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核算员培训资料.ppt
《统计核算员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核算员培训资料.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现代企业统计核算员现 场 管 理,2,第一节:统计核算围绕的核心第二节:统计工作基本概念第三节 统计核算运作知识第四节:统计分组与统计核算表格设计第五节:统计核算总量指标,第六节:统计核算相对指标第七节:车间经济核算的任务第八节:工业企业统计核算技能,统计核算,3,第一节、统计核算围绕的核心是是企业的经营目标(KPI):,大,小,附加价值,(现金流),经营管理进化的程度,浅,深,营造现场、(彻底消除现场的不均、过度、浪费),作业改善,心血,构建机制、经营资源的高校利用(供应链构筑、活力构筑),创造价值、创造盈利(潜在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知识,价值价值创造,培育人才、(脑力能力开发)(内发
2、式战略),智慧,开拓未来(经营远景),革新,经营层面,现场(管理)层面,企业发展的向量,日常管理为前提,产生相乘效果(改善的化合反应),经营管理深化的程度,经营管理发展的结构图,4,KPI管理围绕的中心:现金流经营高速周转经营,小批量生产,缩短过程周期时间,结果范畴,生产均衡化,工序的流动化为流动生产创造条件,资产负债表,损益对照表,提高资本周转率,提高经常利润率,削减库存,TQM设计质量,自动化,彻底排除浪费,降低库存量,销售额增长,质量保证,操作工的弹性化、少人化,JIT准时化生产,看板方式,降低设备投资,成本改善,经营目的,5S5定,从表准到标准,流程范畴,JIT的水平,通过缩短物品“一
3、动不动”的滞留时间得以提高,排除5种浪费,缩短换产时间,制造质量,排除2种浪费,机制的变革,机制的变革,弹性适应需求变化的自动化和目视管理(异常管理,5,经营分析思路、方法与工具应用,6,第二节:统计工作基本概念,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GDP CPI PPI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费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生产法GDP的核算方法:GDP=各部门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7,8,例,设
4、某地区某年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表中资料,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费=28229.315662.9=12566.4(亿元)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322.2+6476.8+(1570.8-689.7)+3886.3=12566.4(亿元),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6537.3+1463)+(4183.3+627)+(1728.11972.3)=12566.4(亿元),9,二、基本概念统计:泛指统计核算实践活动、统计学、统计资料三种含义分类:社会经济领域:农业统计、商业统计自然、技术领域:气象统计、质
5、量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的实践活动1、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描述现状或历史2)根据现象发现规律2、着眼于总体特征:总体:性质相同的若干个体组成的集合体。3、着眼于现象的数来量特征:统计的语言是数字观察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规模、速度、比例,10,三: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一、任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这是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基本任务的法律规定,也是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法律认可。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二、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服务:为有关方面提供统计信息:原始统计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
6、统计资料、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预测的结论、统计分析报告监督:通过现象看本质应用数据反映实际的国家经济或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制定对策。统计数据真实性:不准瞒报和虚报,11,第三节 统计核算运作知识,第一 统计核算过程设计第二 统计核算过程调查第三 统计核算过程分析,12,第一 统计核算过程设计,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统计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制度、调查方案、汇总整理等。一、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1)工业企业指标体系职工人数、销售收入、净利润、产量、品种、质量、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成本、资产等2)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从指标名称提出的,也是从定性的角度提出的。
7、二、统计分类: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社会经济现象三、统计调查方法设计:四、统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的设计:调查整理分析,13,第二 统计核算过程调查,一、统计调查:根据统计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要求准确性搜集的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及时性及时上报各项统计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 完整性即在规定时间内对调查资料毫无遗漏地 搜集起来 经济性以量少的投入获得所要求的统计资料,也即统计调查也要讲究经济效益,14,15,统计调查与一般调查的区别?,调查范围大;搜集资料以数字资料为主;调查资料可用于推算估计,16,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根据统计
8、法规的规定,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部署,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专门调查: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如为了解一定时点状态上的资料,而组织的人口普查,多属一次性专门调查。,17,2.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指对调查对象中的全部单位,都无一例外地进行登记或观察的一种调查方法。如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只对调查单位中的一部分进行登记或观察的一种调查方法。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18,非全面调查的必要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时不需要全面调查,只要了解基本情况时重点调查只要了解典型情况时典型调查从部分推断总体时抽样调查很难
9、或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工业产品质量检查(破坏性)等。,19,3.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就是随着调查对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而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或观察,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种调查在工业等物质生产活动中应用广泛,如工业产品产量调查、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等。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一定时期内现象数量上变化较大时;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客观现象的全部过程。,20,一次性调查:就是对被调查对象在某一时刻的状况进行一次性登记,以反映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发展水平(状态)。是不连续的调查。如人口可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变动不
10、大时,如固定资产总值、一国人口数等;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上达到产水平时(库存调查)。,21,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种义务。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内容有:报表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报表表式的设计 包括主栏项目、宾栏项目以及补充资料项目;表名、表号、填报单位、报告期别、报送日期、报送方式、单位负责人及填报人签署等。,22,第三 统计核算资料整理,1、概念: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对原始资
11、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按照整理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进行汇总加工计算出指标数值编制统计表调查资料的审查准确性审查:1)逻辑审查: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关联性矛盾 2)计算审查:,23,第三 统计核算的分析过程,一、统计分析概念:统计分析是基于实际的统计资料,运用多方面的理论和专业知识,透过指标之间的关系,使用统计方法,与其他调查资料相结合,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认识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实事求是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24,二、统计分析的任务,第一、分析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第二、分析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三、发呢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例关系和综合平衡第四、分析查找社会经济中的规律性第五、分析社会经济
12、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先进事物与薄弱环节,查找矛盾,提出解决方案。,25,四、统计分析的步骤,确定分析目的确定分析对象拟定分析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审核资料:正确 完整 相关,形成统计结果,*资料来源:,进行具体分析,26,第四节:统计分组与统计核算表格设计,统计,27,统计核算分组概念,一、统计分组:基本统计方法之一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变量(或几个变量)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统计分组的基本要求就是:使各组内部保持同质性、各组之间呈现出质的差异性。统计分组的应用阶段: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统计分组的重要意义:决定整个统计研究成败的关键,直
13、接关系到统计分析的质量。,28,二、统计分组的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1)划分现象的类型,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我国经济成分,三资企业,29,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表4-1 A市2009年工业经济结构,30,三、统计分组的基本方法,统计分组必须遵守的原则: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组的划分,应当界限分明,组划完满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组标志的多少,例,性别,例,工业部门,31,对于以定类尺度或定序尺度计量的,采取品质分组.分组标志一经确定,一个品质标志表现即为一组,组的名称
14、和组数也随之确定。,品质分组,表4-2 不同品牌饮料的分组表(简单分组),32,表4-3 已婚者的实际结婚登记地(复合分组),33,数量分组,对于以定距尺度或定比尺度计量的,采取数量分组。数量分组又可以分成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表4-4 某社区家庭户拥有孩子数情况表,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表4-5 某村庄家庭户拥 有孩子数情况表,34,组距式分组中的相关指标,(2)组距。在组距式分组中,组距是上下限之间的距离。连续组距分组的组距计算是: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4-1)对于间断式分组的组距大小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组距本组上限前组上限(4-2)组距本组下限前组下限(4-
15、3)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1(4-4),(1)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上式求得的组数来确定组距,即组距(最大值 最小值)组数,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上式求得的组数来确定组距,即组距(最大值 最小值)组数,35,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4-5),开口组的组距与组中值:在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使用“以上”或“以下”这样不确定组距的组,称为开口组。,开口组中值的公式:,(3-8),36,统计核算表格设计,一、统计表的作用:概念:统计表是以横线、纵线交叉起来组成的表格,用来填记或表现数字资料的形式。类别:广义统计表:调查表、整理表、分析表狭义:
16、指将汇总结果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由横行、纵列交叉结合而成的表格中,狭义统计表作用:是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它清楚地、有条理地显示统计资料,并能直观地反映统计分析特征。,37,二、统计表的形式和内容,格线,38,四、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表设计总的要求是:简练、明确、实用、美观、便于比较。统计表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如下:统计表应设计成由纵横交叉线条组成的长方形表格,长与宽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线条的绘制。表的上下端应以粗线绘制,表内纵横以细线绘制。表格的左右两端一般不划线,采用“开口式”。合计栏的设置。统计表各列若需合计时,一般将合计列在最后一行,各行若需合计时,可将合计列在最后一列。标题设计。统计表的总标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 核算 培训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