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的机制.ppt
《生物入侵的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入侵的机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来生物入侵,熊飞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四章 外来生物入侵的机制,一、什么物种更容易成为入侵种,Baker(1965,1974)针对杂草性植物物种,总结了这些物种的一些生活史特征著名的“Baker目录”,Baker认为更多地符合以下特征的物种更有可能成为入侵种。既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从种子发育到性成熟时间短。对环境异质性有很强的耐受能力。,二、什么群落更容易被入侵,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群落都可以被外来种入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同群落的易感性不同,同一群落对不同类群的入侵者的易感性也不同。不同群落里,本地种的相对竞争力、抗干扰的能力也不一样。,公认更容易被入侵群落的结论是:1.
2、经常受到人类干扰或已经退化的生态环境,外来入侵种比较容易扩张。四川、云南草场被紫茎泽兰入侵。2.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的生态环境,人类进入生态系统的频率与外来物种入侵的机会存在相关性。如交通要道两侧,风景名胜区。,3.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的生态环境,繁殖能力强的物种,在其原来的生态系统中必然有天敌生物,或以其为食,或寄生,或能够与其竞争,或能够分泌物质抑制其生长,控制其种群数量。水葫芦在原产地有水葫芦象甲控制其种群数量。,入侵物种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入侵到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占据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中都有入侵物种的踪迹。生物入侵多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受人类干扰严重的区域。,中国
3、不同生态系统中入侵物种所占比例,入侵植物:杂草居多,主要分布在人工干涉生境中;入侵动物:昆虫居多,主要分布在农田、森林及果园;入侵微生物:植物病原类居多,主要分布在农田和森林。,三、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外来入侵种进入与扩散的途径及其危害形式复杂多样、难以防范。入侵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达成入侵,往往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爆发之势,极难防范和监测。入侵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或潜伏)期和扩散期。,入侵范围广泛(涉及陆地和水体几乎所有地方);入侵事实、后果及其影响可能长时间存在;入侵具有某种条件性或选择性特征,物种单一的、人为干扰严重的、退化的
4、、有资源闲置的、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的生态环境下,入侵成功的可能性较高,而生态完整性良好的生态系统较不易受到入侵。,四、外来种引入的途径,1.有意引入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如:水葫芦,由于它是一种很好看的观赏植物,且含有少量淀粉。中国为观赏和作为饲料进行了引进。但是,引进后其生长速度非常快。在云南滇池,水变得像绿油漆一样,其主要的原因是水葫芦疯长,长后又腐烂,污染非常严重。,引入目的:,作为牧草或饲料作为观赏植物 作为药用植物作为麻类作物 作为改善环境植物作为食物,作为水产养殖品种作为宠物 异地放生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引入,2.无意引入,随人类
5、交通工具带入船只携带周边地区自然传入海洋垃圾 随人类建设过程传入,军队的转移 野化的家养动物旅游者带入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事 例:一些地区为了搞形象工程,不通过海关(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进口动植物检疫)从国外引进大树。引进来的树看起来很好,但其树干、树叶、土壤中有没有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就无从所知了。,3.自然传入,外来入侵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在粪便中没有被动物消化,种子附着在动物的体表)。,事例: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薇甘菊可能通过风暴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水稻象甲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紫茎泽兰,薇甘菊,稻水像甲,五、关于生物
6、入侵与生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假说,1.多样性阻抗假说经典的观点认为: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因为相对简单的群落,其所到的平衡更容易被打破。小的岛屿易被入侵:由于本地种少 农田易被入侵:人为的耕作简化了群落 热带雨林也易被入侵:它几乎没有害虫爆发但也有一些本地种不但不能阻抗生物入侵,反而促进生物入侵:这是由于引入种与本地的传粉者、扩散者、菌类、固氮细菌发生了共生作用。,2.天敌逃避假说,天敌是植物种群的重要调节者;天敌对本地种比对外来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而提高种群的增长。有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很多物种在排除了植食性天敌后,其种群数量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降低了。原因是由于
7、广谱性的植食性天敌对其竞争者的作用更大。,3.空生态位假说,物种对一个群落的入侵,成功之处在于它占据了一个空的生态位。但有很多潜在的入侵者,在到达岛屿后,找不到传粉者,共生者,或者其他所需的本地生物,也无法构成入侵。,4.资源机遇假说,入侵物种必需获得可利用的资源如阳光,营养,水等;可利用资源的波动是入侵成功的关键因素。当外来物种不和当地物种存在对资源的强烈竞争时,它的成功率就会增大,进而成为入侵种。西南地区的滥砍滥伐,使本地的大量物种消失,给外来入侵生物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因而,紫茎泽兰在西南地区造成入侵。三峡水库,5.干扰假说,人的活动或者人们驯化和迁移的动植物,可以对环境造成突然的、
8、剧烈的干扰,有可能促进生物入侵。火灾、涝灾、农业活动、放牧、湿地改造、湖泊的盐分及营养水平的变化均可引起入侵的后果。然而,有没有干扰也发生入侵的例子,也有增加干扰可以增加入侵的事例,也有减少干扰能增加入侵的证明:如北美的草地,火减少了入侵,放牧增加了入侵。,6.生态位机遇假说,资源、天敌、物理环境3个因素决定入侵者的增长率。这3个因素都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一个物种对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的反应如何,决定了入侵能力。,六、构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关键元素,1.人为因素是构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关键元素在自然情况下,山脉、河流、海洋等等的阻隔以及气候、土壤、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等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构成了物种
9、迁移的障碍,依靠物种的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也有由于气候或地质构造变化,而使动物、植物或病原体进入新的系统的情况,但更多的却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有意或无意导致的越来越多的物种迁移。,2.外来物种入侵的定义基础,不能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界限是否被超越来作为判断物种入侵与否的依据。同样地,一国或一地区之内都会存在众多且各不相同的生态系统。所以,一国之内、一地区之内也会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因此,外来物种入侵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而定义的。,七、外来入侵种的扩散机制,1.外来入侵种扩散过程 一般认为外来种的传入扩散过程分为传入、定植(殖)和扩散三个阶段传入期:外来种刚刚传入新的地
10、区,开始适应传入地的气候和环境,依靠有性或无性繁殖形成新的种群,但尚未建立起足够定植的种群。,停滞期:很多外来种定植后并没有马上大面积扩散、入侵,而是表现为“停滞”状态,例如薇甘菊在1980年代初传入广东,但直到近2、3年它才开始造成危害。扩散期:在此时期,由于外来种形成了适宜于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殖机制和强大的与本地物种的竞争机制,种群扩张不可避免。由于大量种子进入成熟阶段,很容易借助一些外在的扩散条件,从而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爆发。,2.促使入侵种扩散蔓延的主要因素,入侵种强大的繁殖特性、生态适应性和竞争力 水葫芦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每个花穗包含有300-500粒种子,种子在水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入侵 机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