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法规与标准-第二章-中国食品法律法规.ppt
《食品法规与标准-第二章-中国食品法律法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法规与标准-第二章-中国食品法律法规.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法规与标准FOO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吴存荣Email:,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节 食品生产经营的其他法律法规第六节 食品违法处罚与程序,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本章内容:,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基本内容违法处罚程序及案例分析课时安排:7 学时,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本章学习重点:,2.1.1 标准化法的立法意义(一)为什么要制定标准化法?为了运用标准化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
2、善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解决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深入改革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调整各方面的关系,故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讨论通过,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二)标准化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属于基本法以外的法律。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标准化体制等
3、。它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三)颁布标准化法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颁布标准化法的重要意义是:标准化法是制定标准,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依据。标准化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法制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技术纽带。标准化法的颁布,有利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标准是科研、生产、交换和使用的技术依据。标准化法规定,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对于那些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必须强制执行,违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标准化法
4、的颁布,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1.2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框架标准化法分为五章二十六条,其主要内容是:确定了标准体制和标准化管理体制,规定了制定标准的对象与原则以及实施标准的要求,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办法。(二)主要内容1.我国标准级别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我国各级标准的制定发布部门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
5、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目前国家标准的发布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国家标准的对象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
6、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基本原料、燃料、材料的技术要求;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信息、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技术要求;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4.各级标准的备案制度行业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的产品标准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备案”的作用
7、:可以了解标准的制定情况,特别是便于检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制定了标准。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既没有国家标准,又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制定企业标准,就可以监督、帮助企业尽快制定企业标准。便于发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是否遵守有关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如果发现有违背的情况,可以及时予以纠正或停止执行相应的标准。对于企业的产品标准来说,当供需双方由于产品贸易发生争议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合同规定的企业产品标准进行仲裁和检验。这个企业标准,应该是已备案的标准,而不是企业随意选用的标准。,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5.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类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国家
8、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它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赋予其强制执行的属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GB/T”。,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6.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对象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产品
9、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标准化法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7.推荐性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犯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标准化法第十四条规定: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
10、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8.产品质量认证的规定标准化法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门授予认证证书,准许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已取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以及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认证的依据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第二章 中国食品
11、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9.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标准化法第十八条 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为什么由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原因在于: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行使监督的职能部门。相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既不是生产方,也不是使用方,而是国际上通称的第三方。因此,由他依法进行监督,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标准和熟悉标准,并具有相应的检验手段和检验人员,具备正确行使监督职能的条件。因此,由他依法进行的监督,具有科学性。,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2、10.法律责任第二十条: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已经授予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认证部门撤销其证书。第二十二条: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处罚款。,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1.3 标准化法与企业
13、生产经营的关系企业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与标准化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生产,对产品检验要遵守统一的检验方法,要有统一的包装、运输方式。也就是说,没有标准,企业就无法组织好生产,生产的产品也无法更快更好地进入市场,也就不可能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违反强制性标准的企业,还要受到处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信誉和产品的竞争能力,按标准化法规定,可以申请认证。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贸易管理制度。取得贸易合格认证的产品,就能得到用户的信赖。,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1.4标准化法与消费者的关系在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我们
14、都离不开标准,标准是制定产品质量的依据。人们经常接触的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电冰箱、收录机、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信息产业、高科技产品等,都有标准问题。标准化法的颁布与实施,为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1.1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2009年6月1日实施。立法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立法理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监管理念: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重在源头。消费理念:消费者制衡。经济理念:加大违法成本。,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
15、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食品安全法立法的三个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食品卫生行政管理制度,到60年代国务院制定了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1982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4年启动 食品卫生法的修订工作,直到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期间是怎样的历程?经过哪些修改?我们可以通过梳理食品安全法产生的历程,管窥一部食品法律诞生的过程。,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
16、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起草和初审阶段2004年4月曝出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成为“修订食品卫生法”的直接动因。全国各地连续出现了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引起国务院的高度关注。9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确立了“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2007年底,国务院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对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并根据修订内容,将“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名称改为“食品安全法草案”,由此这一概念首次正式浮出水面。,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初审:惩罚性赔偿成最大亮点 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
17、常委会初次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初审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即除了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以外,还可以要求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成为亮点之一。此外,还规定了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以及确立监管体制也在草案中提到,但表述尚过于笼统和模糊。,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第二阶段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2008年初,日本“毒饺子”事件进一步引发国人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该事件虽在确认人为作案后平息,但中国食品安全形象在世界
18、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年三月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北京奥运会后,于八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食品安全法草案。二审草案除了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权责一致”原则、强化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明确食品小作坊监管方式之外,审议中建议法律不作规定监管码技术。监管码技术不复杂,易于仿冒,而且目前企业已广泛采用条形码,会增加生产成本。,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3.第三阶段修改完善阶段三审:废除免检制度 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 2008年6月28日兰州首例“肾结石”婴儿,震惊国人的三鹿奶粉事件始发,加速了食品安全立法步伐。离二审仅仅二个月,“草案”即第三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
19、议审议。事实上,三审稿重点对八个方面做了修改,许多都是针对这一事件而进行的。三审稿强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突出“全程监督管理”,即从源头到餐桌都不能留有空白。为防止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目录范围、使用以及添加剂的标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针对“三鹿事件”暴露的问题,最高立法机关此次修改食品安全法草案时,还增加了责令召回制度、强化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原则。在三审稿中,还明确指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发现或接到食品安全事故举报应立即向卫
20、生行政部门通报。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按规定逐级上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三鹿奶粉曾是质检总局的“免检待遇”产品。但事实证明,免检制度是监管部门放弃监管责任,给食品安全监管留下隐患。为此,三审稿中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对食品实施免检,以立法形式废除了免检制度。,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四审:设“食品安全委员会”,名人代言承担连带责任“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首次出现,正是为了应对目前体制所形成的管理真空。现有体制实行各主管部门分段实施监管,造成不好管、管不好、不管好的局面。明确增加的这样一条规
21、定:“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个人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则是针对不少社会名人为虚假广告代言从而欺骗、误导消费者,此前他们仅受到舆论谴责,今后将承担明确法律责任。此外,四审中还明确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原则。,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原计划2008年10月通过,考虑到中央机构大部委管理体制尚未确定,一直到2009年2月28日才通过。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分段监管,统一协调”的监管体制。具体讲:一是国务院建立一个高层级的协调机制;二是实行分段监管体制;三是地方
22、政府负总责;四是企业为第一责任人。即使是垂直管理的部门也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做好监管工作。,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二)食品安全法的框架结构食品安全法共10章104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三章 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 食品生产经营第五章 食品检验第六章 食品进出口第七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八章 监督管理第九章 法律责任第十章 附则,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三)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第九十九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23、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3)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4)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5)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6)用于
24、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7)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8)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9)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0)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1)食品生产和加工(统称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25、(统称食品经营);(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3)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统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4)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5)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统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3.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目前实行无缝式分段监管体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综合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法规 标准 第二 中国食品 法律法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