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ppt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陕西省勉县医院 郑新杰E-Mail:,病毒性疾病,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自愈2008年5月2日,国家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 染病进行管理。,3,病原学,能引起HFMD的病原型别很多,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肠道病毒属,其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最常见为CoxA1
2、6及EV71型有报导ECHO及Cox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进一步证实有关资料表明,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变迁,从世界各国报导来看,七十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日本HFMD的流行,经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但以某个型为主。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的。我国八十年代以CoxA16为主,1989年从成人HFMD病人分离出EV71型1998-1999年HFMD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台湾、香港也是如此。,4,肠道病毒型别很多,均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
3、a)、人肠道病毒属;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Cox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病原学,共同的生物特性HFMD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来源于人体,能引起人体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人体消化道和鼻咽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丙种球蛋白的制品中均可发现特异性抗体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仍保留感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30nm病毒核心为核糖核酸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肠道病毒在PH3.5仍然稳定,而口蹄疫病毒、鼻病毒不稳定
4、对阳离子稳定性,加入一克分子量的Mgcl2或其他二价阳离子时,肠道病毒在50作用1不被灭活,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前者在PH3.5仍然稳定,而后者不稳定;对阳离子稳定性;对已知抗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氧化剂、甲醛、碘酒能使其灭活。,5,流行情况,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oxA16,同时 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明oxA16为
5、本病病原1959年提出HFMD命名,1959年英国、美国加利福尼亚也发生流行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英国1994年4季度爆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监测到952个病例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病;同时也观察到伴无
6、菌性脑膜炎的病例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均有分离EV71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以来,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份共有2628例发病住院889例3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仅46月份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新加坡流行概况1970年首次发生手足口病1972年、1973年和1981年均有流行1997年起又有许多儿童患病2000年秋季发生了
7、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并发症,部分病人中检出肠道病毒71型,全国的幼儿园为此曾一度关闭,6,国内流行情况,手足口病在中国内地的报道并不多,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数病例的零星报道,但都缺乏病原学支持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两年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两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1999年5-9月,深圳南山区,59例(临床诊断)、7例(PCR+),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EV71流行,2001年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男,2岁,肺水肿、肺出血)1998年71感染在台
8、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8月山东省烟台招远市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5月10日发生首例,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病毒性心肌炎12例(12.5岁),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高热出疹23天后,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病毒性脑膜炎14例,双
9、下肢无力5例2000年秋季新加坡的疫情波及到苏州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某幼儿园也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苏州引起一起爆发疫情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爆发,患病率达6.65%,国内流行特征:发病集中在低年龄组,散居儿童约占95,5岁占90以上农村病例约占80,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未发现水型、食物型暴发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患儿发热多见(约80),体温高(38,最高达41),持续时间长合并症发生率较往年增多,且出现死亡病例,7,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流行期间患者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流行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肠道病毒 71 感染 手足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