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界面化学Ⅲ研究生教学用.ppt
《胶体与界面化学Ⅲ研究生教学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与界面化学Ⅲ研究生教学用.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胶体与界面化学()化学工程专业 化学工艺专业 研究生教学 材料科学专业 2013年9月12月,目 录,第五章 气-固界面5.1 固体表面的特点5.2 吸附等温线5.3 Langmuir吸附等温式5.4 BET多层吸附公式线5.5 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5.6 毛细凝结与吸附滞后现象第六章 固-液界面6.1 润湿与接触角6.2 接触角的测定与接触角滞后现象6.3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6.4 与润湿有关的其他重要现象6.5 固体吸附类型与吸附等温线6.6 吸附等温式,第七章 乳状液 1、两种乳状液O/W型和W/O型乳状液 2、乳化剂的作用 3、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分层变型和破乳
2、第八章 凝胶 1、凝胶的分类 2、凝胶的形成 3、凝胶的性质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概说 1、大分子溶液的界定 2、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 3、聚合物摩尔质量的测定方法 4、聚合物摩尔质量的测定方法 5、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第五章 气-固界面,发生在固-气界面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以及与吸附有关的现象。在第四章讨论溶液表面吸附时,认为Gibbs吸附理论和由相平衡推导的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可以应用于任何平衡相及相间面,因此是一切吸附问题的理论基础。只要测出界面张力的浓度变化率,代入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即可求出表面吸附量。但实际上,这个方程仅限应用于气-液和液-液界
3、面上,而不能应用于固面,包括气-固和液-固界面上,因为固体的表面张力很难测定。因此对于气体和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必须寻求新的研究途径。,5.1 固体表面的特点,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固体表面也有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固体表面的特点是:,1固体表面分子(原子)移动困难,只能靠吸附来降低表面能。,2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不同类型的原子的化学行为、吸附热、催化活性和表面态能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3固体表面层的组成与体相内部组成不同。,固体表面的特点,固体的表面结构,5.2 吸附等温线,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常用的吸
4、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吸附量的表示,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系统,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1)T=常数,q=f(p),称为吸附等温式,(2)p=常数,q=f(T),称为吸附等压式,(3)q=常数,p=f(T),称为吸附等量式,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实验装置如图
5、。将吸附剂放在样品盘3中,吸附质放在样品管4中。首先加热炉子6,并使体系与真空装置相接。到达预定温度和真空度后,保持2小时,脱附完毕,记下石英弹簧2下面某一端点的读数。,根据加样前后该端点读数的变化,可知道加样品后石英弹簧的伸长,从而算出脱附后净样品的质量,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样品脱附后,设定一个温度,如253 K,控制吸附质不同压力,根据石英弹簧的伸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吸附量,就可以画出一根253 K的吸附等温线,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改变吸附恒温浴的温度,可以测出一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氨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从吸附等温线画出等压线和等量线,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
6、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信息。,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称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为吸附质的压力),()在2.5 nm 以下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这种类型。,例如78 K时 N2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及水和苯蒸汽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常称为S型等温线。吸附剂孔径大小不一,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在比压接近1时,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这种类型较少见。当吸附剂和吸附质相互作用很弱时会出现这种等温线。,如 352 K 时,Br2在硅胶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多孔吸附剂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时会有这种等温线。在比压较高
7、时,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在323 K时,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373 K时,水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5.3 Langmuir吸附等温式,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了吸附量与被吸附蒸汽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他在推导该公式的过程引入了两个重要假设:,(1)吸附是单分子层的,(2)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被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设:表面覆盖度q=V/Vm,Vm为吸满单分子层的体积,则空白表面为(1-q),V为吸附体积,达到平衡时,吸附与脱附速率相等。,吸附速率为,脱附速率为,令:,这公式称为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式中a
8、称为吸附平衡常数(或吸附系数),它的大小代表了固体表面吸附气体能力的强弱程度。,以q 对p 作图,得:,Langmuir等温式的示意图,1.当p很小,或吸附很弱,ap1,q=ap,q 与 p成线性关系。,2.当p很大或吸附很强时,ap1,q=1,q 与 p无关,吸附已铺满单分子层。,3.当压力适中,q pm,m介于0与1之间。,m为吸附剂质量,重排后可得:,这是Langmuir吸附公式的又一表示形式。用实验数据,以p/Vp作图得一直线,从斜率和截距求出吸附系数a和铺满单分子层的气体体积Vm。,将q=V/Vm代入Langmuir吸附公式,Vm是一个重要参数。从吸附质分子截面积Am,可计算吸附剂的
9、总表面积S和比表面A。,吸附系数随温度和吸附热的变化关系为,Q为吸附热,取号惯例为放热吸附热为正值,吸热吸附热为负值。,当吸附热为负值时,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对于一个吸附质分子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的吸附,达吸附平衡时,或,在压力很小时,如果,表示吸附时发生了解离,混合气体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A和B两种粒子都被吸附时,A和B分子的吸附与解吸速率分别为:,达吸附平衡时,ra=rd,两式联立解得qA,qB分别为:,对多种气体混合吸附的Lngmuir吸附等温式为:,气体B的存在可使气体A的吸附受到阻抑,反之亦然,Lngmuir吸附等温式在吸附理论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单分子层吸附、表面
10、均匀等假设并不完全与事实相符,是吸附的理想情况。,CO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CO在炭上的吸附,作图得一直线,5.4 BET多层吸附公式,由Brunauer-Emmett-Teller三人提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简称BET公式。,他们接受了Langmuir理论中关于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当然第一层吸附与第二层吸附不同,因为相互作用的对象不同,因而吸附热也不同,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吸附热接近与凝聚热。,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导出了BET吸附二常数公式。,式中两个常数为c和Vm,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Vm为铺满单分子层所需气体的体积。p和V分别为吸附时的压力和体积,ps是实验温度下
11、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BET公式主要应用于测定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为了使用方便,将二常数公式改写为:,用实验数据 对 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计算两个常数值c和Vm,从Vm可以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Am是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要换算到标准状态(STP)。,如果吸附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吸附剂孔道内,至多只能吸附n层,则BET公式修正为三常数公式:,若n=1,为单分子层吸附,上式可以简化为 Langmuir公式。,若n=,(p/ps)0,上式可转化为二常数公式,三常数公式一般适用于比压在0.350.60之间的吸附。,T方程式,式中 是常数,以 作图,的一直线,这个公式
12、也只适用于覆盖率不大(或中等覆盖)的情况。在处理一些工业上的催化过程如合成氨过程、造气变换过程中,常使用到这个方程。,5.5 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van der Waals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 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
13、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力,一般较强。,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2kJ/mol以上。,3.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亦然。,4.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5.吸附是单分子层的。,6.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相伴发生,所以常需要同时考虑两种吸附
14、在整个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有时温度可以改变吸附力的性质。,H2在Ni粉上的吸附等压线,金属表面示意图,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离子与内部不同,它们还有空余的成键能力或存在着剩余的价力,可以与吸附物分子形成化学键。由于化学吸附的本质是形成了化学键,因而吸附是单分子层的。,离子型晶体的表面示意图,氢分子经过渡状态从物理吸附 转变为化学吸附的示意图,化学吸附的位能图(示意图),化学吸附热,吸附热的定义:,吸附热的取号:,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物理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化学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比较大。,吸附是放热过程,但是习惯把吸附热都取成正值,固体在等温、等压下吸附气
15、体是一个自发过程,G0,气体从三维运动变成吸附态的二维运动,熵减少,S0,H=G+TS,H0。,吸附热的分类,积分吸附热,微分吸附热,等温条件下,一定量的固体吸附一定量的气体所放出的热,用Q表示。积分吸附热实际上是各种不同覆盖度下吸附热的平均值。显然覆盖度低时的吸附热大。,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一定量气体q后,再吸附少量气体dq时放出的热dQ,用公式表示吸附量为q时的微分吸附热为:,吸附热的测定,(1)直接用实验测定 在高真空体系中,先将吸附剂脱附干净,然后用精密的热量计测量吸附一定量气体后放出的热量。这样测得的是积分吸附热。,(2)从吸附等量线求算 在一组吸附等量线上求出不同温度下的(p/T)q值
16、,再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得,Q就是某一吸附量时的等量吸附热,近似看作微分吸附热.,(3)色谱法 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吸附热。,吸附热与覆盖度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这可能是由于表面的不均匀性所致,氢在不同金属膜上的 曲线,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以及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无论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温度升高时吸附量减少,压力增加,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皆增大。,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吸附质,非极性吸附剂则易于吸附非极性物质。,吸附质分子的结构越复杂,沸点越高,被吸附的能力越强。,酸性吸附剂易吸附碱性吸附质,反之亦然。,5.6 毛细管凝
17、结与吸附滞后现象,1.毛细凝结 气体和蒸汽在多孔吸附剂被视为毛细管的空洞中自动凝结和液化的现象。饱和吸附量对应了毛细孔被吸附质填满的情况。可用开尔文公式解释之。对于可润湿毛细管管壁的液体所形成的凹液面,曲率半径0,故pr p0,因此对大液面为饱和的蒸汽,对毛细管内而言是过饱和的,所以要在毛细管中凝结。Zsigmondy(席格蒙迪)认为固体吸附剂中的孔洞是一系列不同半径的毛细管。,这是多孔吸附剂的特殊现象。,2.吸附滞后现象,p,.脱附曲线,吸附曲线,孔型固体的吸附等温线在某一压力范围内吸附曲线大多与脱附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吸附滞后。吸附曲线与脱附曲线分离部分构成的循环称为吸附滞后圈(环)。
18、,对吸附滞后现象的解释,Zsigmondy:,吸附和脱附时接触角不同,吸附,脱附,吸附 脱附,p吸附 p脱附,墨水瓶效应,McBain:,吸附自半径大的瓶底开始脱附自半径小的瓶口开始,p吸附 p脱附,Cohan,吸附,脱附,吸附开始的毛细凝聚在圆柱形的孔壁上进行。r1=,脱附开始时从孔口的球形弯月液面开始,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两端开口 平行板夹缝 锥形或双孔径均匀 锥形孔,口小腔大的孔 四面隔板交错重 叠的缝隙,第六章 液-固界面,液-固界面上的重要现象就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作用和固面对溶液(包括有机溶液和无机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吸附作用。润湿是发生在固-液界面上的重要物理化学现象之
19、一,接触角的大小是润湿的量度;发生在固-液界面上的另一个重要物理化学现象是吸附,吸附的动力来源于固面的不饱和力场和带电固面的电场力;固-液界面吸附带来两种结果(1)固面改性;(2)稳定性和聚沉性。,6.1 润湿与接触角,滴在固体表面上的少许液体,取代了部分固气界面,产生了新的液固界面。这一过程称之为润湿过程。润湿过程可以分为三类,即:粘湿、浸湿和铺展。粘湿过程 液体与固体从不接触到接触,使部分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转变成新的固-液界面的过程。,液,固,沾湿过程示意,设各相界面都是单位面积,该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为:,称为粘湿功,粘湿功的绝对值愈大,液体愈容易粘湿固体,界面粘得愈牢,浸湿
20、过程,该过程的Gibbs自由能的变化值为:,在恒温恒压可逆情况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体浸入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称为浸湿过程。,称为浸湿功,它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取代气体能力的一种量度,有时也被用来表示对抗液体表面收缩而产生的浸湿能力,故又称为粘附张力。,液体能浸湿固体。,固体浸湿过程示意图,固,固,铺展过程,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固界面取代了单位面积的气固界面并产生了单位面积的气液界面,这种过程称为铺展过程。,S 称为铺展系数,若S0,说明液体可以在固体表面自动铺展。,等温、等压条件下,可逆铺展单位面积时,Gibbs自由能的变化值为:,铺展过程,固,液,气,液体在固体表
21、面上的铺展,接触角与润湿方程,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气-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通常用q 表示。,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如汞在玻璃表面;,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在洁净的玻璃表面。,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测量,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可以利用实验测定的接触角和气-液界面张力,计算润湿过程的一些参数。,能被液体所润湿的固体,称为亲液性的固体,常见的液体是水,所以极性固体皆为亲水性固体。,不被液体所润湿者,称为憎液性的固体。非极性固体大多为憎水性固体。,6.2 接触角的测定与接触角滞后现象,一、接触角的测定 接触角与表面张力是描述物质表面的重要参数。角
22、的测定方法较简单,但必须在十分光滑、质地均匀且干净的表面上恒温操作。1.直接测定法 液滴或气泡外形轮廓线切线法:采用摄像或拍照法得到液滴或气泡的外形轮廓线(如图所示),然后用对称画法画出其三相交点处的轮廓线的切线,而得到角。然而作图法切线不易准确画出,还可以由液滴高度h、液滴与固面相交园的直径R和液滴的曲率半径d通过数学计算求出值。,h=R-Rcosd=2Rsin,2.间接测量法 毛细管法:将一支半径为r的毛细管插入能润湿其管壁的液体中,若不是完全润湿而是具有接触角,在表面张力已知时有:如果毛细管的半径r为未知数,可以用同一支毛细管插入另一种已知1、1和h1的溶液中,此时有:以上两式相除得:,
23、3.固体粉末与液体接触角的测定 固体粉末太小,不可能应用前面的方法测定角。巴特尔(Bartell)和奥斯特霍夫(Osterhof)提出如下方法来测定:将粉末装入透明玻璃管,这样就形成液体可进出的多孔塞,多孔塞可视为平均半径为r的毛细管束。当把管子插入待测液时,则根据液体对固体粉末的润湿或不润湿情况而出现液体的毛细上升或毛细下降,原因是在毛细管中的弯液面处存在压力差p,这个压力差为:如果在毛细管中反向加压p,使液体不会在管中上升或下降,于是得到接触角计算公式:式中p可测得,可查表获得,但毛细管半径r不知。为此可用同一个多孔塞,测定已知表面张力为1、反向压力为p1,接触角为1的液体,此时有:,二、
24、影响接触角大小的因素,1.形成三相交界处体系的性质 接触角是在气、液、固三相交界处形成的,因此气、液和固体的本性均影响其大小。(1)气相的影响(2)液相的影响(3)固相的影响,三、接触角滞后现象,6.3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由Yang方程可知,要改变固面的润湿性能或接触角,需要改变表面和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就具有这种功能。一、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泡沫浮选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颗粒粒度,鼓泡的作用,添加剂种类及作用二、改变液体的润湿能力,一、动润湿二、洗涤现象(一)洗涤的基本过程(二)油污的去除机理(三)固体污垢的去除机理三、纺织品的特殊润湿四、表面拒水处理,6.4
25、 与润湿有关的其他重要现象,6.5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表观(或相对)吸附量的计算,这里没有考虑溶剂的吸附,Freandlich公式在溶液中吸附的应用通常比在气相中吸附的应用更为广泛。此时该式可表示为,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吸附等温线,在足够大的浓度区间测定,在溶液吸附中最常见的吸附等温线如下:,硅胶上的一些吸附等温线:(1)丙酮水溶液;(2)乙醇水溶液,第七章 乳状液,本章主要内容,76,7.2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7.4 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7.7 微乳状液,7.3 乳状液的类型和影响类型的因素,7.5 乳化剂的分类与选择,7.6 乳状液的分层、变型和破乳,7.1 概述,7.8 乳状液的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体 界面 化学 研究生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