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成本费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成本费用.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本计算和成本报表,1、成本费用基本概念2、成本计算3、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分配4、报表的数据采集与报表格式5、报表作用,成本控制分析6、盈亏平衡(量本利分析),1、成本费用基本概念,成本费用管理基本概念 成本费用的分类 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和原则,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成本费用的概念产品价值,成本费用作用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费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使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成本费用是指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成本费用的分类按是否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应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费用应计入资本支出的费用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2、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其他分类按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费用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按照费用能否被某一责任单位所控制,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和原则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是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为国家积累资金奠定坚实的基础。成本费用管理的原则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
3、费用开支范围。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划清生产经营性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划清生产经营支出和收益分配性支出界限,2、成本计算,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核算要求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
4、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计算资料的来源)1设立材料明细
5、帐,按主材,辅材分类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5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6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原始单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成本计算主要方法:1品种法2分批法3逐步结转分步法4平行结转分步法5作业成本法 6分类法辅助方法1标准成本法2定额法3责任成本核算4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
6、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分配,联产品是
7、指用同一种原料,经过同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在经济上有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经济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属于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企业的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以后,从中分离出各种联产品。而联产品分离这个点称为分离点。分离点前发生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或共同成本,分离以后有的可直接销售,有的需要进一步加工后再销售。而进一步加工的成本称之为可归属成本。例如:石油工业原先以煤油作为联产品,汽油作为副产品,后来则反过来,到了1928年把汽油和加热用油都作为联产品。又如肥皂厂把肥皂作为主产品,甘油为副产品,到了战争的非常时期,又把它们都作为联产品。,联
8、产品从原料投入到产品销售要经过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时和分离后。分离前在联合生产过程发生的费用汇总后确定联合成本。联产品分离时的分离点或分裂点是最关键的,它是联合生产过程的结束。在分离点就必须采用可行的分配办法,将联合成本分配于各联产品。分离后,不需进一步加工即可销售或结转的联产品,其成本就是分配的联产品成本。分离后如需进一步加工的,继续加工费用为直接费用的可直接计入,为间接费用的应在相关的产品间分配计入。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成本分配方法:售价法 实物数量法,副产品是指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主要特点(1)副产品是企业的次要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
9、要目标。(2)销售价格较低,销售收入大大低于主产品,在企业总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很小。,成本计算主副产品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原来的副产品,由于新的用途而提高售价,就可能从副产品上升为主产品。例如,焦炭与煤气就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目标,以生产煤气为主的企业,煤气为主产品,焦炭为副产品;以生产焦炭为主的企业,则反之。副产品既是次要产品,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影响甚微,通常确定副产品的扣除价格从联合成本中扣除,所以副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是副产品的计价。,1.副产品的扣除成本为0。当副产品价值极微时,假定其分配的联合成本为0,联合成本全部由主产品负担,副产品的收入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其他业务利润。2
10、.副产品只负担继续加工成本。联合成本归主产品,副产品的收入列其他业务收入,副产品继续加工成本列其他业支出。3.副产品作价扣除。把副产品的销售价格扣除继续加工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合理利润后作为扣除价格,再从联合成本中扣除。副产品扣除单价=单位售价(继续加单位成本+单位销售费用+单位销售税金+合理的单位利润)4.联合成本在主副产品间分配。如果副产品在企业销售额中还能占据一定的比例,可以按照联产品分配的办法来分配联合成本,使副产品占少量成本,这种方法相对准确。副产品所分配的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就是副产品的成本。,4、报表的数据采集与报表格式,成本报表(成本报表是用以反映企业生产费用与产品成
11、本的构成及其升降变动情况,以考核各项费用与生产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报表资金耗费和产品成本及其升降变动情况,用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结果。产品成本作为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工作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的供、产、销的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到产品成本中来,通过成本报表资料,能够及时发现在生产、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成本会计业务内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主要包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的计算,生产费用明细账的登记,
12、成本计算单的编制,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等。,成本流程图,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甲产品 乙产品,在 产,完 工,完 工,在 产,成本会计岗位设置,大中型企业:成本科(或成本核算组),小型企业:成本核算员,成本核算涉税风险,1、收入成本不匹配2、成本核算计价不准确3、成本核算方法不准确,生产费用的核算项目,1、直接材料-实际消耗、直接追溯2、燃料及动力-用于生产可直接追溯的能源消耗3、直接人工-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4、制造费用-不能直接追溯的生产耗费,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特殊要求,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成本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13、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1)对发生的生产费用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登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2)对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间接生产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计入相关产品成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3)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采用专门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4)编制生产成本计算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材料费用分配 基本原则 1.客观性:直接领用的直接计入;间接领用的先进行 分配 2.重要性:重要的项目要精
14、确核算 3.一贯性:一种分配方法一旦选定在没有重大变化下 要延续下去。4.以实际成本计价 5.管理部门,车间一般耗费都按“属地“原则,材料、及产成品计价方法,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要采取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某种产品分配共耗材料金额=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的分配,分配的一般方法:1.按产品产量或重量分配 a 分配系数=耗用某种材料的金额各产品的产 量之和 b 某产品应负担的该材料的费用=该产品产量 c 适用性:根据产品构成中原材料比重特别大或其 中一种主要材料特别多。,2.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侧重数量)a 定额耗用量: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以及设备操作
15、技能,产品品质等因素核定的耗用量 b 分配比率=待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单耗定 额该产品的产量 c 该产品消耗的材料费=某产品的单耗定额该产 品的产量 d 适用性:定额成本管理较好,品种比较稳定的企业,按定额成本、费用比例:(侧重金额)a 定额成本 b 分配比例:=待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单位 定额成本产量之和 c 分配材料费用:某种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产量 d 适用性:同上 4.其他系数分配法 分配标准:标准的机器工时,标准的人工工时 标准的定额,标准的售价 系数=待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材料的分配标准之和,3-1,材料分配表的编制:在会计实务中,材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
16、行的。材料费用分配表包括材料费 用分配明细表和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等,举例:,生产车间领用某种原材料2106千克,单价2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42120元,投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1.2千克,乙产品消耗定额1.1千克。分配结果如下:分配率=42120(4001.2+3001.1)=52应分配的材料费用:甲产品:48052=24960(元)乙产品:33052=17160(元)合计:42120(元),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凭证与记录,1.考勤记录:人员进出厂房的记录2.产量记录:工作通知单,
17、工序通知单,工作班组 产量记录,个人工作记录3.工时记录,人工费用的核算,工资总额的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 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7.职工福利费及其他薪酬的核算,工资费用分配 一按工资计算单归集编制汇总 从下到上直接汇总,最后汇总成为工资汇总表 二按工资的具体部门及用途性质分配到具体对象上(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经分摊后计入)1.分摊标准:a 按生产工人工时标准分配 b 按机器工时标准分配 c 按具体产量标准分配 d 按材料成本分配,举例:,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56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2000小时,本月发生一线工人工资费用52800
18、0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工资分配率=528000/(56000+32000)=6 见 甲产品分配工资=560006=336000(元)乙产品分配工资=320006=192000(元),制造费用的概念、内容,1.概念: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2.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修理费、固定资产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生产单位用固定资产大修期间停工损失的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举例:,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56000小时,乙
19、产品生产工时为32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36080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制造费用分配率=36080/(56000+32000)=0.41甲产品制造费用=560000.41=22960(元)乙产品制造费用=320000.41=13120(元),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一、一般思路与方法 1先确定完工产品成本,在确定在产品成本 2先确定在产品成本,在确定完工产品成本 3同时确定二、具体方法一不计算在产品: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或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三在产品按原材料成本计价:适用材料比重较大
20、,一次性投料的企业,四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产品数量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大五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 1.定额成本 2.适用于管理较完善,定额标准较合理的企业。六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比例法计算项目 1.按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的百分比作为权重。2.适用:管理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品 种 法,分 批 法,分 步 法,联 产 品 法,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耗用材料费用分配表,工 资 及 应付福利费 费用分配表,累计折旧等有关费用分配表,货币资金等,制造费用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归集和分配,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乙产品成本明细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6-1,品种成本计
21、算单,6-1,分步法,5、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的概念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产品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成本控制概述成本控制的标准目标成本计划指标消耗定额费用预算成本控制的手段凭证控制厂币控制制度控制,建立以成本责任为基础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成本费用责任中心只发生成本费用,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分类按管理范围:生产车间、仓库、管理部门按管理层次:车间班组个人;仓库保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22、基本分析原材料费用分析:数量、价格工资及福利费分析:工时、工资率制造费用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企业处于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6、盈亏平衡分析,定义:,盈亏平衡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又称保本点,盈亏平衡分析关注是企业收入与费用之间的联系。盈亏平衡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两类费用的区分。,变动费用:随销量变化而直接发生变化的费用固定费用:不随销量变化,在销量水平较大的范围内保持不变(举例说明),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
23、分析,盈亏平衡点费用分类及计算公式,盈亏平衡分析,单位净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XX公司所处的位置产销量:8.2万千升,盈亏平衡点,现金平衡点,亏损,但有现金流入,亏损,现金流为负,单位净销售收入单位可变成本,本量利分析法影响保本销售量的因素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售价;单位税金;单位变动成本营业利润(销售单价单位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营业利润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在多品种条件下营业利润销售收入综合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分产品边际贡献率分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例题】某企业生产A产品,经过成本计算,已知每件产品单位变动成本9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4000元,单位售价为14元。要求:企业在计划期需要销售多少件产品才能达到保本销售点,此时销售额是多少?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2400054800(件)保本额保本量单价 48001467200(元),预计企业在计划期可销售A产品7000件,企业可获得多少利润?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149)700024000 11000(元),若企业预计在计划期内取得15000元利润,那么企业在计划期要销售多少件产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