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现代自由贸易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现代自由贸易理.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第一节 资源赋予论第二节 里昂惕夫反论第三节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 资源赋予论,代表人物:赫克歇尔(E.Heckscher)俄林(B.Ohlin),赫克歇尔小传,赫克歇尔(1879-1952),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1897 年起,赫克歇尔在乌普萨拉大学跟耶尔纳学习历史,跟戴维森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1929 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2、。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要素禀赋理论的起源。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是他的又一力作。,俄林(1899-1979)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从师于赫克歇尔,与赫克歇尔一起最早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俄林早年就读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后来又赴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留学。1924 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5年后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1977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 年8 月于书桌前逝世。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1924年出版国际贸易理论,1933 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
3、际贸易,1936年出版国际经济的复兴,1941 年出版资本市场和利率政策等。俄林的理论受他的老师赫克歇尔关于生产要素比例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的指导下,结合一般均衡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最终形成。,俄林小传,理论前提的变化,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的假定否定了李嘉图的两国生产函数(投入量与产出量的比例)不同的假定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能在国内充分自由流动的假定,几个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则称之为四要素。2、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
4、报酬。,几个相关概念,3、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它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几个相关概念,注意: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一个国家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几个相关概念,4、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俄林的区际贸易理论,主要观点:区际贸易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地区是进行贸易的最基本的单位。国际贸易仅是区际贸易的一种,是由区际贸易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二者所适
5、用的规律及贸易理论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国际贸易的四点特殊之处:,(1)国界不同于地区之间的界限,它构成了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障碍;(2)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不同货币制度下的商品贸易有着本身的特殊规律;(3)各国都有自己特殊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影响着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4)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的经济特点使各国的对外贸易也各不相同。,俄林的相互依存理论,商品价格 供给 需求 要素禀赋 生产的 消费者的 生产要素所有者状况 物质变化 欲望、要求和爱好 的分配状况,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6、必要条件(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结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供给)的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的差异国际贸易产生。,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基本含义: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家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家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力需求增加,需求强,劳力价格上升
7、,资本需求增加,需求弱,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力需求减少,资本需求减少,需求弱,需求强,资本价格下降,中国劳动力丰裕,劳动力价格均等化,劳力需求增加,资本需求增加,美国资本丰裕,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弱,需求强,劳力需求减少,资本需求减少,需求强,需求弱,劳力价格下降,资本价格上升,资本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果,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使国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使国内的分配发生变化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使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使世界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趋于均等,要素禀赋理论的四点结论,第一,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国
8、家之间商品(要素)价格的差别。第二,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素比例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差异),使各国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第三,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条件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第四,国际商品贸易可代替要素流动,可以解决要素国际间分配不均,导致商品、要素价格(包括工资)趋于均等化。(H-O-S定理),1、积极方面更接近国际贸易的现实坚持了比较成本学说的正确思想 对各国外贸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H一O学说的评价,2、局限性假定条件影响了理论对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力其理论与当代发达国
9、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用均衡价值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对H一O学说的评价,里昂惕夫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验证赫一俄原理。他在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第二节 里昂惕夫反论,他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对200种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
10、量,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美国每百万美元产值所投入的要素量,人平均年资本量,资本(美元),劳动(人/年),出口,2550780,182.313,13991,13726,167.81,2303400,3091339,2256800,170.004,173.91,12977,18184,进口,出 口,进口,1947年,1951年,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比率,0.771:1,0.946:1,验证结果: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进口商品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验证结论正好与赫一俄原理相反。,对其他国家的检验,1988年哈利.伯文、爱德华.利默、里昂.斯威考斯卡斯利用27个国
11、家有关12个生产要素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有2/3的生产要素在不到70%的情况下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预测。这说明,列昂惕夫悖论在更大范围内仍然存在,贸易并不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预测一致。,长寿的原因-笑谈里昂惕夫之谜,记者:“大爷,您长寿的原因是什么?”老人:“我从不喝酒,不吸烟,早睡早起”这时候隔壁传来摔砸东西和叫骂的声音。记者:“这时候怎么回事?”老人:“我父亲,他是个烟鬼,天天酗酒,一没有酒就骂人。”,对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论人力资本论自然资源论需求偏好论,要素密集转化论贸易壁垒的限制 跨国公司的影响,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三倍,按生产效率
12、计算,美国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1、劳动力不同质论,凯南(PBKenen)美,将劳动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得出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包含了更多的人力资本,所以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2、人力资本说,3、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该理论认为,仅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使用范围。,4、要素密集转化论,要素密集转化论,又称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 要素密集型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又
13、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加上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生产出来的,其中相当多的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这类产品的返销,是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5、跨国公司的影响,6、需求偏好论,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着一国的生产和出口产品结构,但需求偏好状况可能会抵消这一趋势。,7、贸易壁垒的限制,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界碑对“谜”的解释增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在一些理论体系上表现为分散性、片面性和不完整性。,里昂惕夫之谜简评,多种解释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经济学者的不屈不
14、挠的精神。我们仍然在等待更多的检验和解释。,第三节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技术周期说原料周期说产品周期说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动态周期说,技术周期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决定了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利益,由于存在技术差距,创新国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但新技术总会流传至国外,被外国模仿生产,外国就减少进口,创新国慢慢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然后新技术最终被技术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波斯纳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
15、分为三类:一类是需求时滞,指新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的老产品所需的时间差;另一类称为反应时滞,指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照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有一段时间,即为反应时滞;第三类是掌握时滞,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达先前国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贡献:1、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2、较好地解释了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缺陷: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处于技
16、术领先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则处于落后地位,也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模仿时滞。,原料周期理论,梅基和罗宾将原料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需求产生的繁荣阶段”时期。某种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会引起该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需求的增加,原料价格将大幅度上升。第二阶段是“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时期。世界上天然原料的供给开辟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来源,产品的原有原料将被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所取代。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缓慢下来,甚至出现实际下降的情况。第三阶段是“合成或研究与发展的介入阶段”时期。研究与开发最终引致人工代用品的发展,或者,出现了节约使用原料的重要方法。原料进入生命末期。,从原料贸易的流向来看,它呈现出与
17、工业制成品贸易流向正好相反的过程特征。在第一阶段,少数具有自然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供给者,而发达国家则是主要进口者。在第二阶段,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开发原料生产,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取代原有的少数原料出口优势国家,成为国际市场原料的主要出口者。在第三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优势开始作用于原料,出现了合成原料,原料供应的优势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还开始出口合成原料。,举例(橡胶),第一阶段(18951910年),巴西和非洲一些国家供应着世界市场61%以上的橡胶,价格上涨78%。第二阶段(19101940年),传统的供应者丧失了控制国际市场的能力,到1930年,92
18、%的世界市场被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所控制,供应增加迅速,价格下降。第三阶段(1940年至今),发达国家所生产的合成橡胶逐渐取代天然橡胶,到1970年合成橡胶占世界橡胶消费量的比重已经超过70%。世界其它主要原料如燃料、锡等的发展变化无不印证着这一规律。,产品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说,提出者:弗农(Raymond vernon)内容: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弗农小传,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31出生,是
19、美国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面最多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有着二十年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经历,还在短期内从事过商业。从1959年开始,他在哈佛大学任教,是克拉维斯狄龙学院的国际问题讲座教授。雷蒙德弗农早期曾致力于区位经济学的研究,后转入对信息和专业化服务的研究,受克拉伍斯和波斯纳技术差距理论的启发,于1966年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产品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演变,国内消费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其他发达国家,创新国,产品
20、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时间,净出口,t0,t1,t2,t3,t4,t5,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基本观点,阶段,比较优势,产品特征,贸易方向,1、创新,技术密集,技术,创新国发达国,2、成熟,资本密集,资本,发达国发展国,3、标准化,劳动密集,劳动,发展国创新国 发达国,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价值,第一,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小桥流水终有流到小户人家门前的那一刻”,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静态)HO理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静态)揭示 如何寻找比较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动态)揭
21、示比较优势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价值,第二,对解释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现象都有一定的价值。,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价值,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价值,一要开放市场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近水楼台先得月)二要强调引进中的吸收与创新为迎接机遇的到来准备条件。三要抓住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1、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如:热潮型产品)2、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3、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将仍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4、
22、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讨论题,面对“世界工厂”的喜与忧 近年来关于“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的舆论常见报端,肯定的有之,怀疑的有之。有人喜,有人忧。请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的现实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电视机产业生命周期分析,在第一阶段,电视机首先在美国被研制出来,在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后,美国具备了出口能力,从t1这一时间开始出口。德国的技术水平稍比美国落后,在美国开始出口后,德国率先从美国进口电视机,国际贸易由于两国技术水平的差异而发生。中国的技术水平更落后一些,于是在更晚的时间才产生了对电视机的需求,开始从美国
23、进口。随着时间的发展,德国国内的企业掌握了电视机生产技术,开始生产这种产品,于是德国的进口量开始减少。当时间发展到t2,德国国内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电视机出口能力,德国从电视机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与此同时,美国电视机产业已经不再是新兴产业,部分企业可能退出该产业,去开发新的产品,产业开始萎缩,美国的出口量开始减少。而这时中国国内对电视机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且国内尚未掌握生产技术,国内的需求完全靠进口来满足。,电视机产业生命周期分析,在第二阶段,随着产业的萎缩,资源转向其他更新的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上去,美国国内电视机的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美国成为电视机的进口国。这时候,德国后来居上,开始向世界
24、其他国家出口电视机。也就是说,电视机产业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了德国。在这个阶段,中国国内也掌握了电视机生产技术,开始自己生产,于是中国的进口量逐渐减少。随着中国的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德国的出口量开始减少。这时德国也面临这与第一阶段中的美国相似的情形:电视机产业开始萎缩,新的产业开始取代电视机产业。当时间发展到t3,德国不再出口电视机,中国成为电视机的出口国。也就是说,电视机产业已经从美国和德国转移到了中国。,电视机产业生命周期分析,在第三个阶段,只有中国在出口电视机,美国和德国都成了电视机的进口国。但中国的出口不会持续增加,中国面临的情况和前两个阶段中美国和德国的情况是一样的。随着技术进步,中国电
25、视机的出口量也会减少。当电视机这个产业被其他新技术产业取代后,国际间的电视机贸易也就停止了,因为各国对电视机都不再有需求。到这时,电视机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了。,偏好相似说,提出者: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一)偏好相似理论的提出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在论贸易和转换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论。他认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林德认为要素禀赋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它只适用于以工业品交换初级产品的贸易,即主要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土地或劳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品之间的贸易。而工业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从需求方面来解
26、释。,(二)偏好相似理论的内容,1、各国都有自己的需求结构(需求结构是指对质量档次不同的同类产品的需求构成)2、国内的需求结构决定着一国的出口贸易结构3、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偏好就越相似4、两国的需求偏好越相似,发生贸易的机会就越大。,CASE,假定,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都生产家庭用汽车,同时家庭用汽车共有五个档次。美国的收入水平较高,且对汽车的需求较广泛,它需要3、4、5档次的汽车,但是其代表性需求是第5档;日本的收入水平也较高,但是国内保养汽车的成本较高,因而其需求档次是2、3、4、5档,日本的代表性需求是4档;韩国的收入水平较低,它的需求档次为1、2、3、4、5档,其代表性需求是3
27、档;中国是上述国家中收入水平最低的国家,因而其需求的是1、2、3、4档的汽车,其代表性需求是2档次的汽车。,四国进出口汽车和相似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图形证明,YA,YB,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Op线表示人均收入水平与消费的每种产品质量等级之间的一般关系,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相似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相似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商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三)结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从产品内容上看,国际贸易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 产业间贸易(i
28、nter-industry trade)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内(间)贸易的概念,1、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是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2、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1、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究:同质产
29、品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分类,同质产品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这类商品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对象,但由于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现象。特点:1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2生产区位不同 3制造时间不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的类型,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许多原材料(如黄沙、水泥等)单位价值低而运输成本相对很高,消费者应该尽可能靠近原料供应地来获得它们。所以一国可能同时进口和出口大宗原材料。例如,中国在东北出口水泥而在华南进口水泥便属于这种情况。,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
30、易包括的类型,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大量开展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其许多进出口商品的形式基本不变。这时同类产品将同时反映在转口国的进口项目与出口项目中,便会形成统计上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的类型,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由于一些产品(如水果、蔬菜)具有季节性特点,一个国家会有时进口而有时出口这类商品。如欧洲一些国家之间为了“削峰填谷”而形成的电力进出口。,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的类型,出于合作生产或特殊技术条件的需要,有些国家也进行某些同质产品的交易。如各国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情况。例如,中国吸引外国银行在华投资,却又在世
31、界其他国家投资建立分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的类型,由于政府干预造成国内价格扭曲,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便同时从事进口和出口的活动: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尤其是相互倾销,会使一国在进口的同时,为了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而出口同种产品,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另外在存在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时,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货物竞争,就不得不出口以得到退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优惠,造成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的类型,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因为同种商品的产品与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大都归入同组产品,因而形成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
32、ts)又叫异质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产品。垂直差异产品: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 水平差异产品:质量相同,但其特色或特质不 同的产品,2、根据贸易中不同的市场途径,产业内贸易可分为: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定义:这种贸易是指在没有跨国公司直接投 资条件下的,通过外部市场在各个独 立的企业间进行的产业内贸易。,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南北贸易,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间的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30%40%。另一种是
3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禀赋程度相似,生产结构也比较接近的产品渐进性的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60%70%。,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定义: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开展,形成了公司内产业内贸易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的测定,Bi=1.0|(XiMi)|/(XiMi)(0B1)(Bi 是反映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称为i产业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某种产业产品的出口量,Mi为某种产业产品进口量)产业间贸易指数=1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的差异性消费结构的相似性规模经济,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几种原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
34、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由迈克尔波特(Michel EPorter,1947)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该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波特试图赋予国家的作用以新的生命力,提出了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观点。,迈克尔波特小传 迈克尔.波特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
35、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三种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波特现有著作18种,另有无数的论文,他的竞争系列著作是商业管理界经典中的经典。,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由四组基本因素和二个辅助因素决定。四组基本因素是:生产要
36、素国内需求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基本因素中的每一个都可单独发生作用,并同时作用于其他因素。这四个基本因素组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国家竞争优势。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政府作用国家竞争优势受到两个辅助因素的影响,但这两个辅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要通过 四个基本因素才能影响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波特认为,财富是由生产率支配的,生产率根植于一国和地区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则产生于某一框架,这一框架在结构上如同一枚由四个基本面所构成的钻石,因而通常被称为“钻石理论”。钻石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与国内竞争状态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决
37、定因素。激烈的国内竞争对国际竞争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而获取国家整体竞争优势。如下图,1.生产要素,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basic factors)和高等要素(advanced factors)两类。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债务资本等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高精尖技术等需要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发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2.需求因素,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直接影响一国公司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其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本国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广阔,有利于相关行业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老练、挑剔的买主有助于产品高标
38、准的建立。前瞻性的买方需求有助于国内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3.相关和支持产业,所谓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有互补性的产业,如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汽车和轮胎等等。所谓支撑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一个国家的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要彼此协调配合,上游工业的产品质量可靠,下游工业的产品才有质量保证,上游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就会有助于下游工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例如,日本汽车工业竞争力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钢铁、机械工业的发达;美国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4企业战略
39、组织与竞争,企业的目标不同,相应的竞争策略与管理方式也会不同,各国采用的管理方式必须与本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德国的“双委员会制”和“职工参与制”,都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是其获得国际竞争成功的原因之一。而国内竞争程度高的国家,厂商所受压力大,就会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反之,如果一个企业时时受到政府的“关照”,特别是独占性企业,往往不思进取、坐享其成,很难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习题 单选,1.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A、威尔士B、弗农 C、波斯纳D、格鲁伯2、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40、)。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 3、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4.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 5、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 C、需求偏好相似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6、用熟练劳动资本化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是()。A、劳动力不同质论 B、需求偏好论C、人力资本论 D、自然资源论7、墨西哥拥有丰裕的
41、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A在两国都下降。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多选,1、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理论是()。A、比较成本说 B、绝对成本说C、产业内贸易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E、需求偏好相似说 2、下列对里昂惕夫之迷进行解释的学说是()。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C、技术差距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E、需求偏好相似说 3、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有()。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 D、凯恩斯E、李斯特4、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A、里昂惕夫B、俄林C、萨缪尔逊D、大卫李嘉图,简答题,1、假设中国有100个单位的资本,100个单位的劳动,墨西哥有50个单位的资本,40个单位的劳动。又假设两国只生产两种产品:钢铁、粮食。生产1吨钢铁要用个8个资本,2个劳动,而生产1吨粮食需用2个资本,1个劳动。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如果两国发生贸易1、中国该向墨西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2、对墨西哥的资本拥有者和劳动者来说,谁会更支持与中国的这种贸易?请解释原因。2、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用学过的贸易理论进行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