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学批评下.ppt
《隋唐文学批评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文学批评下.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讲 隋唐文学批评(下),第三节 中晚唐文学批评,一、三教合一与中晚唐文学批评二、皎然诗式 皎然(约720805之间),姓谢,字昼。著作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今不见传,传世的有杼山集、诗式、诗议等。皎然大约生活于开元、贞元之间,曾学道术、后入空门,出家之后不废俗学,一生徘徊于禅与诗之间。皎然的诗式是唐代诗文论中,除文镜秘府论外,分量最大的一部著作。,诗境论 1,诗情缘境发 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于涅般经义:“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2,取境 诗式取境:“或云诗不
2、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固神王而得乎!”,三、白居易的诗教论 议文章碑碣词赋:“古之为文者,上以纽王教,系国风;下以存炯戒,通讽谕。故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策林六十九:“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圣王酌人之言,补己之过,所以立理本,导化源
3、也。将在乎选观风之使,建采诗之官,俾乎歌咏之声,讽刺之兴,日采于下,岁献于上者也。”,新乐府序:“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四、韩愈古文理论 1,志在古道,提倡古文(1)古道:即儒家之道,其核心是圣人制定的礼乐刑政制度和君臣父子间的伦理关系;(2)古文:相对于骈体而言,指先秦两汉文体;(3)原因:A,古文不必守对偶声律,方便明道;B,不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隋唐 文学批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