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常见题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常见题材.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古代诗词常见题材,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诗歌内容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
2、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怀,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送别抒怀诗,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
3、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鉴赏要点,A.依依不舍的留念。,常见情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常见特征,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古人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
4、达这一情感的。,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例,练习:核按钮P71 第3题,3、过去欢乐地相逢在这个地方,而眼下分手又是在这同一个地方;以逢君的快乐反衬(衬托)送君的悲哀。抚今追昔,融情于景,更令人不堪回忆过去。全词的景与情缘此句展开,写尽这一句的内涵,因此,本句可称这首诗的诗眼,所以有人说这一句很妙。,羁旅思乡诗,何人不起故园情,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
5、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鉴赏要点,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同意。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
6、“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例,练习:核按钮P70(板块三)第2题,答:(1)一个羁留异乡、怀念故土、黯然神伤的老者的形象。(2)诗歌主要动用了虚实衬托的手法。一、二句描绘的潇湘山水图是画境,是虚写;“鞍马老风沙”是诗人现实生活的写照,是实写。诗歌以美如画的故乡美景反衬关外风沙肆虐的凄苦生活,用乐于以船为家远行在潇湘美景中的“客子”反衬站在北庭风沙中忧郁南望的诗人自己。凄凉伤感、忧郁无奈之情跃然纸上。,思妇闺情诗,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
7、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妃嫔及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常见情感,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例,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
8、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瑶 瑟 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冰簟:凉席之美称。潇湘:两个
9、水名,在今湖南省。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的悲怨之情。,例,山水田园诗,煮酒把盏话桑麻,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技巧特征: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10、,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练习:核按钮P71 第6题,6、答:(1)“野情”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景色之美,“好峰随处改”,山色不仅很美,还灵动多变;二是景色
11、之幽,“幽径独行迷”景色如此幽寂,让人留恋不舍,以致迷路;三是神态之闲,“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多么自在可爱;四是景色之静,“云外一声鸡”,动中显静。(2)“山行者”走了一天,累了;独行而迷路,急了。四顾茫茫,白云一片,这时听到一声鸡鸣,“山行者”闻鸡而知有人家的喜悦神态跃然纸上。,12.(1)溪水穿越乱石,一个“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势,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觉;当流经森林中的平地时,这青溪却又显得那么的“静”,映着松色,几乎没有一点声息。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意境美。(2)诗歌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它先写溪水穿过山间乱石时的喧闹,接着写流经松林中
12、的平地时的娴静,然后写进入宽阔地带时水波荡漾的景象。,练习:核按钮P72 第12题,怀古咏史诗,古今多少兴亡事,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领悟感情;,分析写法。,鉴赏要点,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
13、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咏物言志诗,任尔东西南北风,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14、曲尽其妙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描写手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鉴赏要点,常见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方法,08安徽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
15、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边塞征战诗,古来征战几人回,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
16、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
17、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答: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
18、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例,核按钮P71 第7题,7.(1)李诗主要表现了边防将士演习备战的豪情和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常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主题。(2)李诗中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它不仅写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了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常诗用“静”字把今日的边境和平与昔时的争夺战争对比,从而告诉读者: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
19、曾经是尸骸横陈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一个“静”字精确地描写出了这种变化。,人生感慨诗,念天地之悠悠,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
20、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常见感情,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鉴赏要点,核按钮P70 第4、5题,4.不一致。高卿菊诗通过对扫墓凄凉情景的描绘,表明人一旦长眠地下,就万事皆空,不如及时行乐的观点。黄庭坚诗歌表面看起来也是说明贤良愚蠢死后同样都是“蓬蒿共一丘”,但诗的五六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挞伐,对崇高操守的颂扬。所以看似消沉,实则激愤,看似迷惘,实则明确。,5.昔日:享受生活快乐,内心充满希望。如今:内心沉痛消
21、极,饱含对人是辛酸和国事沧桑的感慨。,核按钮P72 第9、11题,9.(1)作者为了恢复中原,多年颠沛流离,纵横驰骋(行遍天涯千万里),如今却被迫蛰居乡间,跟随邻舍父老学习种田,这其中包含的愤愤不平之气和无可奈何之情是不言而喻的。(2)全诗写诗人被迫蛰居乡间的生活,其中既有因回到平静生活的几分欣喜,又流露出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几分不平。,11.一个“凉”字语意相关,既有夏夜摒弃尘虑之想陶醉于山水之间、荷香月色之中的清凉之感,又有诗人的深感世事炎凉的心寒之情。,无限风光在险峰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22、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鉴赏要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鹊楼),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又要蕴含着深刻哲理:追求无止境,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2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锄禾),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
24、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仍阐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问诗中包含什么哲理?,答: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首诗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作者以琴作诗,对其发问,阐释出万物是相互联系的道理。,例,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
25、树多。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答: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例,一枝一叶总关情忧国忧民诗,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常见情感,例,06年全国卷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
26、、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核按钮P72 第8题,(1)诗人说的“田家春”是田家所关注的农事,是桑的吐芽、长叶,是麦的拔节、抽穗,是给他们的生计带来希望的桑树和禾苗的生长。(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田家心目中的“春”是桑的吐芽,是麦的拔节,是丰收在望的年景,美人心目中的“春”是花的艳丽、柳的妖娆。两相对比,写出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其他思想内容诗歌,便引诗
27、情到碧霄,其他思想内容,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景胜诗(即景抒怀),如李白独坐敬亭山、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核按钮P70(板块三)第1题,这首诗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雨转晴,环境由萧瑟渐入静谧的过程,前后景物用一个“断”字联结,“断”字既结雨暗,又启新晴。,核按钮P72 第10题,10、“万里别”。小令以“雨晴云散”“满江明月”和“风微浪息”的洞庭湖明澄的美景,来反衬作者因“万里别”而百感交集,只好“闷倚篷窗睡些”,以小睡片刻来求得精神的短时安宁的心绪和行动。,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方法,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
28、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考纲阐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第四项要求有两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5大名捕,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1、审标题2、看作者3、查注解4、析章法5、寻意象,(表明观点)1.描写了什么形象;2运用了什么手法;3构成了什么意境或抒发了什么情感。,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名捕一审标题,方法指导,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 筇:此指代竹杖。说说本诗蕴含了什么情感?,答:这首诗通过“夜
29、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深夜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之情。,名捕一:审标题,qing,chng,事件,时间,思乡,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名捕二看作者,方法指导,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处境,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
30、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名捕二:看作者,核按钮P71 第5题,注解(背景)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名捕三看序注,方法指导,名捕三:查注解,核按钮P70(板块二)第1、2题,2、这是李商隐托物寄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知赏识的精神苦闷。,1、这首曲是典型的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之作。曲词敷写欧阳修醉翁亭记意境,取欧翁以自况,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章法鉴赏的捷径,主题的依托
31、,名捕四析章法,方法指导,古诗文章法特点起开端部分,通常扣题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转转折部分,扩展诗境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描写对象表达方式,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起,承,转,合,意象鉴赏的阶梯,主题的载体,名捕五寻意象,方法指导,名捕五:寻意象,3、“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同时以“萧萧”竹声喻指百姓呼声。作者指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核按钮P70(板块二)第3题,总结,从多个角度有条理地进行诗
32、歌鉴赏;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标题、作者、注释、章法、意象等);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对答案的整理要注重分析,有因有果;对答案的表述要注重准确,学用术语。,评价观点态度,评价是指评定价值高低。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看作者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2.看时代
33、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因此要注意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4.看“情”点 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要把握这些词语。5.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6.看用典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方法点拨,06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
34、,瀑布滩雷只卧听。注释: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狄保贤在平等阁诗话中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是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的“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充分表现了出来。,07江西 金陵晚
35、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
36、成的。,核按钮P50 第10题,答: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中代表的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诗歌比较阅读,内容、情感比较,07年辽宁 秋夜独坐(节选)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
37、落,灯下草虫鸣。夜深 周弼 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意象、
38、意境比较,06年湖北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语言赏析比较,06年湖南卷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39、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
40、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手法、技巧比较,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1、,答:(1)傍晚 西风(2)拟人。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一二三四 先“懂”后“答”,试探古诗词鉴赏规律,品诗抚慰你疲惫的心灵,吟诗抒写你美丽的人生,读诗温暖你苍凉的心情,“08、09两年,我省考生古诗鉴赏的得分仍然不高,或者说很差。这样回答的同学,很可笑,主要是诗句没读懂啊!”吴锦教授语 09.10.19 宿迁中学东阶梯教室,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忌粗枝大叶走过场。不然的话,当你面对试卷上的题目时,就会感到虽然似
42、曾相识,但就是无从下手。“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容的范畴,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属于形式的范畴,也要有所了解。,先“懂”,一个“读”字两个重点(词语与结构)三处信息(标题、作者和注释),读诗要懂得咀嚼品味,对于一些感情色彩很强的副词、动词、形容词尤当如此。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可见这些重要词语对理解和
43、鉴赏一首诗的重要。,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3.“可怜”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可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喜,可爱,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前后观察:碧绿色。,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
44、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历遍穷通 汤武偶相逢,浪淘沙令 王安石,“历遍穷通”:这里指“伊吕”二人学识广博精深,阅历丰富(仕途有坎坷有顺畅),成熟老到。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商汤、周武慧眼识贤人之故事,提醒一:紧扣上下文,正确“推读”词义,往往是读懂全诗的关键。,登 颧 鹤 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起,承,转,合,鹳,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转)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合),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起
45、)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承)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转)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合),提醒二:摸清结构,也是读懂内容的好办法。,“思想情感”往往藏在“转”、“承”诗句之中!,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北陂杏花,【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提醒三:标题、作者及注释也能有助于读懂诗词。,杏花:妖娆美丽、高洁坚贞。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情感悲壮。,王安石,后“答”:三步
46、作答!四个考点!,三步作答:,1.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三步作答:,1.亮观点。2.作说明。3.谈情感。,作为表达题,答题语言要准确、简洁、明晰、流畅作为表达题,语言
47、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四个出题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小结:一个“读”字!两个重点(词语与结构)!三处信息(标题、作者和注释)!三步作答!四个考点,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 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里胥:里中小吏。初眠:蚕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为一眠。1.诗歌塑造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样的?2.这首诗的首联中的“努”的含义是什么?
48、3.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1.勤劳善良备受压迫下层劳动人民形象。采桑女清晨采桑,泪如雨下,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遭到无边痛苦。此诗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2.柔桑用力凸出青鸦嘴般的嫩芽。用“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用拟人手法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冒出”的动态。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反衬了采桑女的愁苦之情。3.此诗语言生动质朴、明白如话。“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青鸦嘴”比喻“桑芽”,酷肖而生动;“去岁”“今岁”对比
49、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4.请结合具体诗句,举例说明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独特之处。5.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催”字。你同意吗?试谈谈看法。,教师示范,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4.同意。里胥如狼似虎的,清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一、二句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颔联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先“画龙”后“点睛”。“催”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5.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动作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之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动作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鉴赏诗歌莫害怕,一二三四有办法。一读二思先搞懂,三处信息别忘它。四个考点胸中有,按步作答完成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8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