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分类.ppt
《食品检验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验分类.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食品检验分类,样品感官性质上有无变化;食品的一般成分有无缺陷;添加剂等外来物质是否符合国标;食品的成分有无搀假现象;食品在生产运输和储藏中有无重金属;食品有无各种微生物的污染,1.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进货检验A 定义 也称进厂检验、原料检验,指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接收检验。,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B、目的:防止不合格食品原料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过程检验A 定义 也称工序检验、制程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加工工序之间进行的检验。,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B、目的: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半
2、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半成品的继续加工以及成批半成品不合格,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最终检验A、定义 对完工后的产品入库前或发到用户手中之前进行的一次全面检验。B、目的: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最终检验不仅要管好出厂前的检验,而且还应对在此之前进行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是否都符合要求进行核对。只有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都已完成,各项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最终检验。,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2.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全数检验(全检)A、定义 又称百分之百检验、全面检验,指根据质量标准对送交检验的全部产品逐件进行试验测定,从而判
3、断每一件产品是否合格的检验方法。,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抽样检验A、定义 按预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批中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构成一个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检验,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推断批质量合格或批不合格的检验方法,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3.按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分类计量值检验是指定量地捡验从批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对检验批中每个个体,测量其某个定量的质量特性,根据特征值来判定这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检验判断方法。,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需要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取得计量值数据,计量检验的计量值可以连续取值,如长度、容积、重量、浓度、温度、强度等。需要统计计算结果,例如:均值、标准
4、差或其他统计量等。是否符合规定的接收判定值或接收准则。,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均值:标准差: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 表示,采用计量抽样方案需要事先知道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并需要获知较多的工序情报,因此它适用于产品质量特性以计量值表示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批检查。,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计数抽样检验 所谓计数抽样检验是指在判定一批产品是否合格时只用到样本中不合格数目或缺陷数,而不管样本中各单价产品的特征的测定值如何的捡验判断方法。,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使用范围:最终产品原材料操作在制品库存品,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在技术规范、合同、检验规程以及其他文件都可
5、引用该标准,也可适用于厂内各部门之间的半成品验收检验。,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特点 保证长期的质量 确定了不合格批的处理方法 批量和样本量有一定关系 生产方风险不固定 有一次、二次和五次等三种不同次数的抽样方案。7个检验水平,26个AQL值和17个样本量。,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4、根据抽检的次数分一次抽检方案 一次抽检方案是最简单的计数抽样检验方案,通常用(N,n,C)表示。即从批量为N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进行检验,并且预先规定一个合格判定数C。例如一次抽检方案表示为(100,10,1),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二次抽检方案 从批中抽取样本量为n1的第样本,据检验结果,或决定是否接收
6、或拒收该批,或决定再抽取样本量为n2的第二样本再据全部样本的检验结果,决定接收或拒收该批。,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在抽检过程中,如果第一个样本量n1中的不合格(品)数d1不超过第一个接收数Ac1,则判断批接收;如果d1等于或大于第一个拒收数Rel,则不接收该批;,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如果d1大于Ac1,但小于Re1,则继续抽第二个样本:设第二个样本中不合格(品)数为d2,如果当d1+d2小于等于第二个接收数Ac2时,判断该批产品接收,如果d1+d2大于或等于第二个拒收数Re2,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分类,多次抽检方案 多次抽检方案是允许通过三次以上的抽样最终对一批产品合格与否作出判断。按照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检验 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