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选型1课件第四章.ppt
《结构选型1课件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选型1课件第四章.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本章重点 了解轴心受力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了解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的受力全过程;掌握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计 算方法;熟悉轴心受力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4-1 概述,钢筋砼轴心受力构件可分为受压和受拉两大类,建筑工程中大多数为轴心受压构件。钢筋砼受压构件又分为轴心受压构件和偏心受压构件两类。图4-1为轴心受拉构件。实际工程中理想的轴心受压构件也是不存在的,但是在设计以恒载为主的多层房屋的内柱和屋架的受压腹杆图4-2等构件时,可近似的简化为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图4-1 轴心受拉构件,图4-2 轴心受压构件实例,4-2 钢筋砼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
2、承载力计算,一、受力过程及破坏特征轴心受拉构件从加载到破坏为止,其受力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阶段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受拉力,第阶段砼裂缝稳定发展阶段 第阶段钢筋全部达到屈服,裂缝开展很大,构件达到了破坏状态。,结论 A:第一阶段承受拉力只有极限状态的20%30%,一般砼轴拉构件不裂,承载力很低 B:到了第三阶段,砼早已退出工作,只有钢筋 提供承载力,二、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是指与构件轴线垂直的截面。对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而言,以构件的第三阶段的受力特征为依据,由平衡条件可得(图4-4),三、构造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 受力钢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并宜优先选择直径较小的
3、钢筋;为避免配筋过少引起的脆性破坏,轴心手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2%和0.45ft/fy的较大值;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箍筋箍筋直径一般采用6mm或8mm,间距100-200mm。,例4-1 某钢筋砼屋架下弦拉杆,截面尺寸2002002,按轴心受拉构件设计,轴心拉力设计值N=600kN,选用HRB335纵向钢筋,砼C30。试求拉杆所需纵向钢筋面积,并为其选配钢筋。解 a;数据准备 由附表查得ft=1.43N/mm2,fy=300N/mm2b;计算钢筋用量 由式(4-1)可得c;验算配筋率,全部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而实际配筋率,可以 d;配置纵向受拉
4、钢筋425(As=1964mm2),箍筋6200,配筋如图所示,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考虑,选用钢筋时,应尽可能使实际配筋面积接近计算需要的面积,二者之差宜控制在5%内。,4-3轴心受压构件概述,截面多为正方形,需要时也可做成矩形、圆形、多边形等轴心受压构件内配有纵向钢筋和箍筋。根据箍筋的配筋方式不同,轴心受压构件可分为配置普通箍筋和配置间距较密的螺旋箍筋(或环式焊接钢筋)两大类(图4-6),4-4配有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设计,一、钢筋骨架的组成和作用 钢筋骨架由纵向受压钢筋和箍筋共同组成。纵向钢筋除了与砼共同承担轴向压力外,还能承担由于初始偏心和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附加弯矩在构件中产生的拉应力
5、。而箍筋可以固定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防止纵向钢筋在砼压碎之前压屈,保证纵筋与砼共同受力直到构件破坏。,二、受力分析及破坏特征 根据构件的长细比的不同,轴心受压构件可分为短柱和长柱。,短柱:混凝土压碎,钢筋压屈 长柱:构件压屈,l0/i28(l0 为柱计算长度,i为回转半径。)矩形截面柱,l0/b8,1、短柱的实验研究结果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无纵向弯曲变形,当达到极限荷载时,砼的应力达到fc,纵筋也能达到fy,钢筋和砼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柱子因砼被压碎而告破坏。2、长柱的实验研究加载过程中,初始偏心距将使构件产生附加弯矩和弯曲变形,结果表明,长柱的承载力低于相同条件短柱的承载力。引入稳定系数的方法
6、来考虑长柱纵向挠曲的不利影响,值1.0,且随着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少。对于长细比很大的构件,构件丧失稳定而引起破坏所以,设计初定受压构件截面尺寸时,对矩形截面l0/b取15左右,防止发生由于长细比过大失稳。,表4-1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由静力平衡条件并考虑长细比等因素的影响后,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4-1)式中 N-轴向压力设计值;-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现浇受压构件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乘以0.8折减系数)A-构件截面面积,当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3%时,公式(4-1)中的A应改用(A-As)代替。-全部纵向钢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选型 课件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