNA-P活跃,以及抗HBc.IgM。不论HBsAg滴度高低,凡HBsAg阳性的血液,都含有足以引起传染的感染剂量。,临床意义HBsAb,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属于抗HBV外壳(HBsAg)的抗体,能阻止HBV穿过细胞膜进入新的肝细胞,能中
8、和HBV的感染,保护机体免受HBV再次感染。但血中抗HBs滴度须1:64(RPHA),或PN值10以上(RIA)时方具有保护作用。抗HBs强阳性者受HBsAg阳性血污染针头刺伤后发生重症乙肝,或发生急性乙肝。未显示保护作用的更多见于不同亚型HBsAg的HBV感染。,HBsAg抗HBs会不会同时阳性呢?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减退的病人,如HBsAg阳性的结核病、酒精性胰腺炎、肝硬化、肝癌等。HBsAg与异型抗HBs双阳性:提示受不同亚型HBV感染,此种情况多见于多次HBV暴露的病人。如为HBsAg、抗HBs和抗HBc三相同时阳性,多见于暴露性肝炎或慢性肝炎,且预后欠佳。,临床意义HBeAg:,存在
9、于HBV的核心,是Dane氏颗粒核心中的一种成分。在急性原发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及其滴度几乎与HBsAg平行升降,且常于HBsAg转阴之前消失。若HBeAg阳性持续10周或更长,则可能进展为慢性持续感染,患者肝组织常有较严重损害,易演变为慢肝和肝硬化。,血中HBeAg、DNAP和HBVDNA常呈明显平行关系,且血清HBeAg阳性和DNAP活性高的病人血中HBVDNA亦为阳性。因而,HBeAg阳性可表示肝内HBV复制活跃、可作为有传染性的可靠指标。HBeAg阳性孕妇有垂直传染性,90以上的新生儿将受HBV感染,其HBeAg也呈阳性。,临床意义HBeAb,抗HBe的出现常早于抗HBs阳转。抗
10、HBe阳性率增高,提示多数患者HBV感染时间较长,可长达727年。抗HBe主要见于低滴度的HBsAg或抗HBs阳性的急、慢性肝炎或恢复期患者。其中肝活检多为正常或基本正常,表示传染性明显降低或相对降低。,临床意义抗HBc,抗HBc总抗体是指包括特异性IgM、IgG和或IgA三种抗HBc抗体的总称。抗HBc血液中出现较早,出现临床症状后达到高峰,可持续多年。在乙肝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或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经常可查出抗HBc。抗HBc低、高滴度阳性的意义须结合HBsAg、或抗HBs综合判断:当HBsAg阳性、抗HBc高滴度阳性:多见于慢性乙肝、肝硬化、HBsAg无症状携带者等;当抗HBc低滴度(原
11、血清)阳性伴抗HBs阳性者,提示HBV既往感染。,临床意义抗HBcIgM:,是HBV感染的早期抗体。急性乙肝患者于HBV感染后ALT异常达高峰时,即可检出抗HBcIgM,阳性率几为100%,且滴度较高。一般持续36个月,逐渐下降至转阴。抗HBcIgM既是HBV近期感染的指标,也是肝内HBV持续活跃复制的指标,并提示病人血液有传染性。抗HBcIgM由阳性转为阴性,预示急性乙肝康复。,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前S1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的主要部分,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前S1与HBeAg及HBV-DNA高度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
12、的标志,并且前S1抗原持续性阳性,提示病程的慢性化,能够帮助判断乙肝的预后及药物疗效。,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PreS2)抗前S1S2抗体:为保护性抗体。PHSAR,乙 型 肝 炎 病 毒 二 对 半 检 测 临 床 意 义,某些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的解释,下文中,HBsAg代号为“1”,抗HBs代号为“2”,HBeAg代号为“3”,抗HBe代号为“4”,抗HBc代号为“5”。,常见模式,1(+)3(+)5(+)严重的HBV携带者,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具有强传染性。1(+)4(+)5(+)急/慢性乙肝感染,急性期-表示肝炎开始缓解趋向恢复,病毒复制减弱;无症状携带者-病毒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炎 血清学 标志 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9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