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ppt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任课教师:张光杰,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第三章 食品质量成本管理第五章 食品安全支持体系(上)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第六章 食品安全支持体系(中)食品标准第七章 食品安全支持体系(下)ISO质量管理体系第十章 食品质量和安全检验,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陈宗道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主要参考书:食品安全性杨洁彬等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年出版;食品安全导论金征宇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江汉湖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出版。,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关于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网上信息,中华人民共
2、和国卫生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法典与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网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 www.who.int,第一章 绪 论,1.1 质量1.2 质量管理1.3 企业质量管理1.4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1.1 质量,1.1.1基本概念质量质量特性质量观1.1.2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1.1.1基本概念,质量质量特性质量观,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8的定义)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注3:要求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质量
3、,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因此“质量”具有时效性。相对性:不同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的固有特性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对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质量”具有相对性。,质量的特点,质量特性,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满足用户特定(明确和隐含的)需要的,能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有助于区分和识别产品的,可以描述或可以度量的基本属性。根据产品的种类,可分为有形产品质量特性(如食品的质量特性)、服务质量特性、过
4、程质量特性和工作质量特性4类。,食品质量特性,使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时性社会性,食用特性:并不是所有能吃的都是食品内在特性:使用原料的性质营养特性:营养素的种类和水平安全特性:对人体无不良作用卫生特性:食品无污染结构特性:如包装、大小,感官特性,气味特性:如香气等可口特性:即口感外观特性:如颜色、形状等,质量观,分为符合型质量观和用户型质量观两种观念。传统-符合型质量观:追求的是“产品合格”,其本质是以为企业为中心来考虑质量问题。现在-用户型质量观:人们的出发点转向了顾客,考虑顾客“个性化”、当前需求和潜在的未来需求、以“顾客成功”为核心。,朱兰质量螺旋模型(Juran quality spir
5、al)戴明质量圆环(Deming circle)桑德霍姆质量循环模型(Sandholm quality circle),1.1.2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朱兰质量螺旋模型(Juran quality spiral),朱兰 J.M.Juran,美国质量专家、TQM的倡导者。可进一步概括为3个管理环节。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通常把这3个管理环节称为朱兰三部曲。,1.质量计划过程,朱兰三步曲,2.质量控制过程,3.质量改进过程,朱兰质量螺旋模型,PLAN-第一阶段是计划;DO-第二阶段是实施;CHECK-第三阶段是检查;ACTION-第四阶段是行动、处理。,戴明质量圆环(Deming circle
6、),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3、要因确认4、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执行措施、执行计划6、检查验证、评估效果7、标准化,固定成绩8、处理遗留问题,PDCA循环8个步骤,周而复始大环套小环阶梯式上升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PDCA的4个特点,PDCA特点之一:周而复始,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它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进.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周而复始。,企业每个部门、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循 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 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
7、保大 环,推动大循环。大环与小环的关系PDCA循环的转动全员推动的结果。,P,A,D,C,P,D,C,A,P,D,A,C,P,D,C,A,PDCA特点之二:大环套小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使质量管理的车轮滚滚向前。PDCA每循环一次,质量水 平和管理水平均提高一步。,PDCA特点之三: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应用以QC七种工具(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为主的统计处理方法。,PDCA特点之四:科学管理方法的综
8、合应用,瑞典质量管理学家桑德霍姆用另一种表述方式阐述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提出质量循环图模式。与朱兰质量螺旋相比,两者的基本组成要件极为相近,但桑德霍姆模型更强调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特别是和原材料供应单位及用户的联系。,桑德霍姆质量循环模型(Sandholm quality circle),桑德霍姆质量环,1.2.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2.2质量管理发展简史,1.2质量管理,1.2.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
9、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是根据质量方针制定的明确可行的具体指标。,示例:“以顾客为中心,法规为准绳;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以优质的服务提升业主的生活质量,创造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某物业管理公司,质量方针与目标,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体系有两种形式: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根据或参照ISO9004标准提供的指南所构建的,用于内部质量管理的质量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则是供方为履行合同或贯彻法令向顾客或第三方提供的证明材料。,质量体系,是指确定质量目标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活动。质量策划包括:收集、比较顾客的质量要求;向管理层提出有
10、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议;从质量和成本两方面评审产品设计、制定质量标准、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程序、制度和方法;制定审核原料供应商质量的制度和程序;开展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活动等工作内容。,质量策划,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作业技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活动”是运用作业技术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质量职能活动。,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控制文件和记录控制设计和开发控制采购控制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监测设备控制不合格品控制等,是指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效益,在整个组织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质量改进的程序
11、是计划、组织、分析诊断、实施改进,即在组织内制订计划,发现潜在的或现存的质量问题,寻找改进机会,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活动的效益和效率。质量改进本身也是过程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区别与联系,是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有实体(体系、过程或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可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两种类型。内部质量保证取信于本组织的管理层,外部质量保证取信于需方。,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的核心问题提供信任,应提供具体的证据或证明,而不仅仅是口头上,往往用合同形式肯定下来,并由供方(如企业)采取措施予以
12、保证。范例:提供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一、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二、工长和领班的质量管理 三、质量检验阶段四、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六、全公司质量管理和全集团质量管理七、零缺陷质量管理,1.2.2质量管理发展简史,一、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在生产较不发达时,产品的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的质量依赖于操作者的技艺和经验,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我国至今仍有许多以操作者命名的老字号,说明操作者技艺和经验确保了产品具有值得信赖的质量。,二、工长和
13、领班的质量管理,19世纪初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工序的复杂化,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就越来越不能适应了,因此建立起工长的质量管理,由各工序的工长负责质量检验和把关。操作与检验职能的分化,质量检验职能得到强化。,三、质量检验阶段,二十年代初期,美国的泰勒(F.W.Taylor)总结了工业革命的经验,提出了生产要获得较大的效果,在企业内部必须把计划和执行这两个环节分开.为保证计划的如期执行,在两者之间必须设一个检查的环节,按照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区分合格品和废品.从而产生了检验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法”,优点:设立专职检验职能缺点:1、事后检验;“死后验尸”2、全数检验;3、破坏性检验(
14、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质量检验阶段的优缺点,四、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简称 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1920年前后,美国和英国开始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应用于工业生产。一九二四年美国休哈特发明了质量控制图,奠定了产品质量管理的科学基础。接着,道奇与罗米格等陆续提出了抽样法等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强调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使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发展到“以预防为主”、预防和检验相结合的阶段。,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C(Total Quality Control),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逐步形成与发展。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15、费根堡姆与朱兰等。,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我国质量管理协会也给以相近的定义:“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产品的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三全一多”,(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一切为了“顾客”一切凭数据说话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顾客满意
16、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追求,顾客满意是企业效益的源泉开发1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老顾客的5倍,而流失1个老顾客的损失,只有争取10个新顾客才能弥补;一位不满意的顾客会向8-10个人进行抱怨;将产品或服务推销给1位新顾客和1位老主顾的成交机会分别为15%和50%;如果事后补救得当,70%的不满意顾客仍然将继续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1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笔生意,其中至少有笔成交;1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全公司质量管理(CWQC),认为必须结合全公司或全集团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通力合作,构成涵盖配套企业、中心企业、销售企业的庞大的体系,形成共识,对每一环节
17、实行有效管理。,六、全公司质量管理和全集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工企业在生产导弹时,提出零缺陷概念,即所有生产过程都以零缺陷为质量标准。,七、零缺陷质量管理,美国的“阿波罗”飞船零件560万个,如果零件的可靠性只有99.9%,则飞行中就可能有5600个机件要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全套装置的可靠性要求99.9999%,在100万次动作中,只允许失灵一次,连续安全工作时间要在1亿到10亿小时。,举例,什么是6质量管理,6管理(六西格玛或 Six Sigma,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是80年代末作为一种突破性的质量管理战略在摩托罗拉公司成型并付诸实践,三年后
18、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产品的不合格率从百万分之6210(大约四西格玛)减少到百万分之32(5.5西格玛),在此过程中节约成本超过20亿美金(而如果达到 6意味着不合格率约为百万分之3.4)。随后许多企业效仿并全面推广6质量战略。但真正把这一高度有效的质量战略变成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的是在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公司(GE)。,6管理的工程背景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波动取消明显的波动源拟制随机因素波动=0:连续改进的最终目标=0,无穷远处的目标,永远达不到因为随机因素永远存在只能减少不能根除向着零波动持续减少的过程:工程方法与管理方法,产品质量连续改进提高的工程统计描述,连续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质量 安全管理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