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技术-第二章-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ppt
《材料成型技术-第二章-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成型技术-第二章-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ppt(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21 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概述,一、铸造的基本概念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称为液态成形,简称铸造。液态成形是机械制造中生产机器零件或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二、铸造成形的主要工序,三、铸造成形的主要特点,1、优点:投资小 技术过程灵活性大 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生产周期短 2、缺点:砂型铸件的力学性能较差,质量不够稳定砂型铸造成形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四、铸造成形技术的分类,1、按生产方法分类,可分为:砂型铸造特种铸造。2、按合金分类可分为: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铸造等。,五、应用,广泛应用于机
2、械制造、矿山冶金、交通运输、石化通用设备、农业机械、能源、轻工纺织、土建工程、电力电子、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领域。,2.2 铸造成形技术过程理论基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通常用铸件的最小壁厚来表示。,不同金属和不同铸造方法铸造的铸件最小壁厚mm,二、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还受外部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
3、力称为“流动性”,是金属的液态铸造成形的性能之一,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流动性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强,易于充满薄而复杂的型腔,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杂质的上浮并排除,有利于对铸件凝固时的收缩进行补缩。流动性不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弱,铸件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液态金属流动性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来衡量。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形试样。,在相同的铸型及条件下,浇出的螺旋形试样越长,表示该金属的流动性越好。,一些合金的流动性(螺旋形试样,沟槽截面8mm8mm),温度,T,碳钢,铸铁,共晶点,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2种凝固模式,纯金属和共
4、晶合金,对应A点和C点成分,有确定的熔点,恒温结晶,结果在铸型中凝固过程将从表及里推进,称为逐层凝固,非共晶合金没有一个确定的熔点,它的凝固结晶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内完成的,属非恒温结晶。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同时存在已经凝固的部分,如先晶,或树枝状晶主干,和还没有凝固的部分,固相和液相并存,象桨糊状态,流动性差,所以称为糊状凝固,离共晶点C越远,结晶温度区间越宽,流动性就越差。换句话说,C点成分以前的铁碳合金,即亚共晶铸铁,流动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过共晶铸铁呢,即C点成分以后的合金,流动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下降。这就是铁碳合金流动性与含碳量的关系。,逐层凝固方式(顺序凝固),糊状凝固(体积凝固),
5、凝固是由铸件壁表面向中心逐层推进(称逐层凝固方式),凝固层内表面较平滑,对未凝固液态金属的流动阻力小,所以流动性好;而结晶温度范围大的金属,凝固时铸件壁内存在一个较宽的既有液体又有树枝状晶体的两相区(称糊状凝固方式),凝固层内表面粗糙不平,对内部液体的流动阻力较大,所以流动性较差。,2、铸型性质 铸型的阻力影响金属液的充型速度,铸型与金属的热交换强度影响金属液保持流动的时间。所以铸型的蓄热系数b(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液吸取并储存在本身中热量的能力)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愈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如液态金属在金属铸型中的流动性比在砂铸型中差;铸型的温度较高,就能减少金
6、属液与铸型的温差,从而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3、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对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浇注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提高而直线上升,超过某界限后,由于吸气,氧化严重,充型能力的提高幅度减小。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充型压头)越大,充型能力就越好。但金属液的静压头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时,不仅发生喷射和飞溅现象,使金属氧化和产生”铁豆”缺陷,而且型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反压力增加,造成“浇不足”或“冷隔”缺陷。浇注系统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越大,液态金属充型能力越低。,4、铸件结构 衡量铸件结构的因素是铸件的折算厚度R(R铸件体积/铸件散热表面积
7、VS)和复杂程度,它们决定着铸型型腔的结构特点。R大的铸件,则充型能力较高。R越小,则充型能力较弱。铸件结构复杂,厚薄部分过渡面多,则型腔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充型能力弱。铸件壁厚相同时,铸型中的垂直壁比水平壁更容易充满。,2.2.2 铸件的凝固,铸型中的合金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铸件的凝固,或称为结晶。,铸件的收缩,一、收缩的基本概念 铸件在液态、凝固和固态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减小现象称为收缩,是液态金属自身的物理性质。收缩是铸件的许多缺陷,如缩孔、缩松、热裂、应力、变形和冷裂等产生的基本原因。所以,它又是决定铸件品质的重要铸造性能之一。,衡量收缩的基本参数为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体
8、收缩率,线收缩率,式中:V0、V1金属在T0和T1时的体积;l0、l1 金属在T0和T1时的长度;,、,金属在T0T1温度范围内的 体收缩系数和线收缩系数(1)。,、,液态收缩阶段()表现为型腔内液面的降低。凝固收缩阶段()由状态改变和温度下降两部分产生。一般用体收缩率表示。固态收缩阶段()通常表现为铸件外形尺寸的减少,故一般用线收缩率表示。,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固体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的基本原因。金属的总体收缩为上述三个阶段收缩之和。它和金属自身的成分、温度和相变有关。,二、铸件的实际收缩,实际上,铸件在进行收缩时除受金属自身的成分、温度和相变的
9、影响外,还受到一些外界阻力的影响。铸件在铸型中收缩时受到的阻力有以下几种:1、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 铸件收缩时,其表面与铸型表面之间的摩擦,与铸件质量,铸型表面的平滑程度有关。2、热阻力 铸件各部分收缩时彼此制约产生的阻力。3、机械阻力 铸件收缩时,受到铸型和型芯的阻力。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三、铸件的缩孔和缩松,1、缩孔和缩松的基本概念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它们可使铸件力学性能,气密性等大大降
10、低,以致成为废品,是极其有害的铸造缺陷之一。,2、缩孔和缩松的形成,缩孔、缩松的比较,(1)金属的成分结晶温度范围越小的金属,产生缩孔的倾向越大;结晶温度范围越大的金属,产生缩松的倾向越大。(2)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提高浇注温度时,金属的总体积收缩和缩孔倾向大,浇注速度很慢缩孔容积减少,铸型材料对铸件冷却速度影响很大。缩松:金属型湿型干型。(3)补缩压力和铸件结构在凝固过程中增加补缩压力,可增大缩孔而减小缩松的容积。若金属在很高的压力下浇注和凝固,则可以得到无缩孔和缩松的致密铸件。,3、影响缩孔和缩松形成的因素,(1)针对金属的收缩和凝固特点制定正确的技术方法控制铸件的凝固方向使之符合顺序凝固方
11、式或同时凝固方式;(2)合理确定内浇口位置及浇注方法;(3)合理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技术措施。,4、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定向凝固图解,浇注系统,型腔,冒口,温度,距离,1,2,3,缩孔,冷铁的使用图解,1,2,3,冷铁,铸造应力,1、概念铸件在凝固和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收缩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内应力,称为铸造应力。2、分类按形成的原因不同铸造应力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阻碍应力。按应力存在的状况可分为临时应力和残余应力临时应力是暂时的,当引起应力的原因消除以后,应力随之消失。残余应力是长期存在的,当引起应力的原因消除后,仍存在铸件中。,3、热应力 热应力是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
12、收缩量不同而产生的热阻碍所造成的。落砂后热应力仍存在于铸件内,是一种残余铸造应力。,三杆热应力分析模型,+,-,+,-,-,+,铸件产生热应力与变形的规律(总结):薄壁、细小部位:冷得快,受压应力(凸出);厚壁、粗大部位:冷得慢,受拉应力(凹进)。,4、相变应力铸件冷却过程中,有的合金要经历固态相变,比容发生变化。当铸件各部位温度不同时,固态相变不同时发生,则产生相变应力。相变应力是一种残余铸造应力,可通过热处理消除。5、机械阻碍应力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因收缩受到箱带、铸型、型芯、浇注系统和冒口等的机械阻碍而产生的应力为机械阻碍应力。机械应力是一种临时应力,当形成应力的原因一经消除,应力也随之消失
13、。,6、铸造应力对铸件品质的影响(1)易使铸件产生变形,(2)易使铸件产生裂纹 当铸造应力的总合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按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可分为热裂和冷裂。热裂是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的裂纹。裂纹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外观形状曲折而不规则,表面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并呈氧化色。冷裂是铸件在低温时形成的裂纹。冷裂纹常穿过晶粒,外形规则,呈圆滑曲线或直线状,表面光滑而具有金属光泽或显微氧化色。,裂 纹,裂纹是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材料抗拉强度的产物。,热裂:凝固后期因机械应力超强而产生。影响因素:合金性质和铸型阻力。,冷裂:继续冷却至室温形成的裂纹。,7、防止和减小铸造应力的措施:在零件能满
14、足工作条件的前提下,选据弹性模量和收缩系数小的材料;采用同时凝固方式;合理设置浇冒口,缓慢冷却,以减小铸件各部分温差;采用退让性好的型、芯砂。若铸件已存在残余应力,可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等方法消除。,作 业 1,一、判断题 1.在铸件热节处安放冷铁能够起补缩作用。()2.凝固温度范围大的合金,铸造时铸件中易产生缩松。()3.防止或减少铸件变形的方法之一是提高流动性。()4.合金的浇注温度越高越好。()5.铸钢件一般都要安置冒口和冷铁,使之实现同时凝固。(),二、选择题,1.造成铸件冷隔的主要原因是 a.浇注温度过高b.浇注温度过低c.浇注速度太快 2.生产中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
15、的方法是 a.加大出气口b.延长浇注时间c.提高浇注温度3.冒口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a.液体金属迅速浇注满型腔b.浇注金属液的通道c.补缩和排气 4.浇注温度过高,铸件会产生 a.气孔b.夹杂物c.冷隔5.在下列物品中,适用于铸造生产的是 a.钢精锅b.铝饭盒c.机床丝杠d.哑铃 6.能够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毛坯的加工方法是 a.铸造b.压力加工c.焊接d.切削加工,三、填空题,1.浇注温度过低,液体金属量不够,铸件就会产生冷隔或_。2._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最显著。3.合金的铸造性能用_和_来衡量。4.铸钢的流动性比铸铁_。5.浇注温度越_,上砂箱越_,合金的充型能力越好。6.铸造合
16、金的收缩经历_、_、_三个阶段。7.缩孔和缩松是由于合金的_收缩和_收缩引起的。8.防止缩孔的方法是控制铸件的_顺序,使之符合_原则。四、问答题 1.铸造合金的收缩会导致哪些铸造缺陷的产生?2.铸件热应力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金属的吸气性,一、概念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溶解气体;在浇注过程中因浇包未烘干、铸型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铸型透气性差以及浇注速度控制不当、或型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都会使气体进入金属液,增加金属中气体的含量。这就构成了金属的吸气性。(氢、氮、氧),二、金属液吸收气体的过程,金属液吸收气体可由以下4个过程组成:(1)气体分子撞击到金属液表面;(2)在高温金属液表面上气体分于离解为原子
17、状态;(3)气体原子根据与金属元素之间的亲和力大小,以物理吸附方式或化学吸附方式吸附在金属表面;(4)气体原子扩散进入金属液内部。,三、气体在金属液中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金属吸收气体的饱和浓度,称为该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常用每100g金属含有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来表示(cm3100g),有时也用溶解气体对金属的质量分数表示。影响气体在金属液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金属的化学成分气体在金属液面上的平衡分压。,四、气体的析出与气孔,1、气体析出的方式溶入金属中的气体的析出方式主要存在以下3种方式:(1)气体以原子态扩散到金属表面,然后脱离吸附(蒸发);(2)与金属内某元素形成化合
18、物,以非金属夹杂物形式排出;(3)以气泡形式从金属液中逸出。,2、气孔,金属中存在的气孔通常可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三种:(1)析出性气孔 当金属液冷却速度较快时,由于铸件凝固,气泡来不及排出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2)反应性气孔 金属液与铸型、熔渣之间相互作用或金属液内部某些组元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所形成的气孔,则称为反应性气孔。(3)侵入性气孔 砂型铸造时,由于砂型透气率低或排气通道不畅,砂型受热产生的气体,在界面上超过一定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未上浮排出,则产生侵入性气孔。,五、气体对铸件品质的影响,气孔有效截面积裂纹源抗拉强度疲劳强度气密性
19、固溶体韧度钢“氢脆”铸铁白口倾向铸造性能反压力,会阻碍金属液的补缩,造成晶间疏松。流动性,六、气孔产生的原因及去处气体的方法,1、产生原因:(1)熔炼过程(2)铸型对于湿砂型,其中的水分在高温金属液的热作用下会产生大量蒸汽;即使烘干的铸型,浇注前也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其中的粘土在金属液的热作用的水分还会分解;一些由有机材料制成的砂型或砂芯,有机物的燃烧也能产生大量的气体。2、除气方法:真空去气、沸腾去气、通入惰性气体去气、氧化去气。,铸件的化学成分偏析,一、概念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二、偏析产生的原因偏析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合金在结晶
20、过程中溶质再分配的结果。晶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结晶速度大于溶质的扩散速度,使得初次析出的固相与液相的浓度不同,先析出的晶体与后析出的晶体的化学成分也不同,甚至同一个晶粒内先结晶出来的部分和后结晶出来的部分也有差异,这样便形成了铸件各部分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三、偏析的分类,偏析可大体分为两大类: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1、微观偏析微观偏析是指微小(晶粒)尺寸范围内各部分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常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晶内偏析也叫枝晶偏析;一种为晶界偏析。,(1)晶内偏析对于有结晶温度范围,并且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在铸造条件下结晶时,晶粒内先结晶的和后结晶的部分的成分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冷却较快,固态溶
21、质来不及扩散均匀而造成的。,铸件中晶内偏析的存在,给晶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带来了不均匀性,使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下降,并导致合金的抗腐蚀性下降。晶内偏析可采用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消除。一般是将铸件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均匀化的目的。,(2)晶界偏析 在结晶过程中,低熔点物质被排除在固液界面。当两个晶粒相对生长,相互接近并相遇时,在最后凝固的晶界上将有较细溶质或其它低熔点物质。,铸造合金的晶界偏析对合金的性能危害很大,使合金的强度、塑性、抗腐蚀性、高温性能降低,促使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热裂。晶界偏析采用均匀化退火很难消除,只有采用细化晶粒和减
22、少合金中氧化物和硫化物以及某些碳化物等措施可以预防和消除。,2、宏观偏析在铸件较大尺寸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宏观偏析。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溶质的分配系数:,正偏析:k1,杂质的分布从外部到中心逐渐增多;逆偏析:k1,易熔物质富集在铸件表面上。,2.3液态金属成型件的工艺过程设计,铸件工艺过程设计就是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技术参数,绘制工艺过程图、编制工艺过程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铸件工艺过程设计的有关文件,是生产准备、管理和铸件验收的依据,并用于直接指导生产操作。因此,铸件工艺过程设计的好坏,对铸件品质、生产率和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铸
23、造工艺设计内容与步骤,一、铸造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对于大量生产的定型产品和特殊重要的大型铸件,铸造工艺过程设计一般包括:铸造工艺过程图、铸件图、铸型装配图、工艺过程卡、操作技术规程。广义地讲,凡铸造技术装备的设计内容,诸如模样图、模板图、芯盒图、砂箱图、压铁图、专用检具图、专用量具图及组芯夹具图等,均属于铸造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对于单件、小批量的一般产品,工艺过程设计内容力求简化,绘制一张铸造工艺过程图就可以了。,二、铸造工艺过程设计的步骤,(1)结构技术分析 主要从铸造性能、铸造技术、铸造合金等方面对铸件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2)铸造工艺过程方案的拟定 包括选择铸造和造型方法;确定浇注位置和分
24、型面;铸造技术参数的选取等内容。(3)砂芯的设计 砂芯用来形成铸件内腔或外形上有碍起模的凸凹部位。砂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砂芯形状、数量和下芯顺序,决定芯头结构和尺寸,砂芯通排气方式等内容。,一般产品铸造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4)浇注系统设计 主要是选择浇注系统类型、确定内浇道开设位置、各组元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等。(5)冒口、冷铁的设计 主要是选择冒口、冷铁的类型、确定其位置和尺寸。(6)绘制铸造工艺过程图 在零件图上用规定的技术符号表示出铸造工艺过程内容。,铸造成形方案的拟定,一、确定浇注位置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确定浇注位置应考虑以下原则:1、铸件的重要表面或主
25、要加工面朝下或处于侧面,以避免气孔、砂眼、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图2-25 床身,(2)铸件的宽大平面朝下或倾斜浇注,既可避免气孔和夹渣,又可防止型腔上表面经受强烈烘烤产生夹砂结疤缺陷。,图2-27大平面铸件正确的浇注位置,(3)铸件的薄壁部分朝下可保证铸件易于充型,防止产生浇不足、冷隔缺陷,图2-28曲轴箱的浇注位置,(4)铸件的厚大部分朝上,便于补缩容易形成缩孔的铸件,厚大部分朝上,便于安置冒口,实现自下而上的定向凝固,防止产生缩孔,图2-29 铸钢链轮的浇注位置1-冒口;2、3-砂芯,二、选择分型面,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结合面。具体原则如下:(1)应尽可能使全部或大部分铸件,或者加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成型 技术 第二 液态 铸造 成形 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