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微生物学绪论.ppt
《能源微生物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微生物学绪论.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能源微生物学,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授课教师:刘雅琴,E-mail:qq:531453557,课程编号:12100690课程名称:能源微生物学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限选)总 学 时:32学时学 分:2学分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以甲烷产生菌、乙醇产生菌和氢气产生菌为代表的能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非再生能源节约和有关领域综合效益提高等方面,都有直接而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将极大促进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能源微生物学是研究能源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生理生化、生态分布等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以及能源微生物在能源转化中的作用等。涵盖利用微生
2、物技术转化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理论、基本工艺、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简介,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将微生物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转化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内容主要包括能源微生物概述、生物沼气、生物氢气、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料电池等方面。是使学生系统了解可再生能源生物转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进展的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一门课程。,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共32学时),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外学生完成课程作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期刊论文5-10篇。,主要教学
3、方式:,考查,采用提交论文的形式(论文成绩占60%,听课、课堂讨论及作业成绩占40%),考核评分方式:,教 材:,参考书:,可再生能源的微生物转化技术,宋安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1.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化,张百良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2.石油微生物开采技术,张廷山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3.沼气发酵微生物学,钱泽澍、闵航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4.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姚汝德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章 绪论,1.1能源状况,世界能源状况,能源是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持续发
4、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保障。,狭义的能源安全指的是液体燃料的供应安全,主要指石油供应安全。,在20世纪的社会发展史中,以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石油的供应与一个国家的外交、军事和经济等领域息息相关;石油中断供应时,外交和军事手段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途径。,据统计,人类每年消耗的能源已经超过87亿吨石油当量,而且不断增长,预计到2015年达到112亿172亿吨石油当量。但资料表明,1991年全球石油储量为1330亿吨,按每年30亿吨消费计算,全球石油仅能维持到2050年。,过去的200多年,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所需的能
5、量80%以上来源仍然是石油、煤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消费的增加,有两个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造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球上现存的化石燃料总有一天要枯竭。,化石燃料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使人们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储量的有限性和使用的局限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体系,目前,世界能源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能源结构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世界能源结构正在经历由化石能源消耗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变革。,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6、Energy Agency,IEA)预测,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煤炭的比例将逐渐下降,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将逐渐上升。,生物质能作为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第四大能源,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资源是生物质能的主要存在的载体,并且在可再生能源结构体系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能源作物、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等,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1.1.2 中国能源现状,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62亿吨,已累计采出34.6亿吨,剩余27.4亿吨。中国石油的消费,现仍以每年13%的速度激增,按目前的采油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 微生物学 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