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docx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南平市第四中学张建华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七章第一节“磁是什么”。本节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2、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磁学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下一节电流的磁场,产生知识的迁移;本节知识又是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磁在日常生活,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有着重的应用。(2) .了解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以及磁体的磁极。(4) .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着
2、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并初步认识地磁场。(5) .知道磁感线,会画常见的磁感应线。2、过程与方法:(1)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体会运用建立模型和转换的研究方法来认识磁场。(2) .培养学生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磁”在生活生产中广泛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磁”的探究,体会物理科学研究的魅力!4、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描述方法。磁场、磁感应线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5、教学工具磁铁,铁屑,玻璃板,回形针,铁块,铝块,铜块,木块,1元硬币,小车,小磁针,多媒体等。三、设计思
3、路1、从师生讨论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出发,引入新课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2、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通过提问、质疑、动手做实验等教学手段,重构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求知,提高学习能力。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4、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磁卡、磁带、磁盘、门的固定装置和冰箱门的密封装置等,师生共同探讨探讨磁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5、通过提问、质疑、猜想、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会重新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
4、深化对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等有关磁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四、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己逐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2、学生在小学通过科学的学习,对有关磁体、磁极已有初步的认识,而且磁铁在生活中垂手可得,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因此,学生并不陌生。3、学生知道磁铁有2个磁极:北极和南极。但对于这两个磁极是怎样规定的,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是不同的,以及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还有磁化等这些问题都还不是很清楚,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教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磁卡、磁带、磁盘、门的固定装置等入手,由近
5、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出示:磁铁。)磁铁大家都很熟悉,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是怎样制成的,你想自己造一块磁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磁带为什么能记录信息?然后告诉学生学了本节课,就能揭开磁的神秘面纱。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用下面一魔术:先在一木板上放一磁性极强的磁铁。另在一张普通的白纸上画一条形磁铁。接着把这张纸贴在木板上,让这张纸上的磁铁去吸引铁块。由此引入新课。那我们今天就共同探究:第一节:磁是什么?1、磁的妙用:教师:讲述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人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磁性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七 指南针 到磁浮 列车 第一节 是什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7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