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ont be like a troubled person and tell others about your misfortun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
2、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2、海外贸易的发展(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
3、早的纸币:交子)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一、郑和下西洋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人物郑和时间1405-1433次数7次人数27000 多人船数200 多艘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罗盘针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二、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4、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1533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1557 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4、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
5、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戒奢从简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玄宗
6、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大运河的诗作: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
7、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_不较多。唐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6、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历史 下册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