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10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10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6.3.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网规划 自行车交通 城市停车场规划 城市交通广场规划 地铁和轻轨规划,3,1.停车场分类 1)按停车种类分有: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2)按停车形式分有:配建停车场:是为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用车停放所配建的;路内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的一侧或两侧,按制定的区间内设施的停车道。路外公共停车场:在道路外独立地段为社会上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出行活动时作短时间停泊的露天公共停车场和室内公共停车库。,4,2.停车场规模 机动车停车场规
2、模与停车需求量和每个停车位的利用率有关。需求预测的方法包括:趋向法、原单位法、OD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路外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为10%20%)。,5,自行车停车场规模: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数量与周边用地性质和规模有关;停车车位的多少与停车总量和车位利用率有关。,6,3.停车场分布和位置选择:1)分布(路外公共)总体分布:对外公共停车场应设置在城市的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市内公共停车场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其场址选择不妨碍道路畅通。市内不同区域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0%
3、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人口地区应为5%10%;在城市其他地区应为25%40%。,7,2)服务半径(路外公共):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8,3)位置选择:机动车停车场注意事项:停车场与周围道路的连接要顺畅,不能超过其通行能力;保障行人的安全;促进周围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其它设施规划相协调;保证停车场经营管理的可行性。,9,自行车停车场注意事项:在城市中应分散多处设置;要尽景靠近所服务的公共设施,减少停车后的步行距离;停车场内交通组织合理,进出方便;有良好的安全防护设施。
4、,10,6.3.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网规划 自行车交通 城市停车场规划 城市交通广场规划 地铁和轻轨规划,11,城市交通广场规划,交通广场的交通组织遵循如下原则:1)排除不必要的过境交通;2)明确行人流动路线;3)人流与车流线路分离及客流与货流线路分离;4)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顺畅;5)要配以必要的交通指示标志及问询处。,12,应做好进行立体化的交通组织:国外不少城市采取了塔式和综合式的联合车站;地下车站供多种交通工具换乘,且分层设置商店、仓库、停车场等设施,方便旅客转乘和购物。,13,日本名古屋车站,将交通枢纽与服务系统集中布置在1栋23层大楼内:,14,天府广场站:为远期的一级交通枢
5、纽:为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紧邻规划的一级公交枢纽站。,15,广场开发分为四层:地下一层为公交换乘空间和商业服务区;地下二层为地铁1、2号线站集散厅;地下三层为1号线站台;地下四层为2号线站台。,16,交通广场又是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它的平面形式既要有利交通组织,同时要有考虑景观设计。,17,6.3.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网规划 自行车交通 城市停车场规划 城市交通广场规划 地铁和轻轨规划,18,地铁和轻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扩大城市生活范围,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周边组团间的人员流动;2.市中心地区住宅需求与大型土地发展向郊区转移,郊区生活质量提高;3.沿轨道交通
6、路网节点易形成地区发展核心,引导城市轴向发展、形成多中心格局;,19,北部新城,东部新城,西部新城,南部新城,20,4.市区商业机能将更为集中与加强,商业中心性更加彰显;5.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6.保护城市环境,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21,地下铁道系统 地下铁道系统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上的全隔离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22,轻轨交通系统 轻轨交通系统是在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一般在不完全分离的路线中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23,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25,26,居住用地是
7、指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是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绿地以及道路等各项设施用地的总称。,27,居住用地规划的基本任务:(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1.正确地选择和确定整个城市居住用地的位置、规模、比例,使它与城市其它功能部分具有合理的关系;2.确定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使生活居住用地内的各组成部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在用地规模上有合适的比例;3.平衡居住用地的经济技术宏观控制指标。,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29,7.1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一、居住用地的组成内容 居住用地
8、包括:(1)住宅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广场用地;(4)绿地;(5)其它。,30,二、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 各项功能用地的功能衔接和和组织方式。1.居住用地规划结构的演变我国:闾里(秦汉,17公顷)里(三国,30公顷)坊(唐代,2880公顷)坊巷(宋)国外:邻里单位(1927年美国)居住小区(1950苏联),31,2.居住用地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街坊(街、支路和巷围成)居住建筑组团(相对独立)居住小区(次干道围成)居住区(干道围成),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33,
9、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一、居住用地的合理布置1.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关系 2.居住用地与道路交通用地的关系 3.居住用地的用地条件,避免被工业污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都相对分散时,工业与居住用地规模比例相协调;考虑未来各自发展的可能性;,方便乘客出行;交通运输用地与居住用地避免相互干扰;考虑未来各自的发展空间。,地形;地质;节约用地;其它环境条件;,34,二、居住用地的布置方式 1.集中式布置;2.分散布置;3.轴向布置;4.母城带卫星城状的布置;,35,1.集中布置:适用条件: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优势:节约投资,城市联系密切;劣势:出行距离增加,疏
10、远居住与自然的联系;,36,37,2.分散布置:适用条件:用地受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受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走向的影响,与采矿点相伴,沿多条谷地,38,将居住用地内绿化地带划分若干块体,形成多个单元的分散布局形态。,39,3.轴向布置: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套的居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如快速路、轨道交通线等),40,4.母城带卫星城状的布置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了控制母城的发展规模,减轻母城的压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41,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
11、的改造,43,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一、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大城市小于小城市;2.城市性质:新兴工业小于老城市;3.自然条件:丘陵或水网地区较高;高纬度地区较高;4.城市用地标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影响;,44,二、用地指标 1.居住用地的比重 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2.居住用地的人均指标 国标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028.0m2/人,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7.1 居住用地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7.2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7.3 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46,7.4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一、居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居住面积水平低;2.居住外部环境差;3.缺少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4.结构布局混乱;5.用地位置与城市发展矛盾。,47,二、旧居住区的改造方式1.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2.旧居住区的局部改造3.成片改造,48,三、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1.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2.与周边环境和景观协调;3.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合理;4.注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调整;5.增加绿化和停车场面积。,49,5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