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t
《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纲展示】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热点考向】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及实验探究2.生物膜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实验验证3.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4.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实验设计与分析,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溶液浓度细胞(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溶液浓度细胞(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溶液浓度水分进出平衡,失水皱缩,吸水膨胀,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生质层:和 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
2、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维持 原来形态,细胞膜,液泡膜,质壁分离复原,(3)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的伸缩性比 的伸缩性大。,小于,原生质层,细胞壁,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无机盐的跨膜运输(1)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存在。(2)不同植物对 吸收存在差异。(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 从血液中 吸收碘。(4)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差异,同种离子,逆浓度梯度,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1)可以自由通过,一些需要的、也 可以通过,其他的、小分子和 则不能通过。(2)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原因在
3、于细胞膜和其他生 物膜都是。,水分子,离子,小分子,离子,大分子,选择透过性膜,1.渗透系统的必备条件 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2)半透膜两侧为溶液体系且溶液具有浓度差。渗透装置图示:,2.渗透作用的发生(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 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 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 溶液浓度仍大于S2。液柱的升高所形成的静水压,就是 漏斗中溶液的渗
4、透压,溶液越浓,渗透压越高。,3.渗透系统的应用(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具有半透膜:,烧杯内盛清水,漏斗内盛蔗糖溶液,A组,B组,漏斗口密封半透膜漏斗液面上升,漏斗口密封纱布漏斗液面不上升,具有浓度差:,漏斗口密封半透膜,A组,B组,漏斗内盛蔗糖溶液,烧杯内盛清水,漏斗和烧杯内盛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液面上升,漏斗液面不上升,(1)渗透系统可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 大小。(2)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3)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 液和
5、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10%蔗糖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小,故水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例1(2008江苏高考)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2)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结论。,课堂笔记(1)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2)若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加入斐林试剂,a管和b管都会生 成砖红色沉淀水解产物由ba扩散,导致b管水 位下降,a管水位上升,即a、
6、b两 管水位差减小,(3)若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加入斐林试剂,a管不会出现砖红色 沉淀b管浓度增大,导致b管液面上升,即a、b两管水位差增大,答案:(1)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5065),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一U形管中装有两
7、种不同的溶液R和S,并为一半透性膜(X)隔开。与S相比,R溶液浓度较低。图1中阴影的深浅即代表浓度高低。当U形管内达到平衡时,溶液表面与浓度的关系是(答题时参看图2)(),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B.右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C.左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低D.两侧高度相等,浓度相等,解析:“与S相比,R溶液浓度较低”,则可导致水分子更多地由R侧经半透膜渗透进入S侧,从而造成S侧液面升高,但达到渗透平衡时,浓度原本较高的S侧,其浓度仍旧高于R侧(因溶质分子不透过半透膜),故B选项符合题意。,答案:B,1.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原因,内因:外因:外界溶液
8、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具半透性,细胞渗透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伸缩性大,(2)表现,宏观上:植物由坚挺 萎蔫微观上:质壁分离,液泡(大 小)细胞液颜色(浅 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例2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 液浓度,.,课堂笔记选 据题干信息可知:一段时间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在该时段内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是活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导致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9、,才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后来由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使细胞液浓度增大,KNO3溶液浓度下降,当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D,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规律(1)从细胞角度分析 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 生质壁分离现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 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 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先质 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 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 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1.植物选择性吸收的实例,
10、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离子不同植物吸收同种离子,有差异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选择性吸收的原因分析(1)内因遗传因素 不同生物DNA不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 量不同,植物吸收的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不成比例植物对同一种盐的阴阳离子的吸收存在差异,(2)外因主要影响呼吸作用,土壤中O2含量温度呼吸酶活性,细胞呼吸ATP的生成 主动运输,影响,影响,(3)土壤中O2含量与无机盐吸收的关系 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根吸收 离子的速率随氧分压的升高而加快。BC段表示当氧分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根吸收离子的速率不再随氧分压升高而 加快,这是由于根吸收离子还与根细胞 膜上
11、载体的数量有关。,在O2浓度为零时,可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曲线不能从原点开始。,例3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分压为15时,曲线AB段将延伸为M2B.氧分压为0和10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C.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D.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曲线将延伸为M1,课堂笔记选番茄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氧分压由0增至10,细胞呼吸的方式由无氧呼吸变为两种呼吸方式兼有再变为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是不完全相同的。曲线在氧分压较低时随着氧分压增大反而下降,是因为无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四 物质 运输 实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