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2章.ppt
《国际经济学第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2章.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我们介绍解释现代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一、对H-O理论的置疑二、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需求偏好理论,(一)“里昂惕夫之迷”(二)国际贸易新现象,一、对H-O理论的置疑,里昂惕夫: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1973)。生于俄国彼得堡,1925年秋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71928年和1930年,在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281929年到中国南京,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经济顾问。1931年初,由德国柏林移居美国纽约
2、,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19311975年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19461952年任教授。从1941年起里昂惕夫还参加了美国政府部门的许多实际工作。发表论文约200余篇,重要专著有: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41)、美国经济结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论和经验的探索(1953)、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等。,(一)“里昂惕夫之迷”(P41),里昂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1947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是否相同。结论: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竞争)商品的资本密集度。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里昂剔夫之迷”的解释理论
3、(P41),自然资源稀缺人力资本贸易壁垒说需求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两国消费者偏好假设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国际贸易形态只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需求无关。但在现实中,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影响国际贸易的需求因素可能有很多表现。这里仅列举一种可能的影响形式:需求偏好差异要素禀赋差异,即发生了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图形见课本 P42,要素密集度逆转,罗纳德琼斯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时,使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因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同,在一个国家上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在另一个国家
4、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生产技术上的差别被学者们概括为“生产要素的密集度逆转”。eg.中国的服装中劳动力的含量较高(劳动密集型)而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中智力成分含量较高(智力密集型),(二)国际贸易新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现象之一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
5、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表3-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现象之二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P59),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
6、易,即“产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产业内贸易(P60),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同类产品:生产投入几乎一样(具有完全一样的资本/劳动比率);完全能够替代、功能极为相似;但是存在款式、质量或功能的细微差别。(即竞争,又垄断)同类产品:从统计的角度讲,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产业内贸易指数(ITT)(P61),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