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分析.ppt
《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分析.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现代控制工程,主讲教师:王新华,硕士研究生基础学位课,第5章 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分析,内容摘要 基本概念 一阶系统 二阶系统 高阶系统 劳斯稳定判据 积分和微分控制作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中的稳态误差,在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对各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规定一些特殊的试验信号,比较各种系统对这些输入的响应典型试验信号的响应特性与实际信号的响应特性具有关联性,1、典型试验信号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加速度函数、脉冲函数、正弦函数等简单的时间函数,容易对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和实验分析随时间渐变的函数:斜坡函数;突然的扰动量:阶跃函数;冲击输入信号:脉冲函数利用试验信号,
2、能在同一基础上比较所有系统的性能,5.1 基本概念,2、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控制系统的响应由两部分组成: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瞬态响应: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稳态响应: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态,5.1 基本概念,3、绝对稳定、相对稳定、稳态误差绝对稳定:系统是稳定的还不稳定的。如果控制系统没有受到任何扰动,或没有输入信号作用,系统的输出保持在某一状态,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线性定常系统受到初始条件作用后,其输出量最终能够返回到平衡状态,系统是稳定的;而输出量无限地偏离其平衡位置,则系统是不稳定的;若输出量在平衡位置呈现持续不断的振荡过程,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相对稳定和稳态误差:一般
3、物理系统包含储能元件,当输入量作用于系统时,系统的输出量不能立刻跟踪输入量的变化,而是在系统达到稳态前表现为瞬态响应过程,通常表现为阻尼振荡过程。在稳态时,如果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不能完全吻合,则具有稳态误差。它表示了系统的精确程度。分析控制系统时,需要研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还要研究其稳态特性。,5.2 一阶系统,图示为一阶系统:可表示RC电路、也表示热系统等。,简化,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下面分析该系统对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脉冲函数的响应。同时,分析过程中,假设初始条件为零。,注意:具有相同传递函数的所有控制系统,对同一输入信号的响应是相同的。对于任何给定的物理系统,响应的数
4、学表达式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阶跃响应的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因此,有,展成部分分式,拉氏反变换,表明:输出的初始响应为零,稳态响应为1。当t=T(一个响应周期)时,即,响应达到了总变化的63.2%。时间常数越小,响应越快。响应速度用斜率表示,斜率越大,响应越快。,5.2 一阶系统,在t=0时,斜率为1/T,t=时,降为零。响应曲线的斜率单调下降。,可以看出,经过1T,指数响应曲线从0上升到稳态值的63.2%;经过2T,上升到86.5%。当t=3T,4T,5T,响应曲线分别上升到稳态时的95%,98.2%,99.3%。因此,当t4T时,响应曲线将保持稳态值的2%以
5、内。虽然只有当t趋于无穷大时,响应才达到稳态。实际计算时,一般以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2%所需时间,或4倍的时间常数T作为适当的响应时间估计值。,5.2 一阶系统,5.2 一阶系统,2、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单位斜坡响应的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因此,有,展成部分分式,拉氏反变换,表明:当t=时,因而,误差 信号趋近于0,即,误差信号函数:,当t充分大时,系统跟踪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误差等于T。显然,时间常数T越 小,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越小。,5.2 一阶系统,3、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单位脉冲响应的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其拉氏反变换,当t=0时,系统有一个峰值很高的输出响应(脉冲),响
6、应速度很大;然后输出响应迅速减小,响应速度也呈快速下降趋势;当t=时,系统输出响应趋近于稳态值0。,因此,有,5.2 一阶系统,4、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性,系统输入函数,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可通过把系统对原信号响应微分得到。系统对原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原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零初始条件确定。这是线性系统的一个特性,线性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不具备此特性。,系统输出响应,单位阶跃响应函数,单位斜坡响应函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5.3 二阶系统,1、建立一个二阶系统(伺服系统),图示为一伺服系统:由比例控制器和负载元件(惯性和粘性摩擦元件)组成。,假设要求控制输出位置c与输入位置r相协调,试建立
7、系统的数学模型。,负载元件的方程,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负载元件的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为,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中包含两个极点,称为二阶系统。,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由上述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可得,若,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数,若,闭环极点为实数。,可得,引入参数:,因此,将二阶系统写成标准形式:,5.3 二阶系统,5.3 二阶系统,将标准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得,若,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数,且位于左半平面内,为欠阻尼系统,其瞬 态响应是振荡的。,若,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若,系统为过阻尼系统。,若,瞬态响应为等幅振荡。,两种阻尼系统的瞬态响应都不振荡。,求图示系统单位阶跃
8、输入信号的响应:,分三种情况分析:,(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1)欠阻尼情况(),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写成部分分式形式:,由拉氏变换表,可知:,5.3 二阶系统,5.3 二阶系统,因此,已知系统响应的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可以看出:系统瞬态响应的振荡频率为阻尼自然频率d,并随阻尼比而变化。,系统的误差信号:,表明,误差信号为阻尼正弦振荡;稳态时,输入与输出的误差为零。,5.3 二阶系统,若阻尼比=0,则由,可见,无阻尼时的系统响应为无阻尼的等幅振荡,且振荡过程将永远进行下去。因此,n代表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即若阻尼减小到零时,系统以n振荡。如果系统具有一定的阻尼,就不可能
9、通过实验观察到无阻尼自然频率。在阻尼系统中观察到的频率只能是阻尼自然频率d,阻尼自然频率d总是低于无阻尼自然频率n,且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当增大到大于1,系统的响应将变为过阻尼的,不再产生振动。,得,系统的瞬态响应为,5.3 二阶系统,(2)欠阻尼情况(),若C(s)/R(s)的两个极点相等,则系统可近似人为临界阻尼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 的响应:,拉氏反变换为,方法一,利用方程,令,且有,同样可以求得,方法二,5.3 二阶系统,(3)过阻尼情况(),此时,C(s)/R(s)的两个极点是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数。,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 的响应:,拉氏反变换为,令,则有,表明,系统的响应包含两个
10、衰减的指数项。,5.3 二阶系统,当远大于1时,在两个衰减的指数项中,一个比另一个衰减得快得多。帅减的比较快得多指数项,具有较小的时间常数,可以忽略掉。,因此,如果-S2与j轴的距离比-S1与j轴的距离近得多,近似求解时,可忽略-S1的项。上述方程中,包含S1的项比包含S1的项衰减的快的多,-S1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比-S2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小的多,可忽略-S1的项。一旦快速衰减的指数项消失,系统的响应就相当于一阶系统的响应。,因此,上述系统的C(s)/R(s)的可近似表示为,其单位阶跃响应为,即,得到C(s)/R(s)的一个极点忽略时的近似单位阶跃响应。,5.3 二阶系统,根据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
11、应方程,可作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果两个二阶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值,但具有不同的n值,则两个系统呈现出相同的过调量和相同的振荡模式,因此具有相同的相对稳定性。当欠阻尼系统的=0.50.8之间时,其响应曲线比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系统的更快到达稳定值。在响应无振荡系统中,临界阻尼系统具有最快的响应特性,过阻尼系统对任何输入信号总是最慢的。,3、瞬态响应指标,5.3 二阶系统,对于实际控制系统,常常需要用时域中的性能指标来表述控制系统的性能。对于具有储能元件的系统,系统对输入或干扰信号的响应不可能立即作出响应,总会表现出一定的瞬态响应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以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的瞬态响应形式给出
12、。为便于比较各系统的瞬态响应,通常采用零初始条件,即系统最初处于静止状态,且输出量与输出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零 实际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在达到稳态前,通常表现为阻尼振荡过程。描述控制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瞬态响应特性的性能指标:延迟时间td、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最大过调量Mp、调整时间ts。,5.3 二阶系统,延迟时间td:响应曲线上第一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上升时间td:响应曲线上从稳态值的10%上到90%,或从5%上升到来5,或从0%上升到100%所需时间。峰值时间tp: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第一个峰值所需时间。,最大(百分比)过调量Mp:从1开始计算的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若
13、响应曲线的最终稳态值不等于零,则采用最大百分比过调量:,最大百分比过调量,调整时间ts:在响应曲线的稳态线上,用稳态值的绝对百分数(通常取2%或5%)作为一个误差范围,响应曲线达到并永远保持在此允许范围内所需的时间。,5.3 二阶系统,性能指标说明:除了不允许产生振荡的系统外,通常要求系统的瞬态响应既要具有一定的快速性,又要具有足够的阻尼,防止过调量过大。对于二阶系统,为获得满意的瞬态响应特性,系统的阻尼比通常选择选择在0.40.8之间。,过小的阻尼比(0.8)则会使系统的响应变得非常缓慢。,5.3 二阶系统,4、二阶系统及其瞬态响应指标,已知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假设系统为欠阻尼系统,求二
14、阶系统的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最大过调量Mp、调整时间ts的计算表达式。,(1)上升时间tr,对于方程,令,可上升时间tr 为,5.3 二阶系统,由于,因此,有,即,因此,上升时间为,可见,为了能够得到一个较小的上升时间tr,n应取很大的值。,(2)峰值时间tp,对于方程,5.3 二阶系统,将 对时间求导,令导数等于零,可求得峰值时间,即,由于,,因此,有,由此可得,,亦即,,由于峰值时间为对应于第一个峰值的过调量,所以,即,可见,峰值时间tp对应于阻尼振荡频率的周期的一半。,5.3 二阶系统,(3)最大过调量Mp,最大过调量发生在峰值时间,因此,有,最大百分比过调量为,如果输出量的稳态
15、值C()不是1,则需用下列方程得到:,5.3 二阶系统,(4)调整时间ts,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其瞬态响应的方程为,可知,曲线 是该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瞬态响应曲线的包络线。响应曲线c(t)总是被保围在一对包络线内,该包络线的时间常数为。,瞬态响应的衰减速度取决于时间常数 的值,对于给定的n,调整时间ts是阻尼比的函数。,5.3 二阶系统,对于欠阻尼系统,在同一n下,当在0和1之间时,阻尼很小的系统的调整时间ts比具有适当阻尼的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对于过阻尼系统,由于响应曲线的起始段上升得很慢,所以,调整时间ts会很大。对于不同的值,可以测得与2%或5%允许误差带相对应的调整时间,且以时间常
16、数 表示,测量结果如图所示。,5.3 二阶系统,当00.9时,如果采用2%允许误差标准,则调整时间ts近似等于系统时间常数的4倍;若采用5%允许误差标准,则调整时间ts近似等于系统时间常数的3倍。大约在=0.76(对于2%允许误差标准)或=0.68(对于5%允许误差标准)时,调整时间达到最小值。然后,随值的增大,调整时间几乎呈线性增大。图中曲线的不连续性是由于值的微小变化而引起调整时间的显著变化造成的。,为便于比较系统的响应特性,调整时间ts的定义为,5.3 二阶系统,(2%允许误差标准),(5%允许误差标准),可见,调整时间ts与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的乘积成反比。值通常根据对最大允许
17、过调量的要求来确定,因此,调整时间ts主要由无阻尼自然频率n。表明,在不改变最大过调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无阻尼自然频率n,可以改变瞬态响应的持续时间。因此,为使响应迅速,n必须很大,为限制最大过调量Mp,且使调整时间较小,阻尼比不应过小。图示为最大过调量Mp百分比与阻尼比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如=0.40.8,则阶跃响应的最大过调量百分比将在25%4%之间。,应用举例,5.3 二阶系统,已知图示系统,=0.6,n=5弧度/秒,求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下的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最大过调量Mp、调整时间ts。,由给定的=0.6,n=5弧度/秒,得,(1)上升时间tr,(2)峰值时间tp,(3)最大
18、过调量Mp,最大过调量百分比为,(4)调整时间ts,2%允许误差标准,5%允许误差标准,5.3 二阶系统,5、带速度反馈的伺服系统,输出信号的导数可以用来改扇系统的性能。通常为获得输出位置信号的导数,需采用测速发电机,以代替对输出信号直接进行微分。微分会放大噪声效应,特别是对于不连续噪声,微分过程对不连续噪声的放大效果大于对有用信号的放大效果。用测速发电机来测量速度可不须进行微分过程,其输出量与马达的角速度成正比。在任何伺服系统中,速度信号均可通过测速发电机容易地获得。,图示伺服系统,速度信号与位置信号同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以产生作用误差信号,,5.3 二阶系统,因此,得到伺服系统的闭环传递
19、函数,比较:无速度反馈的伺服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见,速度反馈具有增大阻尼的效应。此时,阻尼比为,5.3 二阶系统,虽然速度反馈可以增加阻尼比,但伺服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 则不受速度反馈的影响。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响应的最大过调量可以通过改变阻尼比的值加以控制;通过调整速度反馈常数Kh,使值位于0.40.7之间,从而减小最大过调量。,如图示伺服系统,欲使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中的最大过调量等于0.2,峰值时间等于1秒,试确定增益K和速度反馈常数Kh的值,并确定在此K和Kh下,系统的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其中,J=1千克米2,B=1牛顿米/弧度/秒。,应用举例,5.3 二阶系统,6、二阶系统的脉冲响
20、应,单位脉冲输入函数r(t),其相应的拉氏变换为1,即,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C(s)为,其拉氏反变换即为响应的时域解c(t):,01时,,=1时,,1时,,5.3 二阶系统,由方程得到相应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对于临界阻尼和过阻尼,单位脉冲响应:c(t)0。对于欠阻尼,单位脉冲响应c(t)是围绕零值振荡的函数,即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结论:如果脉冲响应c(t)不改变符号,则系统或者为临界阻尼系统,或者为过阻尼系统。此时,相应的阶跃响应没有过调量,而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小,且最终趋于某一常值。,5.3 二阶系统,对于欠阻尼系统,令dc/dt=0,可得单位脉冲响应的最大过调量发生下列时刻:,则有
21、,最大过调量为,由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单位阶跃函数对时间的导数,故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过调量Mp可以从相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中求得,即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从t=0到曲线第一次达到零这段下面所保围的面积,其值等1+Mp。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tp等于单位脉冲响应与时间轴第一次相交点的时间。,5.4 高阶系统,通常,高阶系统的响应是由一阶系统的响应和二阶系统的响应组合构成的。,1、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图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通常,G(s)和H(s)以s多项式比值形式出现,即,因此,上述闭环传递函数可写成:,为求系统的瞬态响应的解析表达方式,需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写成部分分式的形式。,5.4 高阶系统,若
22、分子和分母被分解成因式,则有:,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闭环极点均为不相同实数的情况,上述方程对单位阶跃的响应为,如果所有的闭环极点位于左半s平面,则留数的大小决定了C(s)展开式中各分量的相对重要性:如果一个闭环极点和一个闭环零点靠得近,则该极点上的留数很小:对应于该极点的瞬态响应项的系数也比较小,该瞬态响应项对系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因此,一对靠得很近的极点和零点,彼此可以相互抵消。,5.4 高阶系统,如果一个极点的位置距离原点很远,则该极点上的留数很小。因此,对应于如此遥远的极点的瞬态响应项很小,且响应时间也很短,该瞬态响应项对系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结论:在C(s)的展开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瞬态 响应 稳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