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ppt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玉溪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陈有祥2010年4月21日,饮用水卫生管理,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饮用水污染与疾病法律依据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自备水源消毒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人体内的一切生理和生化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等都需要在水的参与下完成。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矿物盐类。饮水亦是人类摄入矿物盐类和微量元素的来源之一。成人每日的生理需水量约为 2.53L,通过饮水摄入的水量约占1/20。人体需水量随着年龄、气候、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等而异。正常情况下机体摄入量和排出量可通过调节系统保持着平衡。
2、只有当摄入水量严重不足或大量失水时,机体才会因脱水而导致物质代谢障碍,有害健康。,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保持个人卫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和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水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使人们日常生活维持在较高卫生水平,城乡给水就必须充分满足多项用水量。而且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将不断地增加。,水在卫生和生理上的作用,除需有充足的水量外,更应有优良的水质。感官性状不良的水会使人产生厌恶感。水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性状不良还能引起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水水质不良有关。鉴于饮用水与健康和生活关系密切。供给量足质佳的饮用水对防止疾病的发生,
3、促人体健康以及维持和提高人民生活卫生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二、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介水传染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的关系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中污染与健康问题,(一)、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水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谓介水传染病又称水性传染病。介水传染病的病源体主要有三类: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菌等;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等;原虫,如贾第氏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它们主要来自人粪便、生活污水、医院以及畜牧屠宰、皮革和食品工业等废水。,介水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有二,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
4、消毒即供居民 饮用;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据报道,我国在1979 1984年共发生的212起集中式给水污染事故中,水源被污染占70%、管网被污染 占25%、贮水池被污染约占4%o,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水源被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其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净化和消毒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来势凶猛,危害较大,因为饮用同一水源的人较多,特别是集中式给水源受污染时,影响范围大,发病人数往往
5、很多,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新德里暴发的传染性肝炎流行,170万人口中仅出现黄瘟病例就有29300人;病原体在水中生存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一般仍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有的还能繁殖生长;肠道病毒,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消毒所杀灭。,(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2、碘缺乏病:系指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6、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3、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坤中毒是长期饮用含砷量过高的天然水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三)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这是一类由工业废水、废查所含有的毒化学物质污染水源引起的。1、氰化物:水源中氰化物主要来自炼焦、电镀、选矿、化工及合成纤维等生产中废水。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症状和体征。2、铬:水源中的铬主要来自电镀、冶金、化工制药、机电、制革、颜料等工业排放的废水。含铬废渣淋洗渗入亦是水源污染娅源。作用机制与危害:经口摄入含铬量高的水可引起口腔炎、胃肠道烧灼、肾炎和继发性贫血,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便血;
7、严重者出现休克、紫绀、呼吸困难,还会发生急性肾功衰竭等。3、硝酸盐:水源中的硝酸盐除了来自地层外,主要有: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大气中的硝酸盐沉降;土壤中有机物的物降解等。硝酸盐在胃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红蛋白、造成缺氧。特别三个月内的婴儿对硝酸盐特别敏感,易患高铁红血蛋白症。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等形成亚硝胺,与食道癌的发病有关。,(四)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的关系,氯化副产物系指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卤化烃类化合物,它们是氯与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在氯化消毒水中最常见的氯化副产物是三卤甲烷类和卤代乙酸类化合物。它们中很
8、多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五)、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中污染与健康问题,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定义: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又称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它是指供水单位将来自集中式供水 或自备水源的生活饮用水,贮存于水箱或贮水池中,再通过机械加压或凭借高层建筑形成 的自然压差,二次输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系统。,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贮水箱(池)设计不当,形成死水,致使杂质沉淀,微生物繁殖,细菌学质量下降,还可擎生藻类及摇蚊等;水箱、管道壁的腐蚀、结垢、沉积物沉积造成对水质污染;防腐涂料等不符合要求,防腐衬里渗出物的溶出,涂料材料的脱落,致使某些元素含量升高,水质恶
9、化;上下管道配置不合理;管网系统渗漏;溢水管与污水管相连,无逆止阀,引起污水倒流,水质受到外来物质二次污染;卫生管理不善,水箱无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无盖、无排孔口等。,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贮水箱(池)设计不当,形成死水,致使杂质沉淀,微生物繁殖,细菌学质量下降,还可擎生藻类及摇蚊等;水箱、管道壁的腐蚀、结垢、沉积物沉积造成对水质污染;防腐涂料等不符合要求,防腐衬里渗出物的溶出,涂料材料的脱落,致使某些元素含量升高,水质恶化;上下管道配置不合理;管网系统渗漏;溢水管与污水管相连,无逆止阀,引起污水倒流,水质受到外来物质二次污染;卫生管理不善,水箱无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无盖、无排孔口等。,据北京市
10、报道在 19921995 年所发生饮水污染事故中二次供水所致饮水事件约占 46%,其中 1/3 是由溢水管与污水管相连,负压引起污水倒灌入水箱所致,水箱不清洗造成水质污染占近 1/3,防腐涂料不合格造成水质不良也占相当比例。二次供水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性质。生物性污染 通常引起介水肠道传染病如腹泻,痢疾。而水箱材质不佳如 Pb、As、Cd、Fe 等含量过多,往往可导致慢性危害。,鉴于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是目前城市普遍采用的供水方式。除了对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应加强审查,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外,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和监督,如建立定期清洗和消毒制度以及定
11、期水质检验制度等,以防水质二次污染。,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应按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 卫生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加强经常性卫生 管理和监督。,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法律依据,其中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传染病防治法第5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其中第四款规定:“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
12、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法律依据,其中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传染病防治法第5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其中第四款规定:“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其中第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其中第十六条第二
13、款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许可证的,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饮用 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相关卫生法规规章,国务院对确需保留行政审
14、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412号令)供水单位卫生许可予以保留。,1996年建设部、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饮用水卫生行政法规。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监督”。第四条规定“国家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实行卫生许可制度”,第三条规定:“卫生部主管全国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四、生活饮用 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概念,集中式供水 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自建
15、集中式供水 除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外,由各单位自建集中式供水,管理对象,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含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遵守本规范,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可参照本规范执行。,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饮用水生产的卫生要求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水质检验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管理制度,水源选择,集中式供水单位应根据城乡、近期规划、历年来的水质、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取水点附近的卫生状况,同时考虑地方病因素,从卫生、经济技术、水资源等方面综合评价,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生活饮用水水源宜优先选用地下水,然后再考虑地表水,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供水水源的水质应符合G
16、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J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水源卫生防护,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地质矿产部颁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由供水单位提出水源保护区范围,并由其主管部门与卫生、环保、公安、城建、水利、地矿等部门商议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书面通知有关单位遵守执行,并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17、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装卸垃圾、粪便,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地下水源卫生防护,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影响半径的范围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由供水单位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及规划设计、水文地质等部门研究确定。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为保护地下水源,人工回灌的水质不得污染地下水
18、水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排入渗坑或渗井。,饮用水生产的卫生要求,在新建、改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时,需认真审查设计方案。给水工程设计须符合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等有关国家给水设计规范和现行的有关标准。集中式供水单位配备的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此外,不论其水源是地表水或地下水,均应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供水工程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密封,严禁与排水设施及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相连接。各单位自建和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凡与饮用水接触的输水、净水、蓄水、配水设施,防护材料及各种净水剂、消毒剂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
19、均不得污染水质。,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加强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保证供水质量。新建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及设备、设施、管网修复后,必须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各类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网末梢盲端易污染处应定期放水清洗,防止水质污染。,加氯间应通风良好,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理设施,如防毒面具、石灰水池等,防止氯气瓶发生意外。加矾间应通风良好,防腐蚀、防潮,并存防止净水剂二次污染的措施。集中式供水单位至少应做到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滤池反冲洗水不得回用。,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饮用水 卫生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