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统计质量控制的 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 第一节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统计过程控制的常用工具,学习目标1认识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2熟悉统计质量控制中常用的几个随机变量的 定义、特点、计算和相互关系;3了解统计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几种工具的概念 和使用方法。,第一节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一、质量波动及其统计规律质量差异是生产制造过程的固有本性,质量的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从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来看,质量波动可分为:偶然性波动和系统性波动两类。1.偶然性波动大量的、微小的不可控因素的作 用而引起,这种波动具有随机性。其特点:偶然性波动对工序质量的影响比较小,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也难以识
2、别和消除。因此,偶然性波动也称为正常波动。工序质量控 制的任务是使正常波动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2.系统性波动由少量的、但较显著的可控因 素的作用而引起,这种波动不具有随机性。其特点:(1)系统性波动也称为异常波动。(2)系统性波动在未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前始终具有系统性,往往导致生产过程的 失控,对工序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甚至 是破坏性的。(3)系统性波动虽然常由突发性因素引起,但 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一般易于识别和消 除。工序质量控制的任务是及时发现异常波动,查明 原因,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消除系统性波 动,使生产过程重新回到受控状态。,偶然性和系统性、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而
3、言的:1.对微小的、不可控的随机性因素缺少有效的控 制,常会累积成或诱发出系统性因素,导致异 常波动,使生产过程失控。2.由于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使原来难以识别和消 除的正常波动变得可以识别并消除。这时,原 来的正常波动在新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将被转化 为异常波动。为了不断提高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水平,在有效控制 正常波动,及时消除异常波动的基础上,应当通过质 量改进,使一些不可控随机性因素逐渐成为可控的系 统性因素,不断推进质量管理的水平。,生产制造质量是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计划调度、人员培训、工装设备、物资供应、计量检验、安全 文明、人际关系、劳动纪律等工作在生产现场的综 合反映,工序质量是诸多因
4、素的综合作用。常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归纳为“5M1E”,即:1.操作者(man);2.机器设备(machine);3.材料(material);4.工艺方法(method);5.测试手段(measure);6.环境条件(environment)。工序质量控制常表现为对“5M1E”这六大因素的控制。,在工序质量控制中,由于产品及工艺的不同,工序质 量取决于:1.有时是产品质量特性。如尺寸、重量、精度、纯度、强度、额定电流或电压等;2.有时是工艺质量特性。如生产装置的温度、压 力、浓度、时间等;3.有时也可表现为物耗或效率等。因此,工序质量波动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产过程中这 些质量特性的波动。,质量特
5、性值的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所谓统计规律,是指对于随机现象应用分布(distribution)来进行描述,从分布中可以知道波动 的范围,以及出现大波动的可能性(概率,probability)有多大;在受控状态下的大量观测结果必然呈现某种统计意 义上的规律性。这种统计规律性是统计质量控制的 必要前提和客观基础。,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特性值 总体进行随机抽样,通过所得样本对总体作出统计推 断,采取相应对策,保持或恢复工序质量的受控状态。在统计质量控制中,工序质量特性值的观测数据是工 序质量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工序质量的波动性,也反 映了这种波动的规律性。根据质量特性值的属性,质量数据可
6、分成:1.计数值(计件值、计点值)离散型;2.计量值 连续型;在统计质量控制(SPC)中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正态分布;,*对于连续型计量特征值,如长度、重量、时间、强 度、纯度等,最常用的是正态分布;*对于测量结果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离散型计件特征值,最常用的是二项分布;*对于离散型的计点特征值,如铸件上的沙眼数、布上的疵点数等数据,最常用的是泊松分布;,二、几个常用的随机变量(服从的分布)(一)超几何分布(hypergeometric distribution)设有限总体由N个产品组成,其中有D个不合格品。对该总体作不放回随机抽样,样本容量为
7、n。样本中不合格品数X为一离散型随机变量,服从超几何分布,其恰为d的概率:,容易知道,d0,1,2,min(n,D)。,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其中,为总体不合格品率,为总体合格品率。超几何分布随机变量源于有限总体和不放回抽样 模型,适用于计件型质量特性值的控制和检验问 题。,例1 某批产品共40件,其中不合格品有12件。现从中 任意取9件,以X表示其中不合格品的件数。求X 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字特征。解:9件样品中不合格品的件数为超几何分布随机变量(d=0,1,2,.,9)该批产品总体不合格品率,合格品率所以,抽取的9件样品中合格品的件数平均值(即数学期望):方差 标准差,(二)二项分布(bino
8、m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设无限总体不合格品率为p(合格品率q1p)。对其作随机抽样,样本容量为n。样本中不合格品 数X为一离散型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其恰为d 的概率:其中,d0,1,2,n。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二项分布随机变量源于n重贝奴利试验或源于 某有限总体的n次还原抽样,适用于计件型质 量特性值的控制和检验问题;二项分布是一种简单又非常重要的分布。“简单”因为它描述的结果只有“非此即彼”(合格或不合格、成功或失败);“重要”因为这种模型在产品抽样检验中用 得最多;贝奴利试验:将试验E独立地重复进行n次,如果每次都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A和,且 P
9、(A)=p,P()=1-p=q(0p1),则称这个试验为n重贝奴利试验。,例2 某种型号电子元件当其寿命超过3000小时时为合 格品。已知某一大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为0.2。现从中随机地抽查20只,求20只元件中恰有d只 为合格品的概率。解:本例属破坏性检验,当然是不放回抽样。但由 于该批元件总数很大,抽样数量又很少,对总体 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故可作为无限总体放回抽 样处理且实验的结果就是合格或不合格两种。因 此,抽查的20只元件中的合格品数X可看作是二 项分布随机变量,其恰为d的概率:,(三)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泊松分布,则其取值k 的概
10、率:其中:n为样本容量,p为不合格率(或缺陷率等)。是样本中不合格品的平均数(或缺陷 等的平均数)。泊松分布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泊松分布是应用最广泛的随机变量之一。常常 用来描绘稀有事件计数资料的统计规律。如:纺纱机上的断头数、布匹上的疵点数、产品 表面上的缺陷数等;泊松分布随机变量在计点值型质量特性值的控 制和检验中有重要应用;理论上泊松分布有可数无限个可能取值,但随 着k值的增大,P(X=k)迅速变小,因此,实 际上真正有意义的是为数有限(稀有)的较小 的几个k值;,例3 设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服用某药剂产生副作用的 概率为0.002。求在1000例服用该药物的病人中,恰有k
11、例出现副作用的概率。解:因为样本容量n1000,副作用发生率p0.002,所以,1000例中发生副作用的病人数的数学期 望:。因此,1000例服用此药的病人中发生副作用的 人数X服从如下的泊松分布:,例4 某织物每百平方米平均有7个疵点。现抽检了5平方米这种织 物,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无疵点,B=恰好有一个疵 点,C=最多有一个疵点。解:因为该种织物每平方米平均有7个疵点,故在5平方米该种织 物上平均应有=np=5x7/100=0.35个疵点。这就是说,5平 方米该种织物上的疵点数X服从参数的泊松分布,即 所以,所求各事件的概率依次为:,(四)几种离散型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当(样本容量相对总
12、体较小),或当(总体不合格品率较低)时,超几何分布可以用二项分布来近似。当样本容量n较大,且 及 时,超几何分布可以用泊松分布来近似。当n较大(如),p较小(如),同时 4时,二项分布可以用泊松分布来近似。有关研究表明,当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平均值 时,泊松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五)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 其中 为常数,则称X服从参数为,的正态分布,记为 若XN(0,1),则称X为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正态分布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将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记为,分布函数记为 即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值和分布函数值有表可查
13、。对于一般的正态分布,可先将其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例5 已知,求,其中 解:所以,所求概率依次为:,有上可知:在质量控制中,k=3时的情形特别有用。因为如果 质量特性值X服从参数为和的正态分布,那么,它落在区间(-3,+3)内的概率将高达 99.73%;相反,落在上述区间之外的概率仅为 0.27%。这就是众所周知的“3”原理。因此,根据“3”原理,如果发现质量特性值X的观 测结果不在区间(-3,+3)内,就有合乎逻 辑的理由怀疑生产过程已经失控,面临的质量波动 是由系统性的不良因素引起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过程仍然正常的可能性只有 0.27%,而已失常 的可能性却高达99.73%。,例6
14、 某袋装食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重量平均值为296克,标准差为25克。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重量规格下限定为273克。求低于规格下限的不合格品概率。解:每袋食品的重量在受控条件下受来自“5M1E”诸因素的影响,故重量。重量规格下限 273克,296克,25克。所求不合格品率 为图7-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于,故 重量不足不合格品率达17.88%。,例7 在例6的基础上,假设重量的公差中心M=296 克,重量规上限 xu=319 克。现欲将 pL值降为 0.01,试分别讨论重量分布中心应提高到多少或 重量标准差 应减少到多少?解:先讨论分布中心 的提高问题。示意图见图7-2。设新的分 布中心应提高到
15、。因=查正态分布表得:2.33 所以,克。因为 所以,再讨论总体标准差的缩小问题。示意图见图7-3,设新的总体 标准差应缩小到。因 得 所以 为使 值下降到0.01,可以提高袋重的控制标准,将重量分布中心移到 331.3克,但 值将上升到0.6879;也可以将重量波动的标准差控制在 的水平上。由于分布中心和公差中心一致,故此时的=0.01,同时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例8 假设一大批产品的一等品率为20。现在从中随机 抽取100件,求其中一等品件数介于13和30之间的 概率。解:100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X是一个二项分布随机变量。由题 知p=0.2,q=1p0.8,n100。所以,100件产品
16、中一等品 件数介于13和30之间的概率:因为本例中EX=np20,DXnpq16即4。所以 即100件产品中,一等品数介于13和30之间的概率大约为0.9537。,第二节 统计过程控制的常用工具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 SPC,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它利 用数理统计原理,通过对过程特性数据的收集和分 析,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协同其他手段持续改进、提升品质。SPC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包括发现质量缺陷、寻 找质量波动的原因、监视过程的波动状况以及对异 常波动及时报警的一系列方法。主要包括:1检查表、2分层法、
17、3排列图、4因果图、5散布图、6直方图、7波动图“老七种工具”。,一、检查表检查表(DataCollection Form)又叫调查表、核对 表、统计分析表,是用来收集资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表。常见的检查表有:1、不合格检查表;2、缺陷位置检验表;3、质量分布检查表 等。检查表的常见形式如表71所示。,二、分层法分层法(Stratification)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资料或意见 归类汇总,使之更清楚地反映客观现实。分层方法应使层内的数据差异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 间的差异尽可能大,否则就起不到分层归类的作用。分层的一般方法如下:(1)按操
18、作者分层;(2)按设备分层;(3)按原材料分层;(4)按方法分层;(5)按时间分层;(6)按环境分层;(7)其他。运用分层法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效果。,例如,某产品加工时经常出现缺陷。经抽查50个产 品后发现,产生缺陷的原因有两个因素决定:一 是和加工时操作者采用的方法、二是与产品的型 号有关。因此,采用P211表72所示的二因素综合 分层法。由表72可知,当加工甲型产品时,应推广 操作者2的方法;当加工乙型产品时,应推广操作 者1的方法,因为这样做的缺陷率都为零。,三、排列图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Pareto Diagram)或ABC分类法。它是分析和识别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寻找质量
19、改进 机会,所采用的一种图示技术。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直方和一条累计百分率 曲线所组成。应用步骤如下:(1)确定分析的对象。(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3)确定收集数据的时间。(4)收集数据。(5)整理数据。(6)画图。(7)根据排列图,选择严重影响质量的、累积百分率 最大的 或较大的一个或几个关键问题作为质量 改进项目。例子,见P213排列图(图74)。,四、因果图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又叫鱼刺图、石川 图、特性要因图、树杈图,是表达和分析质量波动特 性与其潜在原因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因果图由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1、图中主干箭
20、头所指的为质量问题;2、主干上的大枝表示影响因素的大分类(如操作者、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3、中枝、小枝、细枝等表示因素的逐次展开。图75是因果图的一个例子。,五、散布图散布图适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散布图由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构成;散布图的绘图步骤如下:(1)选定分析对象。(2)记录观测值与其名称、取样方法、取样日期、测定方法、测定仪器、观测值、环境条件等。(3)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把数据(x、y)分别 标在坐标系上。(4)当散布图上出现明显偏离其余数据的点时,应 查明原因,以便决定是否删除或校正。,例9 发生炉煤气的质量取决于一氧化碳(CO)的含量,但测
21、定较难,而测定二氧化碳(CO2)较容易,故希望能得知CO2 和CO含量的关系。解:过程如下:(1)分析对象:质量特性值CO和 CO2 含量的关系。(2)收集生产中积累的30对数据(略)。(3)建立直角坐标系,把数据(x、y)分别标在坐标 系上,见图76。由图76可见,CO(y)和(x)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计算相关系数。列表计算(部分,见表73)=-0.748 取=0.01,n-2=28。查相关系数表得:因-0.7480.463,故判定变量x与y在=0.01 水平上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在散布图上画回归直线 计算平均值:计算回归系数:回归直线方程:在散布图上画出回归直线,见
22、图77。计算回归直线的标准偏差s:s=0.093 计算控制界限(选用2倍标准偏差):控制上限yU控制下限yL 在散布图上画出上、下控制界限见图77。,(6)预测 当检测的煤气中 CO2 含量 x0=6.6%时,从图77中可以推测:输出煤气中的CO含量y在27.97%-28.34%范围内。,六、直方图直方图适用于分析观测值分布的状态,以便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直方图是由直角坐标系中若干顺序排列的长方形组成。各长方形的底边相等,为观测值区间,长方形的高为 观测值落入相应区间的频数。在应用中,分析直方图的形状并规范界限比较可以判 断总体正常或异常,进而寻找发生异常的原因。常见 的直方图有:对称型
23、分布、偏向型分布、双峰型分布、锯齿型分布、平顶型分布、孤岛型分布分布等。分析 时要着眼于形状的整体。,绘图步骤一般如下:(1)收集n个观测值(n50)(2)找出观测值中的最大值 XL,最小值 XS。(3)确定观测值大约的分组数k。(4)确定各组组距h=(xL xS)/k;(5)确定各组组界。首先确定第一组下组界,然后 依次加入组距h,即可得到各组组界。观测值不 能落在组界上。(6)作频数表。计算频数f。,例10 加工某种轴,直径要求为850.001。100根轴的直径测 量值从略。测量值中最大值 XL=85.005mm,最小值 XS=84.993。取大约的分组数k=7。因此,各组组距:各组组界(mm)和频数统计见表74。直方图见图78。计算均值,标准差 s:,七、波动图波动图适用于观察和分析质量特性值随时间波动的状 态,以便监视其变化。波动图为直角坐标系中一条波动曲线。横坐标表示抽取观测值的顺序号(或时间),纵坐标表示观测的质量特性值,波动曲线是根据不同时刻的观测值打点连线得到的。在图上可标出规范界限。波动图的重要应用是控制图。,作业,P220 1、2、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