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6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ppt
《安全工程6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6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安全工程概论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第二节 毒性物质分布第三节 毒性物质作用第四节 毒性影响因素第五节 毒性物质浸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第六节 毒性资料的利用,2,安全工程概论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第八节 职业中毒临床表现第九节 急性职业中毒现场抢救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第十二节 生产性粉尘及其毒害第十三 节 车间空气毒物的测定与评价,3,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毒性物质概述毒性物质:进入到机体并积累一定量后,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
2、性或永久性病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毒物与非毒物区分:无明显界限,以引起毒效应的剂量大小相对区分。如盐酸(1%,浓),食盐(鼻粘膜,口服250g)。中毒:由毒物浸入到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4,毒性物质形态:气、液、固。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um的固体微粒,如塑料粉尘。烟尘:烟雾或烟气。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um的固体微粒,多为金属熔融后在空气中氧化冷却的结果。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喷洒形成。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成。气体: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5,毒性物质分类按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
3、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毒性物质分为以下8类。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已知元素109种,地球中稳定存在的95种,其中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再加其化合物,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强酸和碱,如H2SO4、HNO3、HCl、HF、NaOH、KOH、NH4OH等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O3、NOx、NCl3、CO、COCl2、COF2、NOCl等窒息性惰性气体,如He、Ne、Ar、Kr、Xe、Rn有机毒物: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酰类、酸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农药类毒物: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染料及中
4、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6,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神经系统各种亲神经性毒物的慢性作用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乏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等。CO、H2S等窒息性气体中毒可致缺氧性脑病;MTBE、CS2等中毒能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状。呼吸系统氨、氯、光气、氮氧化物、CS2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及肺水肿。高浓度毒物(氨、氯、硫化氢)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酞酐等可因其致敏作用或原发性刺激而引起职业性哮喘。,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7,毒物对人体的危害血液和心血管系统苯、三硝基甲苯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砷化氢、苯肼、苯酚可引起
5、溶血性贫血;苯的胺基和硝基化合物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有机氟烯烃和烷烃类化合物、有机农药、砷等可引起心肌损伤;各种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中毒也可引起心肌受损。消化系统铅、汞、镉、磷等可致口腔炎;氟化氢、氯化氢、酸雾等可致牙齿酸蚀,有机磷农药、汞、砷等可致急、慢性肠胃炎或消化溃疡;急性铅中毒可致腹绞痛;卤代烃、芳香族及其硝基胺基化合物可致中毒性肝病。,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8,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泌尿系统卤代烃、酚类、有机氯等可致中毒性肾病;CS2长期作用可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芳香胺、氟烯烃可致出血性膀胱炎。生殖系统铅、CS2、二溴氯丙烷、甲苯二胺、二硝基甲苯等可对男性生殖系统有损
6、害;铅、汞、镉、铍、氯乙烯、苯乙烯等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危害。皮肤强酸、碱、酚类、黄磷可致皮肤灼伤和溃烂。二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等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及过敏性皮炎。液氯、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湿疹等。苯、汽油等有机溶剂可使皮肤脱脂、干燥、皲裂。,9,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眼睛三硝基甲苯可致白内障;汞、砷、甲醇等可致中毒性眼病,如视力减退、视网膜病变;腐蚀性物质如强酸、碱、石灰石或氨水可致结膜坏死糜烂或角膜混浊。致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994年评价,确定有63种化学物和生产过程可致癌。如石棉可致肺癌、间皮瘤,苯可致白血病,氯甲醚致肺癌,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联苯胺、4-胺基联苯可致膀
7、胱癌,橡胶工业可致肺癌、胃癌、肠癌等。其他氯乙烯可致肢端溶骨症,无基氟可致氟骨症;铬酸可致鼻中隔穿孔等。,10,毒性物质有效剂量剂量-作用关系: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剂量-响应关系: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内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评价毒性物质急、慢性毒性的指标,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11,毒性物质有效剂量评价毒性物质急、慢性毒性的指标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指能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能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
8、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急性阙剂量或浓度(LMTac),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慢性阙剂量或浓度(LMTcb),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12,毒性物质危险等级划分:按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划分,分为5级(美国科学院)。“0
9、”:无毒性,LD5015 g/kg“1”:实际无毒性,5 g/kg LD5015 g/kg“2”:轻度毒性,0.5 g/kg LD505 g/kg“3”:中度毒性,50 mg/kg LD50500 mg/kg“4”:毒性,LD5050 mg/kg,毒性物质危险等级,13,第二节 毒性物质分布,无机化工冶炼加工:氮氧化物、CO、SO2、砷、三氧化砷及放射性物质无机酸: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无级碱: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无机盐:碳酸氢钠、硫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铬盐、硼化物、氯化物、氯酸盐、磷化物、磷酸盐、硫氰酸盐、锰化物单质:钠、镁、黄磷、赤磷、硫磺、铅、汞工业气体:氢、氦、氖、氩
10、、氪、氙、氯、CO、NOx、SO2、SO3、氨、H2S等,14,有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炔、电石、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丙烷、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甲醇、乙醇等一般有机原料:乙烯基乙炔、丁二烯、异戊二烯、庚烷、己烷、吡啶、呋喃、乙醛、丙醇、丁醇、辛醇、乙二醇、甲酸、乙酸、硫酸二甲脂、丙酮、乙醚、甲基丁基醚、醋酸酐、苯二甲酸酐、氯乙烯、氯苯、三氯乙烯、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苯胺、甲基苯胺、一甲胺、二甲胺、苯酚、甲基苯酚、苯甲酸、醋酸铅及其他有机铅化合物化肥农药氮肥工业:CO、H2S、氨、氢氧化物、硝酸铵磷肥工业:CO、硫酸、氟化氢、四氟化硅、磷酸等有机氯农药:苯、氯气、三氯
11、甲醛、氯化氢、氯苯、六六六、滴滴涕、硝滴涕、硝基丙醛、四氯化碳、环戊二烯、六氯环戊二烯、氯丹、三氯苯磺酰氯、氯磺酸、三氯苯、三氯杀螨砜、五氯酚、五氯酚钠等有机磷农药:磷、三氯化磷、甲醇、三氯乙醛、氯甲烷、敌百虫、敌敌畏、苯酚、二乙胺、亚磷酸二甲脂、磷铵、三氯硫酸、对流磷、内吸磷、甲胺磷、倍硫磷、雾硫化磷、硫化氢、乙硫醇、三硫磷、乐果、马拉硫磷等。有机氮农药:甲萘酚、光气、甲基异氰酸酯、西维因、甲胺、间甲酚、速灭威等其他农药:三氧化二砷、硫酸铜、氯化苦、溴甲烷、代森锌、退菌特、稻瘟净、除草醚、磷化锌、氟乙酰胺等,第二节 毒性物质分布,15,材料工业塑料及树脂合成:三氟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氟丙烯、
12、氯乙烯、氯化汞、偶氮二异丁氰、苯酚、甲醛、氨、乌洛托品、苯二甲酸酐、丙酮、二酚基丙烷、环氧氯丙烷、氯甲级甲醚、二甲胺甲醇、苯乙烯等。合成橡胶:丁二烯、苯乙烯、丙烯睛、氯丁橡胶、异戊二烯、四氟乙烯、六氟丁二烯、三氟丙烯等橡胶加工:防老剂甲、防老剂丁、碳黑、硫磺、陶土、松香、苯、二氯乙烷、间苯二酚、列克钠、汽油、氧化铅等。合成纤维:乙二醇、苯酚、环己醇、己二胺、己内酰胺、苯、丙烯睛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油漆:苯、二甲苯、丙酮、苯酚、甲醛、沥青、硝酸、丙烯酸钾脂、环氧丙烷、癸二酸颜料:氧化铅、镉红、镉酸盐、硝酸、色原、酞菁染料:对硝基氯苯、苯胺、二硝基氯苯、硝基甲苯、二氨基甲苯、二乙基苯胺、奈、苯
13、甲酸酐、蒽醌、苯甲酰氯、硫化钠、氯化苦、苦味酸、氯、有机染料及粉尘胶片:硝化纤维素、醋酸、二氯甲烷、硝酸银、溴苯、磁带:氧化铬、氧化磁铁等,第二节 毒性物质分布,16,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化学试剂:酸、碱、盐、卤素以及醛类、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等催化剂制备:铬盐、硫酸、铂、铜、五氧化二钒、氧化铝等。助剂:固色剂、五氧化二磷、环氧乙烷、双氰胺、防老剂、苯胺、苯酚、硝基氯苯、抗氧剂、十二碳硫醇、氯、甲醛等,第二节 毒性物质分布,17,第三节 毒性物质作用,刺激性气体氯气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45倍,沸点-34.6。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化学性质活泼,与CO作用生成毒性更大
14、的光气。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粘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吸入高浓度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呈“电击样”死亡。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光气无色有霉草气味气体,密度为空气的3.4倍。加压液化,易溶于醋酸、氯仿、苯和甲苯。遇水可水解成盐酸和CO2.毒性比氯气大10倍。对上呼吸道仅有轻度刺激,但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18,急性氯气中毒实例,某区镇办水厂,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
15、当班抄表时,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当日下午7时许,同事万云祥(男,47岁)在上岗帮助关阀维修后离开时,因呼吸困难、剧咳,小便失禁而昏倒在厂门口,也被送往医院救 治。赵、万二人均被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19,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事故描述2004年4月15日晚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里随即进行紧急处置。16日凌晨2:00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
16、。当地政府当即组织对工厂的其他氯罐进行排氯,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厂内7个氯气罐均已开始泄漏氯气。现场附近的重庆江北区有8万人被疏散,嘉陵江对岸的渝中区及化龙桥片区等地区共有6.8万人被疏散。重庆氯气泄漏事件已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2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消防人员在现场救护,事故相关照片,21,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4月16日拍摄的重庆氯气泄漏事件爆炸现场,民众滞留街头待归,事故相关照片,22,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
17、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氯气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粘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氯气会窒息致死。氯气从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对呼吸道粘膜产生伤害,刺激粘膜会产生发炎性肿胀。轻度中毒,会剧烈咳嗽,呼吸道难受,甚至伴有胸闷、胸痛。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呼吸作用衰竭而死亡。大气中氯气的最高浓度不得超过0.1mg/m3,即使在生产车间中也不可超过1mg/m3。,23,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事故原因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事故的原因是氯
18、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24,第三节 毒性物质作用,刺激性气体氮氧化物 NOx由N2O,NO、NO2、N2O3、N2O4、N2O5等组成的混合气体。低温下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棕红色。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不大,进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后,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引起肺水肿。硝酸和亚硝酸进入血液,可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并与血红蛋白结
19、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二氧化硫无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3倍,加压液化,液体相对密度1.434。溶于水、乙醇、乙醚。吸入呼吸道后,在粘膜表面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产生强刺激,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25,刺激性气体氨物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为空气的0.5971倍。易液化、溶于水、乙醇和乙醚。遇水生成氢氧化铵。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基础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引起呼吸道深部和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氨被吸入血液,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三羧酸循环障碍,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氨可在肝脏中解毒生成尿素。,第三节 毒性物质作用,
20、26,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68倍。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开始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和全身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则有恶心、呕吐、胸部紧迫感,继之昏睡、昏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以至死亡 氰化氢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气味,密度为空气的0.94倍。溶于水、乙醇、乙醚。溶于水生成为易挥发的氢氰酸。可使细胞色素酶失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窒息。眼及上呼吸道剌激症状,头痛,眩晕,胸闷,恶心无力等,呼出气中有苦杏仁味,严重的可意识丧失
21、,乏力,强直性或阵发性惊厥,全身肌肉松驰,反射消失,呼吸及心脏停止等。,第三节 毒性物质作用,27,一氧化碳中毒,2006年2月13日,由于天气异常转暖,气压偏低,形成230米厚的逆温层,这样空气流通不畅,导致了 延边延吉、龙井、图们、和龙、汪清、安图6个县市出现大面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从2月13日下午17点起,到各级医院陆续就诊的有轻重不同一氧化碳中毒反 应的患者277人,到2月18日上午,共有16人死亡,291人入院治疗。,28,氰化物中毒,某年5月28日晚21:00左右,某有机化工厂氰化钠车间一名外协工,独自去反应釜加料口加石油焦,去后再无人见到他。29日早交接班时发现他死于加料口旁的地
22、上,身上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经法医尸检鉴定确系“急性氰化物中毒”死亡。,29,第三节 毒性物质作用,窒息性气体硫化氢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1.19倍。溶于水、乙醇、甘油、石油溶剂。硫化氢是有刺激性及窒息性地气体,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而且被吸收后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发生内窒息。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
23、000mg/m3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30,急性硫化氢中毒实例,某年4月14日某厂脱制硫车间瓦斯班两名管线工接厂调度电话通知,给酸性气管线脱水。操作时,两人均未按规定佩戴防毒面具,也没互相监护,而是分开操作。8:20其中1人去润滑油白土精制装置压缩机房后的脱水点脱水,另1人到北山球罐区脱水,后者脱水操作完成后回到前者的压缩机房北面时,发现前者昏倒在离脱水阀12m的电缆沟盖板上。后经他人帮忙才将硫化氢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处,经抢救无效死亡,31,重庆开县发生的“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事故描述 2003年12月23日晚21时15分,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
24、阳村境内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传播,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失控的硫化氢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传播,井喷事故波及28个村庄,最为严重的是高桥的小阳村、高旺村两个村,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形成了一个“无人区”。此次事故共撤离人员6.4万人。“井喷”事故造成243人中毒死亡,门诊1.4万人,2142人入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此次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00余万元。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确定其为特大责任事故。,32,重庆开
25、县发生的“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续1),事故相关照片 消防官兵在为遇难者整理服装,发生“井喷”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排除毒气,33,事故相关照片灾民连夜撤离,大规模清理死亡家畜,34,重庆开县发生的“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续3),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低体积分数硫化氢气体有一股臭鸡蛋味,其相对密度为1.19,较空气重,能溶于水,溶解度随水温的增高而降低。燃烧时带蓝色火焰,并产生对眼和肺非常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与空气混合,当其气体体积分数达到4.3%45%的范围时就形成一种爆炸混合物,遇火爆炸。硫化氢在空间易聚集,不易飘散,常聚集在钻台底部和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工程 职业 毒害 防毒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