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成份特点与合理应用.ppt
《常用血液成份特点与合理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血液成份特点与合理应用.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血液成份特点 与合理应用 中山市博爱医院 鞠文东,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安全输血的三大战略,采集低危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成分输血概述,1667年冬天,一个狂躁型精神病人被带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著名御医Denis的面前,御医为他进行了一种自认为理想的疗法向他体内输入小牛的血液,认为这种方法有镇静作用。但这个病人在二次输血后很快死亡。这便是有记载的人类第一例输血。,1959年Gibson首先提出成分输血。6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全世界广泛风行。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达95%以上。到了9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几乎达到100%,很少使用全血。,国内外
2、成分输血概况,日本 98%美国 99%红细胞42.89%血小板39.96%血浆11.96%冷沉淀4.69%全血0.5%,的临床输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大城市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输血水平,成分输血占总输血量比例超过98%;但有些地区的医院和医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输全血水平上;有的医院“成分输血比例”很高,但主要是“统计”出来的高比例,将血站供应的红细胞和血浆合成“全血”再输给病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分输血。因此,提倡和推广现代成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市成分输血比例达到998%。全国名列前茅,广东各市成份输血比例,成份输血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一个医生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
3、标志之一,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临床输血的方针与相关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国人大通过实施法律形式规定无偿献血制度政府职责、公民权利、义务、采供机构、医疗机构责任、违法采供血处罚倡导无偿献血,保障献血员身体健康,保障输血安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颁布起实施对临床用血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附件成分输血指南、自身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其他文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 采供血机构管理办法 卫生部,成分输血定义:成分输血就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
4、给相应制品。总之“一血多用”,“缺啥补啥”。,影响我国成分输血开展的主要因素:各级领导重视程度,尤其是医院的院长是否重视成分输血;临床科室的主任能否带头开展成分输血;血站能否及时提供优质成分血。临床医师能否及时更新以下几种陈旧的输血观念:“全血较全”;“血越新鲜越好”;“失全血补全血”;“输血增强抵抗力”。,“全血较全”?-全血不全,所谓血液保质期:血液输入人体后24h,红细胞存活率70%为标准。1.血小板在4保存时,12h活性大部分丧失,24h全部丧失。2.中性粒细胞在4保存时,超过8h吞噬功能、趋化作用大部分丧失;3.凝血因子在4保存时,24h因子活性丧失50%,72h因子活性丧失50%;
5、,“血越新鲜越好”?-新鲜血有害,什么叫新鲜血?暂无统一标准,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含义也不一样。一般认为新鲜血的概念:红细胞存活率正常、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正常、血钾不高者。所以,CPD(枸椽酸磷酸盐葡萄糖)保存7天之内的血符合以上三条件,即为新鲜血。但新鲜血是不安全的。因为:1.一天之内来不及作乙肝、丙肝、艾滋病抗体检验;2.梅毒在4保存3天才灭活;3.疟原虫需保存2周才灭活;4.靠输新鲜全血提升血小板或凝血因子量不够。所以,要求输当天血或“热血”没有科学根据。,什么情况下可输新鲜血?,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肺疾患者;因急性失血而持续低血压者;DI
6、C者。,“失全血补全血”?-失全血,先补液,失血病人不但丢失全血,而且有失血后的体液转移,组织间液迅速向毛细血管内移动。一般病人对血容量的耐受性最差,扩容是当务之急。参考方法1.失血量20%,只要输液(主要是晶体)就行;2.失血量20%50%时,除了输液(晶、胶并用),还要输一定量的红细胞;3.失血量50%100%时,除了输液(晶、胶并用),输红细胞,还要输白蛋白;4.失血量总血量时,以上加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5.失血量大并休克时,可以输部分全血,“输血增强抵抗力?”不要输“人情血,血浆中含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多种抗体含量不多,起不到增强抵抗力的作用;白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含量低,释放慢,不宜
7、用作补充营养;一般手术出血不多,为保安全而输400ml血,没必要冒险。,全血的缺点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及危重病人来说,即使输全血量不大,也是危险。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成份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全血血型复杂,抗原多产生相应抗体多,则不良反应多。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也不足一个治疗剂量,所以,疗效差。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成分输血的优点: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便于保存,使用方便。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成份输血的 临床应用
8、,红细胞输注,(一)添加剂(液)红细胞(红细胞悬液)用三联袋制备,一只含有抗凝保存液,一只含有添加剂,还有一只是空袋。添加剂配方有多种,主要成分是:1添加了红细胞的营养剂(葡萄精、枸掾酸盐、磷酸、腺膘呤)ACDA/CPDA;2添加了红细胞膜的稳定剂(甘露醇或蔗糖)。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慢性贫血、急性失血、小儿老人输血、心肝肾不全者输血、妊娠并贫血者。优点:*在密闭条件下制备,不会在制备时发生污染;*有了添加剂,延长了红细胞寿命,保存期长;*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输注前要混匀);,注意事项:1.输前摇动,充分混匀,以免越输越慢,如滴速不畅可用NS 30-50通过Y管加入血袋
9、;2.尿毒症病人不宜用,因添加剂含有甘露醇量较大(14.5g/L);最好用洗涤红。3.不应与其他药混输。,添加剂(液)红细胞用法,200ml全血制成1单位添加红(180ml)成人(70Kg)一般每单位添加红可提高Hb 5g/L或红细胞压积0.015。速度不宜太快,200ml/h或13ml/Kg.h,心血管病者1ml/Kg.h;儿童剂量:需增加Hb x g/L所需的血量0.6 X体重(Kg);婴儿:每kg体重输红细胞10ml,升高Hb30g/L,速度0.51.5ml/min;新生儿:温度不宜过低,以室温(37)为佳,速度0.280.98ml/min。,,(二)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制备方法较多,白细
10、胞去除的数量随方法不同而异。过滤时机:储存前(血站)防止储存中白细胞破坏成碎片 储存后(血库)易于规范化、标准化和质控。床边过滤 选择性使用,降低成本。白细胞数5108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5106可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和HLA同种免疫。,去除血液制品中白细胞的方法(一)离心去白膜法;(二)细胞洗涤法;(三)冰冻一融化法;(四)右旋糖酐沉淀法;(五)过滤法(白细胞过滤器);,为什么要过滤白细胞?,血中的白细胞带着在我们体内吞噬的细菌、病毒,一块存在于献出的血液内。白细胞离开人体便成短命细胞,35天便丧失活性,而它所吞噬的细菌、病毒还存在。当血液输注给身体衰弱的病人,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血小板输注耐受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输血副反应。此外,一些存在于人类白细胞上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爱滋病病毒和T淋巴细胞病毒,也可通过白细胞的偶然输入而传染。,输入含白细胞制品的害处:(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二)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三)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四)引起 TAGVHD;(五)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六)传播病毒:如CMV、HIV、HTLV等。*多数血液制品中含有白细胞。*全血含白细胞最多(23)109个。*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很多国家要求血站发出的血液制品中白细 胞应5106。,推荐血液制品贮存前过滤优缺点(一)优点 1、改善
12、了过滤过程的一致性(时间、流速、温度等);2、降低了白细胞碎片的污染;3、降低了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保存后白细胞易崩解释放出各种因子。(白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4、能严格控制过滤后的血液质量;5、血站成批过滤,节省经费和人力。,(二)缺点 1、即时过滤,有可能使污染菌未被杀灭;*提倡室温下存放424小时过滤。2、血站工作量增加。*国外采用无菌连接器连结血袋和滤器。*国外有厂家将过滤器和多联袋联在一起 供血站使用。*提倡血液保存前过滤,床边过滤效果差。,去除白细胞制品的临床意义(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二)阻止或延缓HLA同种免疫作用;(三)预防TAGVHD(不可靠);(四)减
13、轻或防止白细胞病毒传播;(五)减轻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一、适应证(一)因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人;(二)准备作器官移植的病人;(三)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再障、地贫、白血病)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二、注意事项 1.用开放法制备的本制品应尽快输注,因故不能输者,只能在4度条件下保存24小时;2.如仍有发热则用洗涤红或白细胞过滤器。,(三)洗涤红细胞 将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常规3次),最后加50ml生理盐水即制成。能去除80%白细胞和99%的血浆。适应证(一)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
14、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二)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病人;(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四)反复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病 人可试用本制品。,输洗涤红细胞注意:以前强调PNH应输洗涤红细胞,现在认为无此必要。本品6h内输注,不宜保存,因故不能输用时最多4度下保存12h。每3个单位捉提升10g/L或压积0.03,(四)浓缩白(粒)细胞 制备方法有普遍离心法和单采法两种。前者1个单位仅含有粒细胞0.5109,国外已淘汰;后者能获得粒细胞 1.51010个(1个治疗量)。一、适应证(从严掌握)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中性粒细胞0.5109/L;(二
15、)有明确的细菌感染;(三)强有力的杭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二、注意事项(一)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以避免粒细胞丧失功能;(二)输注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 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三)每次输1.01010个粒细胞,每天输,连续45d,输前要ABO配血。三、用量日益减少的原因(一)目前的制备方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二)粗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三)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 疫,不良反应多。(四)易发生肺栓塞并发症。,浓缩血小板 我国手工法是从200ml全血分离的血小板为 1个单位,约含血小板2.0-2.41010个;机器单采法从单个供者采集一次可获得 1个治疗
16、剂量(机采单位),含血小板 2.51011。,血液成分分离机,一、原理(一)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l间断流动离心式:Haemonetics公司的 PCSplus 型,MCS3p型,MCSplus型等;2连续流动离心式:Baxter公司的CS 3000plus 型,COBE公司的Spectra型,Fresenius公司的 AS104型等。(二)膜滤式,二、血细胞分离机的功能:(一)制备高质量成分血:如血小板、粒细胞、新鲜液 体血浆等;(二)提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1、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2、血浆置换术(三)吸附柱式,机采血小板优点,1容易达到所规定的治疗剂量2.只需
17、1个献血者就够1个治疗剂量,甚至2个治疗剂量;3.白细胞混入少,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红细胞混入少,只需 ABO同型输注,不必作交叉配血试验;,5所需供者数少,减少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6选用适当的分离管道,血小板可保存5天,便于急诊时应用;7无效输注(难治状态)出现迟,发生率低;8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质量有保证,止血效果好);9.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有的血细胞分离机所配备的管道上有4只袋子,儿科病人可根据年龄大小分成24袋,分次输用。,一、血小板输注适应证(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达到迅速止血为目的。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
18、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输注浓缩血小板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轻度减少:万10万无明显出血,中度减少:万5万外伤、手术有出血,重度减少:千万有自发出血,但不一定。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药物、肝病、尿毒症等;,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大量输血是指在24小时内输注相当于病人全身血容量或更多血液的输血;或在3小时或更短时间内替换病人循环血容量一半以上的输血。输血量达1、2、3个血容量,自体剩余血为37%、15%、5%。稀释性输血、体外循环、DIC时,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并有微血管出血症状时要及时输血小板。,依据血小板数、出血程度、出血时间综合判
19、断,体会:,5万不必输;万无外伤、手术也不输;万无出血不输、有发热或感染输;万都建议输。,(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1、血小板20 109/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的因素如感染、发热、脾肿大、DIC或病情不稳定、血小板迅速降低的病情时,应立即输注血小板;2.对于病情稳定,长期慢性发生的血小板低下者,一般认为不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只有在出血时才输注(即治疗性血小板输注);3.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4、侵入性检查(腰穿、硬膜外麻醉、经皮肤的导管植入、经支气管活检)剖腹手术或类似的手术时,应将血小板提升至50109/L(骨髓穿刺例外);5、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输
20、尿管修复术等)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二、输注血小板相关注意事项:1、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2、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未输不要放冰箱,要在室温下放置;3、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4.儿童输机采血小板可将一个治疗量分成2-4袋;5.紧急情况可以不同型输注;6.每m2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1.0 1011/L 个可提升血小板5-10 109/L,输入血小板可存活5d,故2-3d输一次。7.Rh(-)病人要输Rh(-)血小板。8.疗效是看止血效果,不必看是否血小板提升。,血小板输注禁忌症:,1.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2.PTP(输血后紫癜);3.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21、症)。应输血浆和血浆置换。,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因素,同种免疫产生肝脾肿大伴脾亢病人有发热、感染、DIC,血小板输注无效,一、诊断标准 无效输注:输后lh输注后实际血小板增高指数(CCI)7.5,血小板回收率(PPR)30;输后24hCCI5.0,PPR20;(正常CCI10;1小时PPR60%,24小时PPR40%),*CCI:;又称校正血小板 增高指数。输注后血小板数输前血小板数M2CCI 输入血小板总数*PPR:即血小板回收率。(输后PLT输前PLT)血容量(L)PPR 输入PLT总数2/3,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一)血小板质量:数量、保存袋类型、温度、保存期限、白细胞污染率等;(二)同种免疫
22、:HLA、HPA、ABH抗体;(三)非同种免疫:发热、感染、DIC、脾肿大、药物抗体、自身抗体等。(四)阿司匹林等药物。,三、对策(一)供者选择 选择HLA相合供者(约80为HLA抗体所致)*供、受者HLA类抗原匹配程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好。(二)大剂量IVIg的应用 IVIg5g/Kg能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三)免疫抑制剂 抗体下降需23周,不能立即改善输注效果。(四)血浆置换:抗体下降快,可立即改善输注效果。(五)抗纤溶药物纤溶活性下降,可减少出血。(六)自体血小板冰冻保存。,新鲜冰冻血浆(FFP),采出的全血于68小时内4 离心分离血浆,并迅速在30条件下冰冻成块即制成。该制品几乎含有全部
23、凝血因子。一般200ml一袋FFP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因子。,一、FFP适应证(一)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但以浓缩制剂为好;(二)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但无活动性出血,也不一是要输。(三)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特别是2个自身血量时)(四)口服抗凝剂(拮抗2、7、9、10因子)过量引起的出血;先用vitK 6-12h无效再用。(五)抗凝血酶缺乏;(六)免疫缺陷综合征;(七)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八)治疗性血浆置换等。,二、注意事项(一)FFP不宜用于补充血容量和营养;(二)FFP不能在室温下自然融化,而要在37 水浴中融化,其它所有融化方法都
24、是错误的;融化后不可以再冷冻,不可在10 放置超过2h.(三)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用(4度保存24h);(四)要求ABO同型输注(不必做交叉)或相容输注(AB任何,AA、O,BB、O,OO)。(五)血浆输注速度不应超过10 mL/min。*FFP用量:10-20ml/kg则多数凝血因子水平上升25-50%,大手术时30-60ml/kg,一般不必太大剂量以免负荷加大。,普通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6h分离血浆、保存期1年后的FFP)与FFP的主要区别是缺少两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和),稳定因子、因子正常。,经隔离延迟复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donor retested,FFP-DR)这种
25、血浆须放置90天或更长时间后,再次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复检,当输血传播疾病的病原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时,该血浆才能发到临床使用。通过这种隔离放置、延迟复检和使用,可以减少HBV、HCV以及HIV感染献血者后“窗口期”的危险。,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单人份血浆,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照对血浆中某些RNA和DNA病毒进行灭活,可提高血浆输注的安全性。MB可与病毒核酸中的鸟嘌呤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破坏病毒核酸和包膜,阻止病毒复制,从而灭活病毒。MB/光照病毒灭活血浆中,几乎所有的含有脂包膜病毒都会被灭活,但对无包膜的病毒没有效果。该方法灭活病毒,操作简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血液 成份 特点 合理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