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标准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ppt
《国家药品标准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药品标准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22,1,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药品质量标准,2023/10/22,3,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技术规范。它不仅属于强制性标准,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而且还起到指导药品生产、控制药品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及作为药品监管的技术依据和促进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药品质量标准分类,国家药品标准:ChP,局颁标准 临床研究用药质量标准(新药研制单位制定,临时性的标准,仅供研制单位和临床试验单位用)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企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由药品生产企业自己制定,仅在本厂或本系统的
2、管理上有约束力,属非法定标准)国外药典(USP,EP,BP,JP等),2023/10/22,5,国家药品标准技术规范,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2013年7月 第四版)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3月),2023/10/22,6,基本原则,一、坚持以维护人民健康、确保安全有效为最基本原则。二、坚持科学、实用、规范原则。“科学”系指药品标准的建立应充分考虑药品在来源、生产、流通(包括贮运)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建立检测项目和相应的检测方法。,2023/10/22,7,科学 实用 规范,其科学性应体现在所检测的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减
3、少各种偏差的精密性以及准确检测被测样品的专属性。“实用”是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些仪器、设备、技术尚不普及,在考虑国情及药品生产、检验队伍的实际情况、确保能准确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应倡导简单实用的原则,即无必要制定操作繁琐、费用高昂的监测方法去控制那些用简单方法即可实现的检测项目。“规范”是药品标准必须坚持的一贯原则。,2023/10/22,8,三、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药品标准所载方法控制的质量,是指满足GMP生产的要求,在正常组织生产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所进行的控制。药品标准的制定,应对于在既定工艺下正常生产的药品质量力争实现有效的控制。建立准确、专属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公众使用的是优质的药。,
4、2023/10/22,9,四、坚持标准先进性原则,药品标准所载检测方法,应充分反映现阶段国内和国际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标准先进性原则。,2023/10/22,10,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药品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化学结构、晶型、异构体、杂质情况、合成工艺、制剂工艺、辅料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要求,1、安全有
5、效性 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药物的晶型及异构体应重点研究。2、先进性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选择“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检验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与真值相近的结果的方法,定入标准,在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便易行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试剂。,2023/10/22,13,3、针对性 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有针对性的规定检测项目,标准中限度的规定要密切结合实际。必须结合实验研究和生产的实际,考虑生产的全过程、稳定性等。4、规范性 必须符合国家药典或其他法定标准的有关规定(国内外标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
6、的长期性,1、质量标准将伴随产品终生2、不断发展和提高,2023/10/22,16,质量标准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指导原则容量分析方法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指导原则专项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2023/10/22,17,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指导原则薄层色谱法,本法可用于鉴别与杂质检查。方法的建立应对实验中采用的固定相、展开剂、展开条件、点样量及显色方法等进行研究,并应考察铺板条件、温度、湿度及饱和情况等因素和耐用性试验。必要时予以规定,使检验方法规范化。固定相首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或硅胶HF254。必要时可选用硅藻土G、氧化铝或微晶纤维素等。为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应进
7、行系统适用性试验。,2023/10/22,18,系统适用性试验 包括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与分离效能等指标。必要时,在质量标准中规定可行的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鉴别或杂质检查时,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使斑点的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和分离效能符合规定。检测灵敏度 指杂质检查时,供试品溶液中被测物质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一般采用对照溶液稀释若干倍的溶液作为灵敏度试验用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前者应显示清晰的斑点。,2023/10/22,19,比移值(Rf)系指从基线至展开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基线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8、。用比移值对供试品溶液主斑点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进行比较;或用比移值来说明主斑点或杂质斑点的位置。分离效能 鉴别时,在对照品与结构相似药物的对照品制成混合对照溶液的色谱图中,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杂质检查时,在杂质对照品用供试品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同品种对照品溶液溶解制成混合对照溶液的色谱图中,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或待测成分与相邻的杂质斑点应清晰分离。检视 以检测灵敏、显示清晰斑点的方法为宜。,2023/10/22,20,应用,鉴别 依据是比移值和斑点色调的一致性,也应关注斑点的大小及颜色深浅的可比性。采用与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同时展开的方法或采用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单
9、一、紧密的斑点(尤其当制剂中辅料的含量较多时,应采用后者);或选用与供试品化学药物相似的药物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两者的Rf应不同,或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2023/10/22,21,杂质的限度检查 可采用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法或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的其他斑点应与相应的杂质对照品溶液或系列杂质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或与供试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应注意杂质斑点与自身对照斑点的颜色或荧光有可比性。,2023/10/22,22,对于杂质斑点数较少的药
10、品,可控制杂质斑点数及杂质限度。对于杂质斑点数较多或确实不易控制杂质斑点数且难以判断的药品,可采用系列对照溶液点样的方法,以控制各主要杂质限度及估计杂质总量。,薄层色谱例子,其他氨基酸 取本品0.10g,置10ml量瓶中,加浓氨溶液2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lml,置2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门冬氨酸对照品10mg与谷氨酸对照品10mg,置同一25ml量瓶中,加氨试液2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冰醋酸-水-正丁醇
11、(1:1:3)为展开剂,展开至少15cm,晾干,喷以0.2%茚三酮的正丁醇-2mol/L醋酸溶液(95:5)混合溶液,在105加热约15 分钟至斑点出现,立即检视。对照溶液应显一个清晰的斑点,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应显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0.5%)。,2023/10/22,24,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法可用于鉴别、杂质检查、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及含量测定等。色谱条件 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其存在的辅料等,选择不同的色谱条件,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目的。色谱条件主要包括:固定相的种类,流动相的组成,检测器的种类与参数等。,2023/10/
12、22,25,固定相,最常用的固定相为化学键合硅胶。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固定相,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氰基硅烷键合硅胶、氨基硅烷键合硅胶或苯基硅烷键合硅胶等也常有使用;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固定相,以硅胶最为常用。离子交换色谱常用离子交换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分子排阻色谱常用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作为固定相;对映异构体分析常用手性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注意建立色谱条件时,应对不同牌号的同类色谱柱进行考察,以确保系统具有较好的耐用性。,2023/10/22,26,流动相,反相色谱的流动相首选甲醇一水系统(采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首选乙腈一水系统),如经试用不适合时,再选用其
13、他溶剂系统。采用梯度洗脱系统时,应注明洗脱程序,并在“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项下规定待测物质的保留时间。,2023/10/22,27,检测器,首选紫外检测器。无紫外吸收的物质可选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亦可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选用荧光检测器或电化学检测器等其他检测器。,2023/10/22,28,系统适用性试验,为确保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具有专属性、准确性与重现性,需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一般通过理论板数(n)、分离度(R)、重复性与拖尾因子(T)等四个指标进行评价。其中,应特别关注分离度,并在“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项下对其作出具体规定。,2023/10/22,29,理论板
14、数,用于评价色谱柱的效能。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越大,柱效能越高。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采用理论板数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组分或内标物质的理论板数。,2023/10/22,30,分离度,用于评价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或难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专属性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组分与某一添加的指标性成分(内标物质或其他难分离物质)的分离度,对建立的色谱系统进行评价与控制。除另有规定外,定量分析时,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或经过验证,待测组分与指标性成分之间的分离
15、度应大于某一规定值。,2023/10/22,31,重复性,用于评价连续进样后,色谱系统响应值的重复性能。采用外标法时,通常取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采用内标法时,通常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浓度,分别至少进样2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2023/10/22,32,拖尾因子(T),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除另有规定外,采用峰高法定量时,T应在0.951.05之间。采用峰面积法定量时,T值偏离过大,也会影响小峰的检测和定量的准确度,必要时,应在正文项下明确规定。
16、,2023/10/22,33,定量方法,如满足定量精密度的要求,可选用外标法;选用内标法时,内标物质应选择易得并对测定方法无干扰的物质。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时,应采用双对数标准曲线法。用于杂质检查时,可用杂质对照品法,如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时,提倡采用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也可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避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2023/10/22,34,应用,鉴别 主要以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是否一致作为鉴别依据。杂质检查 主要检查原料药和制剂中可能引入的杂质或降解产物。溶出度、释放度和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主要用于因杂质或辅料干扰,常规方法难以分离或分离手段繁杂或其他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不到要求
17、的品种。,2023/10/22,35,应用,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主要用于以下情况:多组分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或组分测定;纯度不高且杂质存在干扰,常规方法难以分离或分离手段繁杂的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制剂的含量测定 主要用于以下情况:所含杂质或辅料干扰含量测定、须先经繁杂分离后才能测定的制剂;复方制剂。贮藏期间可能分解的制剂的含量测定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和考察,有关物质HPLC检查法,有关物质 取本品,精密称定,用溶剂甲醇-0.544%磷酸二氢钾溶液(1:1)混合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可可碱对照品、茶碱对照品、咖啡因对照品与己酮可可碱对照品,精密称定,用上述
18、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 ml中各约含1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甲醇-0.544%磷酸二氢钾溶液(3:7),流动相B为甲醇-0.544%磷酸二氢钾溶液(7:3);检测波长为272nm,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取对照品溶液201,注人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己酮可可碱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各组分出峰顺序依次为可可碱、茶碱、咖啡因与己酮可可碱。,己酮可可碱的保留时间约为12分钟,茶碱峰与咖啡因峰的分离度应大于4,咖啡因峰与己酮可可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 0;理论板数按己酮可可碱峰计算不低于5000。再精
19、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ml,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可可碱、茶碱或咖啡因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不得过0.1%;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中己酮可可碱的峰面积(0.1%);杂质总量不得过0.5%。时间(分钟)流动相A(0/0)流动相B(%)0 86 14 6 86 14 13 10 90 30 10 90 38 86 14 43 86 14,2023/10/22,38,气相色谱法,本法可用于鉴别、挥发性有机杂质和残留溶剂检查及含量测定等。色谱条件 根据待测物质的沸点与极性等性质,选择不同的色谱条件,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目
20、的。气相色谱通常可分为填充柱色谱与毛细管柱色谱,色谱条件主要包括:填料或固定相的种类、载气、进样方式、温度、检测器的种类与参数等。,2023/10/22,39,填料或固定相的种类,填料填充柱色谱的填料可分为吸附剂类、高分子多孔小球和涂布固定液的硅藻土担体。吸附剂类主要用于气体分析;二乙烯苯一乙基乙烯苯交联共聚时与不同极性官能团形成不同极性的高分子多孔小球,可用于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及多元醇、脂肪酸、腈类与胺类等药物的测定;不同浓度与极性的固定液涂布于经酸洗或硅烷化的白色担体,常用作不同性质药物分析时的填料。(填充柱已将淘汰),2023/10/22,40,固定相,毛细管柱色谱的固定相按极性分类。非
21、极性固定相有100二甲基聚硅氧烷,弱极性固定相有5苯基一95二甲基聚硅氧烷等,中等极性固定相有6氰丙基苯基一94二甲基聚硅氧烷等。极性固定相有聚乙二醇(PEG一20M)。用于药物分析时,通常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根据组分的极性选择适当极性的固定相。,2023/10/22,41,载气,常用的载气有氦气、氮气与氢气,可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的种类选择,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建立系统时,应注意调节载气的流速,使柱效达到最佳。,2023/10/22,42,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体积一般为数微升,采用毛细
22、管柱时,一般应采用分流进样方式。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尤其适用于残留溶剂测定。,2023/10/22,43,检测器,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最为常用。测定含有电负性物质的组分时,可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含硫、磷化合物时,火焰光度检测器(FPD)选择性较高。亦可根据测定需要选择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质谱检测器(MSD)等。,2023/10/22,44,系统适用性试验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规定。定量方法 一般采用内标法。当采用自动进样器时,在保证进样重复性良好的前提下,可采用外标法。当采用顶空进样技术时,可采用标准溶液加
23、入法以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当标准溶液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结果为准。,2023/10/22,45,温度,温度 是气相色谱分析的重要操作参数,它直接影响到色谱柱的选择性、分离效能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与稳定性。建立色谱系统时,应控制进样口温度、柱温和检测器温度。a进样口温度 设定的温度应能使样品瞬间气化而不分解,一般比柱温高1050即可。b柱温 设定柱温的原则是在保证组分充分分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分析时间。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混合物,可采用程序升温法,使沸点不同的组分在各自最佳柱温下流出,从而改善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2023/10/22,46,温度,检测器温度 对于恒温
24、操作,一般选择与柱温相同或略高于柱温;对于程序升温操作,一般选择程序设定的最高温度。除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外,大多检测器都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因此必须精密控制温度。,2023/10/22,47,应用,鉴别 主要以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是否一致作为鉴别依据。检查 主要检查原料药和制剂中的挥发性杂质、可能残留的有机溶剂及制剂中的甲醇量或乙醇量。含量测定 主要用于具有一定挥发性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亦可采用简单易行的柱前衍生化法测定不挥发性药物的含量。,残留溶剂 甲醇、丙酮与乙酸乙酯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精密加入二甲基甲酰胺5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取甲醇、丙酮与乙酸乙酯适量,
25、精密称定,用二甲基甲酰胺定量稀释制成每1m l 中各约含5 0 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W P第二法)试验。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50,维持3分钟,以每分钟40的速率升温至160,维持3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再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2023/10/22,49,分子排阻色谱法,本法可用于分子量测定、生物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药品 标准 主要 检测 方法 应用 指导 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