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建筑.ppt
《生态学基础-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础-建筑.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植物生态学基础,8.1 生物圈与自然环境,8.1.1 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在1875年提出。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赖以生存 的环境总体。生物圈的范围:上:海平面以上10km,下:海平面以下12km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 土壤圈。,8.1.2 自然环境因子,环 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因子: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条件单位被称为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对于某一具体植物有作用的环境因子。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人为因子,8.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
2、用,8.2.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8.2.1.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规律符合热力学的两个规律: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所增加的能量必定等于环境太阳能所减少的能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当能量以食物的形式在生物之间传递时,食物中相当部分的能量将被降解为热而消散掉,其余则用于合成新的组织作为潜能保存下来。,(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测定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上生物的能量值,就可以获得生态系统内一些列特定点上能量的准确资料。(3)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能量流: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现象。太阳能 植物 食草动物体 食肉动物体 腐生生物 能量释放到环境,林德曼的“百分之十率
3、”,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营养级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都要大大减少。后一级营养级上的生产量大大小于前一级,其能量转化率大约为10%。,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的特点:,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能量将一去不复返。,8.2.1.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以及他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流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物质具有双重使命:贮存能量的载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矿质养分在生态系统可以被再利用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特点,循环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
4、质循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2)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物质主要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连,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气体型循环:物质以气体形式参与循环沉积型循环:物质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海底、土壤),(3)全球水循环,水从水体和陆地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然后遇冷凝结,以雨、雪等形式又回到地球表面的过程。水循环的意义:为生物提供淡水资源。水循环是地球上太阳能所推动的各种循环的一个中心循环。没有水循环,生命就不能维持,生态系统也无法开动起来。,(4)气体循环碳的全球循环,C对生物和生态系
5、统的作用仅次于水。C循环过程:从大气到植物和动物,再通过微生物分解植物、动物,最后返回大气。C的另一个贮存库:海洋,含量是大气的50倍。森林也是生物C库的主要贮存库。,(5)沉积型循环磷的全球循环,P主要来源于磷酸盐类岩石和含磷的沉积物(鸟粪)。通过风化和采矿进入水循环,变成可溶性的磷酸盐被生物利用,进入食物链。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被微生物所分解,其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形式的可溶性磷酸盐,其中一部分被再植物利用,另一部分随水进入海洋,长期保存在沉积岩中。,8.2.2 植物的生态功能,8.2.2.1 绿色植物是第一性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是决定其他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植物初级生产的
6、生产方式决定了其他动物获取资源的方式,8.2.2.2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光能 化学能化学能通过食物链被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能量每经过一级营养级都被衰减,能量单向流动。自然界的元素被植物吸收利用,然后传递给动物,动物死亡后尸体被微生物降解,元素返回自然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8.2.2.3 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良和调节,(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区域气候、净化大气和水域生境(3)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其他物种创造适宜的栖息生境。(4)构建优美的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8.3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8.3.1 植物个体生态
7、学8.3.1.1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1)光的性质 植物叶片对可见光区(380760nm)中的红橙光和蓝紫光吸收率最高,这部分光被称为“生理有效光”;而绿光被叶片吸收极少,属于生理无效光。,(2)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光照强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并随坡向和坡度变化而变化。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可把植物分为: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耐阴植物,阳地植物(阳生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发育健壮,在隐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蒲公英、松、杨、柳、杉等。阴地植物 在较弱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蕨类植物、人参、三七、半夏等。,(3)日照长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日
8、照长度对植物开花有重要影响。植物开花具有“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4)光质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大多数植物在全可见光谱下生长最好,有些植物能够在缺少其中某些波长的情况下生活。如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和幼芽形成有促进作用,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物形成矮粗的形态。,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温度的生态意义(1)一定的温度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2)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2.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把植物分为:广温植物(陆生植物)窄温植物(水生植物、极地植物、一些热带
9、植物)。,8.3.1.3 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2)水是植物一切代谢活动的媒介,同时也是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3)水能维持植物体的正常体温(4)水能保持植物体的固有状态(膨压)(5)水是影响植物生态分化方向的重要因子,2.植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情况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水生植物王 莲,8.3.1.4 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土壤的生态作用(1)固定植物(2)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2.植物对土壤的生态适应,土壤是大气和生物长期作用于岩石表面而形
10、成的产物。根据植物对土壤酸度的反应,把植物划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3.根据与矿质盐的关系:钙质土植物、嫌钙植物4.与盐的关系:盐碱植物5.与风沙基质关系:沙生植物,8.3.2 植物种群生态学,8.3.2.1 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生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和基本单位,植物种群是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客观的生态生物学单位,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结构和机能整体。,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量,数量特征是动态的。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8.3.2.2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
11、特征: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和密度(1)种群数量/大小:一定范围内某个物种的个体总数。(2)种群密度:单位面/体积的个体数,表示种群大小。(3)影响种群/大小的因素:种群繁殖特性、结构、物理因子、种内竞争、种内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种群数量变动参数,种群变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年龄分布)种群内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常用年龄锥体/金字塔表示。生物的年龄划分为3个时期: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年龄锥体的类型,种群的增长,也称为:指/对数/几何增长。满足指数增长的条件:(1)无限环境(2)个体不死亡(3)每代的生殖力保持恒定。当种群个体数增长到接近于环境所能
12、支持的最大值时,种群将不再增长而达到饱和状态。这种种群曲线呈“S”形逻辑斯蒂增长曲线。,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匀/规则分布:种群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距离,个体间等距的规则分布。自然条件下罕见。人工栽植的则是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个体的活动或生长位置完全由随机因素决定。个体间彼此独立生存不受其他个体干扰,它的出现与其余个体无关,任何个体在某一个位置出现的机率相等。自然条件下不常见。,集群/团块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族/块/斑点分布。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植物成集群分布。,3.种群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每个个体基因型的相对稳定性是种群繁殖的基础。植物
13、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到个体之间出现可遗传的稳定差异生态型。生态型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4.植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促进效应:引起种群数量增加抑制效应: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中性效应:不表现增加或减少,8.3.3 植物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生境中所有种群组成的生物系统。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植物植物,植物环境,8.3.3.1 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的分析/数量特征 一个群落中各种植物种类数量上的表现。多度:某一植物种在群落中的数目。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所覆盖的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植物基部着
14、生的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为“基盖度”。,群落结构的分析/数量特征,频度:某种植物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各种植物个体在不同地点出现的频率。群集度:植物种在群落中水平分布的状况,是衡量植物株群集的指标。优势度:某种植物在群落中所占的优势程度。重要值: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高度、重量、体积也是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指标。,2.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群落的分层现象。光照影响地上分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地下的分层情况。水平结构:群落的配置或水平格局。特征式“镶嵌性”(植物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造成的形成小群落,这是由于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导致)。,3.群落的外貌和季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基础 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8299.html