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治疗体会.ppt
《痛风的治疗体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的治疗体会.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痛风症的治疗体会,第一环降尿酸,痛风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尿酸钠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到关节,滑膜或其他组织和器官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当前,不少临床医师只重视痛风的急性期治疗,患者也同样认为,关节不痛了,就认为好了;停止降尿酸。而忽视了降尿酸在痛风治疗中的重要性。降尿酸治疗痛风非常必要:痛风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持续高尿酸血症如不积极控制,一方面可引起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反复发作,约60%的痛风急性发作者会经常再次发作,另一方面可引起尿路结石和尿酸性肾病,出现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全,还可增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降尿酸,不管患者的性别、年龄如何,血尿酸达6.8mg/dl(405umoL/L
2、)时均将析出晶体,故最佳血尿酸控制值为6.0mg/dl(357umoL/L)以下,(应当在300以下最好)。但对于已有大量痛风石的患者,为加速痛风石的溶解,目标控制值可降至2-4mg/dl(119-238umoL/L)。,一,降尿酸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环节:,持续高尿酸血症如不积极控制,除了可引起关节炎急性和反复发作,另一方面可引起尿路结石(发生率是血尿酸正常者的3倍)和尿酸性肾病,出现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全。此外,尿酸在体内可转化为促氧化剂,不仅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还抑制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导致肾血管和其他血管的收缩,血压增高,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心脑血
3、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尿酸水平关系到痛风患者的预后,是此类患者治疗的基石。,二、降尿酸治疗的时机:,降尿酸治疗的时机宜早不宜晚,待出现肉眼可见的痛风石、慢性痛风性肾病或X线片上可见的关节破坏才开始降尿酸治疗太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作为开始降尿酸治疗时机的急性关节炎发作频率应从以往的3次/年改为2次/年,且近几年双能CT的临床应用已使发现微小痛风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及早把握降尿酸的治疗时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并非完全不需要降尿酸治疗,对于有痛风家族史、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714mol/L(12mg/dl)和(或)24h尿尿酸1100mg(6.545mmol)仍需积极降尿酸。
4、不过,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不是开始加降尿酸药的时机,而是需待急性发作完全控制后(多在终止发作后的3-6周)加用,以免发作期延长,但对于已使用了稳定剂量的降尿酸药再次急性发作时,则不再停用该降尿酸药。无明显间歇期的慢性痛风石性痛风发作,则需在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的同时,尽早加用降尿酸药。,降尿酸药,降尿酸药可分为促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及促尿酸分解药三大类。促尿酸排泄药包括苯溴马龙、丙磺舒和苯磺唑酮等;目前本处只有苯溴马隆。抑制尿酸合成药包括别嘌醇和非布索坦;促进尿酸分解药包括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这类是新药且市面上很少。,降尿酸药,对于60岁以下、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无痛风石和肾
5、结石、正常饮食下24小时尿尿酸低于700mg(4.167mmol)的患者,应选择排尿酸药。而对于有中等程度以上肾功损害、普通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酸量大于800mg(4.76mmol)、或有痛风石的患者应选抑制合成尿酸药或促进尿酸分解药。总体来说,疾病早中期以选促尿酸排泄药为主,疾病中晚期以选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分解药为主。,降尿酸药,在促尿酸排泄药中,丙磺舒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且我们这里没有),且对肾功能要求更高,故临床上使用要慎重,而苯溴马龙对肾功能的要求可放宽到肌酐清除率25 ml/min,使用较安全。对于HLA-B58阳性、有慢性肾病及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使用别嘌醇时,应警惕
6、其可能出现的超敏反应综合征,因死亡率达20。对于仅因出现皮疹而不能耐受别嘌醇者可行脱敏疗法,或服别嘌醇的活性代谢产物氧嘌醇或换用非布索坦。因无嘌呤样核心结构,主要适合于别嘌呤过敏、不耐受或治疗失败者,其抑制尿酸生成强度更高,每日80mg 或120mg的非布索坦能在2周内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近60%的患者能在3个月内达到目标值,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也安全有效。别嘌醇过敏是少数。,降尿酸药,因人体缺乏尿酸酶而不能把尿酸降解为溶解度很高的尿囊素,故补充这种人工合成的尿酸酶可弥补这种缺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如聚乙二醇尿酸酶治疗伴痛风石的严重痛风患者6个月后,到第13周和第25周则分别有20%和40%
7、患者的痛风石完全消失。但这类药最大的问题是抗原性较强,易过敏,需静脉注射,故目前欧美尚未批准上市用于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仅短期用于有大量痛风石的慢性难治性痛风,以消耗尿酸池,之后换用其他降尿酸药长期维持疗效。对于肾功能衰竭者,可用这类药物替代别嘌醇或与别嘌醇联合应用。,降尿酸药,临床上,应提倡根据痛风患者所并发的疾病来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有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可选择氯沙坦(商品名:科索压);或氨氯地平,国内外研究已肯定了氯沙坦兼有降尿酸和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良好,还能通过提高尿pH值,不增加尿路结晶的形成。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也兼有降尿酸和降压作用,能明显降低肾移植后用环孢素A诱发的高尿酸血
8、症的尿酸水平。伴高血脂症的痛风患者可选择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或阿托伐他汀(立普妥),两者降血脂的同时也降尿酸,前者适于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后者适于以胆固醇增高为主者。非诺贝特200mg/d治疗3周或160mg/d治疗2个月后血尿酸可分别降低19%和23%。非诺贝特还有一定的抗炎特性,降尿酸时较少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不过,以上这些具有“一箭双雕”药的降尿酸作用相对较弱。对于顽固性高尿酸血症者经单一用药无效者,可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如氯沙坦和非诺贝特与抑制尿酸合成药,或促尿酸排泄药与抑制尿酸合成药联合等。,降尿酸药,降尿酸疗效越好,痛风的发作越频繁,尤其是治疗的头1年内诱发发作的
9、危险性明显增高。为预防发作,应采取如下方法:(1)平稳降尿酸和防止尿酸剧烈波动:降尿酸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别嘌醇起始100mg/d,逐步增大,最大量800mg/d。一旦用上降尿酸药后,如再次发作,则该降尿酸药剂量维持不变或仅做微调。(2)同时应用非甾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持续应用至少4-6周,甚至半年以上。不过,尽管如此,仍有约70使用促尿酸分解药患者可出现痛风关节炎的发作。(3)可选弱效降尿酸药如非诺贝特等:因非诺贝特降尿酸时很少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故对于伴高血脂的痛风患者来说,以服用非诺贝特开始更为合适。降尿酸治疗时,还应强调非药物疗法包括饮食控制、禁酒和多饮水等,并加用碱性药如碳酸氢
10、钠或乙酰唑胺(后者适于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停用能使血尿酸增高的利尿剂。尤其是用排尿酸药者应大量饮水(饮水量2000ml/d)和并用碱性药,碱性药的剂量应根据尿pH值来增减,使尿pH维持在。,新型降尿酸药(1)非布索坦,这是一种特异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与别嘌醇相比,非布索坦阻止痛风发作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但抑制尿酸生成强度更高。研究显示,非布索坦能在2周内明显降低尿酸水平,近60的患者能在3个月内达到治疗目标,即血尿酸水平降到6mg/dl。其使用方法为,每日1次,每次80mg 或120mg口服。该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不依赖肾排出,故不适合于肝功能损害者,而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安全
11、有效。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肝功能异常、腹泻、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关节痛和肌肉骨胳症状。,(2)尿酸氧化酶:,主要有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两种,能分解尿酸成为易于分泌排出的尿囊素,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人类因缺乏功能性尿酸酶而易发生痛风。拉布立酶是一种重组的黄曲霉菌尿酸酶。据报道,10例患者经拉布立酶0.20 mg/kg/月静注治疗6个月后,平均血尿酸从治疗前的(612.6162.4)mmol/l降至(341.2 91.8)mmol/l,且2例患者的痛风石缩小。另有研究证实,拉布立酶可替代别嘌醇应用于肾功能衰竭者。不过,拉布立酶的抗原性较强,长期使用易致过敏,从而限制了长期应用。,聚乙二醇
12、尿酸酶,聚乙二醇尿酸酶的抗原性较低,对聚乙二醇尿酸酶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发现,每2-4周静脉注射1次,每次4-12mg,能使患者的血尿酸控制在6mg/dl以下。血尿酸水平降低速度快,静脉注射24-72h后即可降至正常以下。不过有部分患者产生抗聚乙二醇-尿酸酶的IgG抗体(多为IgG 2型和特异针对聚乙二醇),使得聚乙二醇尿酸酶清除加快,作用时间缩短,短期内未见过敏反应。为期12周的期临床试验也证实该药可明显而持续地降低血尿酸,目前正在进行两项III期临床实验。,尿酸氧化酶制剂的不良反应,尿酸氧化酶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发热、贫血及过敏等,长期使用的危险性和益处仍需进一步评价。有人认为这类药可能适于
13、短期用以快速降低尿酸贮存池(诱导缓解期),而长期的维持治疗最好换为其他降尿酸药。以上传统和新型的降尿酸药物普遍易诱发痛风的发作,尤其是后者诱发比率更高。如尽管预防性使用秋水仙碱(0.6 mg,每日1-2次)或非甾类抗炎药,仍分别有约70的拉布立酶使用者和80%(8/10)的非布索坦使用者出现痛风发作,这种危险性至少在开始治疗的头1年内是明显增高的,这也是临床医生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兼有治疗合并症的降尿酸药,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兼有降尿酸和降压药作用,对于有高血压的痛风石痛风患者可考虑使用。由于其作用较弱,常与其他降尿酸药联用。非诺贝特兼有降尿酸和降血脂作用,对于同时有高血脂的痛风石痛风患者可选
14、择使用。据报道,经用别嘌醇300-900 mg/d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的10例男性痛风石性痛风患者,加用非诺贝特200mg/d治疗3周后,血尿酸较前明显降低(较前降低19%,P=0.004),尿酸清除率较前增高36%,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有下降,不过停药3周后血尿酸又有反弹。,非甾类抗炎药,非甾类抗炎药或激素是控制急性发作的一线药,选前者还是后者主要根据患者所合并的疾病。任何非甾类抗炎药均有效。吲哚美辛(消炎痛)是第一个应用于痛风治疗的非甾类抗炎药,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洛索洛芬、萘普生和舒林酸等。使用越早,越能有效控制症状,发作的头1-2天应予最大量,症状得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痛风 治疗 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