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第4章萃取法.ppt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4章萃取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药工艺学第4章萃取法.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萃取法,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广义的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包括液-固萃取和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浸提,液-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溶剂萃取法优点: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对热敏物质破坏少;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缺点: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一、基本概念,(一)萃取与反萃取 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extractant)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
2、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萃余液。,萃取一般指用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反萃取(stripping或back extraction)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可看作是萃取的逆过程。,(二)、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即:K 称为分配系数,应用分配定律时,须符合下列条件:必须是稀溶液,即适用于接近理想溶液的萃取体系;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溶质在两相中必须是同一分子形式
3、,即不发生缔合或解离。,在萃取过程中,溶质在两相的分子形式常常并不相同,仍然采用类似分配定律的公式作为基本公式。这时候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浓度,实际上是以各种化学形式进行分配的溶质总浓度,它们的比值以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表示:,(三)、萃取因素,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通常以E表示。若以Vl和V2分别表示萃取相和萃余相的体积,M1和M2分别表示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平衡浓度。萃取因素(E)为:,(四)、分离因素,料液中的溶质并非是单一的组分,除了所需产物(A)外,还存在有杂质(B)。分离因素(separa
4、tion factor),常用表示,其定义为: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二、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抗生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化学状态,其分配系数亦有差别,若适度改变pH,可将抗生素自水相转入有机相,或从有机相再转入水相,这样反复萃取,可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三、萃取方法和理论收率的计算,(一)单级萃取,萃取因素E为 式中 VF料液体积;Vs萃取剂的体积;C1溶质在萃取液的浓度;C2溶质在萃余相的浓度;K表观分配系数;m浓缩倍数,萃余率:理论收率:,例如:洁霉素在20和pH10.0时表观分配系数(丁醇/水)为18。用等量的丁醇萃取料液中的洁霉素,计算可得理
5、论收率 若改用1/3体积丁醇萃取,理论收率:,(二)多级错流萃取,萃余率:理论收率,红霉素在pH 9.8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为44.5,若用1/2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单级萃取,则:理论收率 若用1/2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错流萃取,则 理论收率,多级逆流萃取,n级萃取后,萃余率为:理论收率为,青霉素在0和pH2.5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为35,若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逆流萃取,则:n2,理论收率,若改为二级错流萃取,第一级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第二级用1/10体积的醋酸丁酯,则,第二节 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一、乳化和破乳化(一)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条件 乳化剂多为表面活性剂
6、。分子结构特点:一般是由亲油基和亲水基两部分组成的,即一端为亲水基团或极性部分,另一端为疏水性基团或非极性部分(烃链)。,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与以下因素有关:(1)界面膜形成(2)界面电荷的影响(3)介质黏度,每一种表面活性剂都有亲水和疏水基团,两种基团的强度的相对关系称为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完全不亲水(HLB=0)和完全亲水(HLB=20)的两种极限乳化剂作为标准,其它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就处于这两种极限值之间。,(二)、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1相体积的影响 假定分散相为大小均匀的圆球,按紧密地堆积,圆球体积占总体积的74%。如水的体积占总体积
7、小于26%时,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大于74%时,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2乳化剂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 截面积小的一头指向分散相,截面积大的一头指向分散介质,所以一价金属皂形成OW型乳状液,而二价金属皂形成WO型乳状液,,3界面张力的影响 乳化剂聚集于界面形成薄膜,若两相界面张力不等,则使膜弯曲,其凹面一侧为界面张力较高的相,高界面张力这侧的液体易形成内相。4容器壁性质的影响 亲水性强的容器易得OW型乳状液,亲油性强的容器易形成WO型乳状液。,(三)、乳状液的破坏,1、加入表面活性剂 2、离心3、加电解质4、加热5、吸附法破乳6、高压电破乳7、稀释法,(四)、常用的去乳化剂,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8、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31)CH3(CH2)10CH2(CH3)3N+Br(2)溴代十五烷吡啶(PPB),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亚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石油磺酸钠等 3其他破乳剂 如用溴代四烷基吡啶作去乳化剂,因其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醋酸丁酯中,既能破坏WO型,也能破坏OW型乳状液,比PPB破乳完全,用量为0.03%0.05%。它能降低青霉素提取时随废液的损失,提高收率。,二、pH的影响,1、pH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分配系数2、pH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例:用醋酸丁酯提取苄基青霉素,在0、pH2.5时测得K表=30,KP=10-2.75,可求得,可按下式计算表观分配
9、系数和水相pH的关系:可得,当pH=4.4时,K表=1。当pH4.4时,青霉素从醋酸丁酯相转移到水相,称为反萃取。,三、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高温不稳定 高温时溶剂间互溶度增大四、盐析作用的影响 由于盐析剂与水分子结合,降低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易转入有机相;盐析剂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盐析剂增大萃余相比重,有助于分相。,五、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分配系数愈大愈好,若分配系数未知,则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选择与药物结构相近的溶剂;选择分离因素大于1的溶剂;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溶剂的化学稳定性高,腐蚀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
10、源方便,便于回收。,如洁霉素20,pH10.0时,分配系数(丁醇水)=18,根据萃取方式理论收得率的计算方法,得出:,第三节 萃取过程和溶剂回收,一、混合1、搅拌罐2、管式混合器,3、喷嘴式混和器4、气流搅拌混和罐,二、液-液两相分离,离心机三、溶液回收(一)、单组分溶剂的回收 简单蒸馏(二)、低浓度溶剂回收 精馏:塔底102,塔顶91,蒸馏物为恒沸混和物,含水量为28%-29%,超过水在醋酸丁酯中溶解度(20,1.4%)。,三、回收与水部分互溶并形成恒沸混和物的溶剂,四、回收完全互溶的混和溶剂并不形成恒佛混和物,如丙酮-丁醇混和溶剂,由于其沸点相差较大(丙酮沸点为56.1,丁醇沸点为117.
11、4),采用精馏方法很易得到纯组分。如果混和溶剂要反复使用,则不需要将它们分成纯组分,只需经过蒸馏方式除去不挥发物质,然后测定混和溶剂的比例,再添加不足的溶剂使达到要求。,第四节 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法。特点:能保留产物的活性,操作可连续化,可纯化蛋白质25倍。,一、双水相的形成,如葡聚糖与聚乙二醇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制药 工艺学 萃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