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育中心版.ppt
《机械原理教育中心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教育中心版.ppt(3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关于我们,进入学习,机械原理CAI课件V1.0Beta,Read Me,使用指南,20002003Copyright KUST All rights reserved,2,课件使用说明,下一页,3,课件使用说明,课件中除每章目录页上不设“上一页”和“下一页”的按钮外,其它页面上均设置有,请教师授课时务必使用翻页按钮。,本课件为课间休息配置了Midi音乐。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返回到课件总目录播放音乐。播放时请点击小喇叭后完整播放;听完一首后,再点击下一首播放。播放中如遇上课时间到,则直接点击“返回目录”键返回目录有关内容继续授课。,上一页,返回首页,策 划 制 作,
2、机 械 原 理 课 程 目 录,第一章:绪论,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第八章: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第六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第五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第七章:轮系及其设计,第九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返回首页,主要参考文献,课间音乐欣赏,6,课 间 音 乐,雾里看花,请点击 小喇叭播放,祝 福,泰坦尼克,来身缘,月亮代表我的心,同一首歌,红河谷,祈祷,爱情故事,南泥湾,甜蜜蜜,海韵,北国之春,千千阙歌,容易受伤的女人,萍聚,风中有朵雨作的云,返回目录,天使让我如此伤心Mp3,Mp3-2,Mp3-
3、3,Mp3-4,Mp3-5,Mp3-6,Mp3-7,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学习方法,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机械(Machinery)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器(Machine):能代替人类劳动,做有益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的装置。,原动机:将其它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工作机:用机械能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特性:1)代替人类劳动,做有益功,或转换机械能;2)人为的构件组合体;3)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8,机构(Mechanism):人为的构件组合系统,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特性:机器特性之2)、3)。分类:平面
4、机构,空间机构。,平面机构:各构件运动平面相互平行。,空间机构:各构件运动平面不相互平行。,绪 论,第一章,9,二研究内容:机械分析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1.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运动分析;2.常用机构设计方法;3.机械动力学分析;,零件(Part):零件是制造加工的单元,任何机器都是有许多零件配合组合而成。,构件(Link):构件是参与运动的单元。有时一个零件就是一个构件,作为独立的运动单元体参与运动。有些零件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需要,与其它零件刚性地联接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运动,成为一个构件。如内燃机中,曲柄既是一个零件,同时也是一个构件。,机构的组成:(Constitution Of M
5、echanism),机械手,电力装置,控制器(计算机),液压站,10,11,一、为学习机械性质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1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课程地位: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二、为设计使用机械和机械设备的交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创造新 的机械,挖潜现有设备的潜力,了解机械设备的性能。,三、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一、注意课程性质和地位,13,学习方法,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较数学物理力学等先修课程更加结合工程实际;只研究各种机械共性的基本理论问题。,二、着重点,搞清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机构分析和综合的各种方法);注意联系实际。,三、注
6、意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观念;养成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一、机械工业发展趋势,14,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速度范围大,高者数倍于音速,低者以微米级微移。重载;高精度 高效率 低噪音;体积范围大,大者庞然大物,小者用纳米技术加工;,二、机械原理学科研究方向,三、研究内容,自控机构;机器人机构;仿生机构;柔性机构;机电气液综合机构。,单纯考虑运动性能到同时考虑动力性能;刚性到挠性;单自由度到多自由度;平面到空间;单一机构到组合机构。,15,四、研究方法,图解到解析。手工计算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五本课程研究内容,常用平面
7、机构。最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要求,听课。作业:统一纸张,按时完成;考试及成绩评定。,16,本 章 习 题,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第二章,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一主要内容,机构的组成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结构分类,机械原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对机构进行运动及动力分析。结构分类后对同一类机构用相似的方法进行分析。,机构组成原理,研究构件组成机构时的规律;按组成原理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二研究目的,机构的组
8、成和确定运动条件是综合新机构的前提,为新机构的创造提供途径,为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提供方便,为设计新的机械时确定运动方案提供机构运动简图的工具,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2 机构的组成,零件 Components,一构件 Members/links,机器的制造单元,构件,机器的运动单元,从制造角度:机器零件,从运动角度:机器构件,二运动副 Kinematic pairs,构件间的可动联接,运动副元素 Elements,两个构件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自由度 Freedoms,独立运动的参变数(确定构件位置需要的独立参变量的数目),曲轴,连杆体,连杆盖,螺纹紧固件,约束 Const
9、raints,对独立运动的限制,运动副的类型,按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IIIIIIVV级副,按两构件的接触情况:,低副 Lower pairs:面接触的运动副。,转动副回转副 Revolute(turning)pairs铰链 Pivots,Pin joints 移动副 Prismatic pair/Sliding pair 螺旋副 Helical pairs 球面副 Spheric pairs,高副 Higher Pairs:点线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按运动副允许的两构件之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或空间运动:,平面运动副 Planar pairs 空间运动副 Spatial pa
10、irs,1,2,2,2,2,1,1,1,1,2,2,2,2,1,1,1,1,1,1,1,2,2,2,2,1,1,1,2,2,2,2,1,运动副符号,17,18,三运动链(Kinematic chains),用运动副将构件连接而成的相对可动的系统。,四机构 Mechanisms,原动件,机架,机 架 Frame/Fixed link:相对静止的构件。,原动件 Driver/driving link:按给定的已知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从动件 Followers/driven link:运动取决于原动件和其余活动构件。,平面机构 Planar mechanism:各构件的运动平面相互平行的机构。
11、,空间机构 Spatial mechanism,构件的组合;构件间用运动副相连;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构件中有机架原动件从动件。,3 机构运动简图,一机构运动简图的作用,二影响机构运动的因素,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构件数;运动副数及类型;机构的运动尺寸;,三机构运动简图,包含内容:,构件数;各构件的作用(机架原动件中间传动构件运动输出构件);构件间的连接关系(运动副数及类型);机构的运动尺寸(确定各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根据机构运动尺寸,用国标规定的符号表示运动副,用国标规定的符号和简单线条表示构件,按一定比例绘的表示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图,,Kinematic scheme,五机构运动简图
12、的绘制,确定原动件中间传动件运动输出构件?搞清原动件的运动如何经过中间传动件传递到运动输出构件?多少构件?各构件间构成何种运动副?(注意微动部分)选择投影面,确定原动件某一位置,绘机构示意图;测量运动尺寸;定比例尺,绘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路线:原动件中间传动件最终从动件(输出构件)观察重点:各构件间构成的运动副类型;良好习惯:各种运动副和构件用规定的符号表达。误 区:构件外形。,四机构示意图,六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及构件表示方法,电 机,带 传 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外啮合圆柱齿轮机构,内啮合圆柱齿轮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符号(续二),链 传 动,齿 轮 齿 条 传 动,圆 锥 齿 轮 传 动,圆
13、 柱 蜗 杆 蜗 轮 传 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续三),凸 轮 机 构,棘 轮 机 构,杆轴类构件,固定构件,见GB4460-84,构件表示方法(续),同一构件,两 副 构 件,三 副 构 件,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练习。据模型;据结构示意图。,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A,D,铰链四杆机构,给定1个独立运动参数,其余构件的运动完全确定。,一运动确定性分析,A,E,4,铰链五杆机构,给定2个独立运动参数,其余构件的运动完全确定。,二机构自由度,使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变数。,三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原动件数机构自由度。,5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一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与其它
14、构件未连之前:3,用运动副与其它构件连接后,运动副引入约束,原自由度 减少。,二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结论:低副引入2个约束;平面高副引入1个约束。,一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Mobility equation,设:可动构件数:n 低副数:pl 高副数:ph,未连接前总自由度:,3n,连接后引入的总约束数:,2pl+ph,机构自由度F:,F=3n-(2pl+ph),例:,F=3n-(2pl+ph),F=3n-(2pl+ph),=33-(2 4+0)=1,=34-(2 5+0)=2,F=3n-(2pl+ph),=32-(2 3+0)=0,F=3n-(2pl+ph),=33-(2 5+0)=-1,
15、30,F=3n-(2pl+ph),=33-(2 4+0)=1,F=3n-(2pl+ph),=32-(2 2+1)=1,F=3n-(2pl+ph),=34-(2 5+1)=1,F=3n-(2pl+ph),=33-(2 3+1)=2,?,6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一正确计算运动副数,复合铰链 multiple pin joints/compound hinges 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铰接。,1,2,3,A,1,2,3,F=3n-(2pl+ph)=?,37-(2 10+0)=1,n=pl=,二构件只构成一个运动副,二构件多处接触构成 移动副,且移动方向 平行;,二构件多处配合构成 转动副,
16、且转动轴线 重合;,二构件多处接触构成 平面高副,且接触点 相对位置不变,实为 转动副;,实为转动副,实为移动副,二构件多处接触构成 平面高副,且接触点 公法线互相平行,实 为移动副;,其它情况的多点高副接触;,三 除去局部自由度 passive degree of freedom,构件的局部运动,不影响其它构件 的运动,其自由度 为局部自由度F。,F=3n-(2pl+ph),=33-(2 3+1)-1=1,1,2,3,-F,四 除去虚约束 redundant(passive)constraint,有些运动副引入的 约束,实际上不起 约束作用,这样的 约束为虚约束p。,E,F,1,2,3,4,
17、5,虚杆!1杆2低副,引入个虚约束。P=2pl-3n,F=3n-(2pl+ph),=34-(2 6+0-1)=1,-p),F=3n-(2pl+ph),=33-(2 4+0)=1,F=3n-(2pl+ph),=34-(2 6+0)=0,?,常见虚约束:,1)二构件上轨迹重合点 用转动副连接,引入 虚约束;,2)机构运动过程中二构件 上两点距离不变,用双 转动副杆连接该两点,引入虚约束;,F=3n-(2pl+ph),=34-(2 6+0-1)=1,-p),F=3n-(2pl+ph),=34-(2 6+0-1)=1,-p),3)对机构运动无约束 作用的对称重复部 分引入虚约束。,F=3n-(2pl+
18、ph),=33-(2 3+2)=1,F=3n-(2pl+ph),F=35-(2 5+6-2)=1,-p),重复部分:构件数 n=2;低副数 pl=2;高副数 ph=4;,p=2 pl+ph-3 n=2 2+4-3 2=2,注意虚约束的特定条件,若特定条件不满足,虚约束变实约束。,p=2 pl+ph-3 n,=2 5+0-3 3=1,五机构自由度计算步骤,确定活动构件数 n;,确定运动副数 plph;,确定局部自由度 F;,确定虚约束 p;,按下式计算自由度:F=3n-(2 pl+ph-p)-F,p=2 pl+ph-3n,例:图示机构需几个原动件 才能具有确定运动?,解:机构自由度:,n=pl=
19、ph=F=p=,10;,14;,1;,1;,22-3=1;,F=3n-(2 pl+ph-p)-F,则,该机构需要个原动件。,=3 10-(2 14+1-1)-1=1,6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一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1.基本杆组(阿苏尔杆组),?机构确定运动条件,基本杆组F=0,将从动件系统从机架和原动件拆出。,设平面低副机构,n个活动构件,pl个低副,必有,3n-2pl=0 或,n的取值:2,4,6.,杆组类型,双杆组(II级杆组)n=2,pl=3;,内副(B)与外副(A,C),2.机构组成原理,机构由基本杆组联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多杆组(III级杆组)n=4,pl=6
20、;,内副B,C,E;外副A,D,F。,二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II级机构:只含II级杆组的机构;III级机构:含有III级杆组的机构。,三 机构的结构分析,任务:把机构分解为机架及原动件若干基本杆组;要点:机架和原动件开始,能拆则拆,至不可拆为止;优先拆II级杆组,不能出现单杆从动件;同一构件或运动副,不能在两处出现。,例题分析:计算图示冲压机构自由度,并分析在下列情况下组成机构的基本杆组及机构的级别:1)1构件为原动件;2)6构件为原动件。,解:1.机构自由度,F=3n-(2pl+ph-p)-F,=39-2 13=1,2.机构结构分析,当构件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II级机构。,当构件6为原动件
21、时,该机构为III级机构。,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2.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3.正确计算机构自由度,4.根据机构组成原理正确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本 章 作 业,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第三章,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运用,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1 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一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二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根据原动件的运动规律和机构运动尺寸,求其它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及某些点的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通过位置分析:,确定构件所占运动空间;判断各构件是否相互干涉;确定从动件的行程;考查构件上某些点
22、能否到达预期位置或实现预期轨迹;,通过速度分析:,考查从动件的速度变化能否满足工作要求;已知功率了解机构的受力;,三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两种,通过加速度分析:,确定各构件和构件上某些点的加速度变化规律,以确定惯性力。,一、针对的工程问题,2 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主从动件之速度关系,二、速度瞬心及其求法,1.速度瞬心:互作平面运动的二构件上瞬时速度 相等的重合点。,2.机构瞬心数目,组成机构的构件数,3.瞬心的确定,显瞬心(直接用运动副相联的二构件之瞬心),P12在nn线上某点,纯滚动,滚滑,转动副,移动副,平面高副,49,隐含的瞬心(不直接相联的二构
23、件之瞬心),三心定理:互作平面平行运动的三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且三瞬心共线。,证明:瞬心数目 N=3(3-1)/2=3,反证p23在p1p13连线上:,p12,p13,则vC2vC3,不是23构件之瞬心p23,p23必在p1p13上。,设p23在p1p13之外点,,三、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显瞬心 p12,p23,p34,p14;,p12,p23,p34,p14,隐含的瞬心 p13,p24,要点:,取含1、3构件的三构件组 两次确定p13。,1-2-3构件组:,1-3-4构件组:,同理得p24,例1.已知铰链四杆机构各杆的长度。求机构的传动比 i=2/4。,解:1.求瞬心p24,2.由Vp2=
24、Vp4得,解:1.求瞬心p13.,p14,p12,p23,2.vp1=vp3,例2.已知曲柄滑块机构各杆 的长度,1。求滑块速度v3。,例3.已知齿轮或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尺 寸及位置。求机构的传动比 i12。,解:1.求瞬心p12,2.,p23,p13,解:1.求瞬心p12,p13,2.Vp1=vp2,例4:已知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的尺寸位置及1;求从 动件速度v2.,3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机构运动分析,一、针对的工程问题示例,已知机构尺寸及原动件运动,求从动件的运动(构件的角运动及某些点的运动),二相关理论依据及在工程上的两类具体化问题,1.力学问题: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 速度加速度关系,2
25、.力学问题: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 速度加速度关系,工程问题: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速度 加速度关系,工程问题:移动副相连的两构件上 的重合点之速度加速 度关系,C,(C1,C2),A,B,极点p,三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例1:已知lABlBClBElCElCD2;求:,解:,1.作机构运动简图,2.速度分析,大小:方向:,?,CD,lAB 2,AB,?,BC,比例尺,矢量图,?,lAB 2,AB,?,BE,?,?,CD,?,CE,?,vE3=vE5=pel,影像原理,3=vEBlBE=be llBE,转向:如图示,4=vClCD=pc llCD,?,EF,pe,?,/xx,vE6=pe6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原理 教育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